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军  龙波  韩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2):1155-115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年龄27岁、ASAⅠ7岁、ASAⅠ级。根据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入的药物分为4组,每组20例,曲马多组(T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mg/kg和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盐水5 mL)。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T5)、10 min(T10)的躁动评分,入PACU后记录疼痛和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间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10 2个时点的躁动发生率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躁动发生率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后患儿疼痛评分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疼痛评分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和T+K组明显高于C组和K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和曲马多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降低术后躁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喷他佐辛和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患者(PLIF)60例随机分成三组:S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P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喷他佐辛0.5 mg/kg;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记录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拔管后5min(T5min),10 min(T10 min),15 min(T15 min),30 min(T30 min)进行VRS疼痛评分,并记录需要镇痛的例数及术后呼吸抑制、烦躁、恶心呕吐出现的例数。结果:三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 5 min时,S组的VRS评分高于A组(P<0.05),P组与S组、A组的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0 min,T15 min,T30 min时,P组和A组的VRS评分低于S组(P<0.05),P组与A组的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镇痛例数、烦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腰椎术后诱导的痛觉过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此外,两者抗痛觉过敏作用的比较在临床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0.5 mg/kg,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等量0.9%NaCl。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躁动评分,术毕5 min(T1)分别为(1.35±0.68)分和(2.08±0.72)分,拔管时(T2)分别为(1.80±0.73)分和(2.31±0.60)分,拔管后10 min(T3)分别为(0.96±0.45)分和(1.32±0.49)分,拔管后20 min(T4)分别为(0.73±0.42)分和(1.03±0.65)分,治疗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0.5 mg/kg,可减少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骨折闭合复位的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全麻诱导前静注曲马多0.8 mg/kg,联合用药组在全麻诱导前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和曲马多0.8 mg/kg。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气体浓度,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术后躁动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曲马多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优于单用曲马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尼松)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的应用,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表现,寻找最佳的使用剂量。方法选择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组,实验组S1组、S2组和S3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酮咯酸来观察患者在苏醒期的表现。结果四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和呛咳和发生率R组和S1组较S2和S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S3组高于R、S1和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无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术后患者镇痛评分(VAS)及镇痛泵自控镇痛的次数R组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合适剂量为1.0mg/kg,并发症少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10 min试验组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患者在入室及拔除喉罩时(T1)、到达苏醒室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值以及T1~T4的疼痛、躁动和镇静评分(分别为FLACC评分、PAED评分和Ramsay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T1、T2、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在T1、T2时点MAP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在T1、T2、T3时点均低于对照组,躁动评分在4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在T1、T2、T3时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儿全麻诱导前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苏醒期躁动,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酮咯酸组和芬太尼组,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于雷米芬太尼停止泵入前15min分别静脉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或芬太尼50μg,观察术后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30min 3.2±1.3vs 3.4±1.5,60min 2.0±1.1vs2.8±2)及出血情况(鼻出血VAS评分6.6±3.1VS 5.1±3.1,痰中带血VAS评分3.1±1.8vs 3.4±1.8,更换敷料VAS评分5.2±3.5vs 4.3±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较好的替代麻醉性镇痛药用于预防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成年患者术后镇痛而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15 min,观察组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室、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10 min、1 h时的OAA/S评分和拔管后1、4、6、12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 min,观察组的SBP为(124.9±7.7)、(120.3±9.2)、(118.9±9.3)mm Hg,DBP为(73.8±5.9)、(71.8±8.1)、(69.5±8.0)mm Hg;对照组的SBP为(138.0±9.4)、(134.9±11.0)、(132.7±10.8)mm Hg,DBP为(82.3±8.5)、(80.6±9.6)、(79.8±8.5)mm Hg,观察组各时点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4、6、12 h,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0±0.8、1.4±0.7、2.2±1.0、2.8±0.6,对照组为2.7±1.0、3.5±1.1、4.1±1.0、3.2±1.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超前镇痛用于成人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明君  王华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50-2651
瑞芬太尼凭借其起效快、清除快和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1].但因其快速代谢的特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麻醉停止后镇痛效应会迅速消失,导致明显的术后疼痛,长时间输注甚至会引起痛阈降低和痛觉过敏,且在患者感到疼痛后处理非常困难,因此应在疼痛出现前早做防范[2].而大量研究表明酮咯酸氨丁三醇有很强的镇痛作用[3],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安全范围大.为此,本研究观察了手术结束前10~20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防治瑞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引起的急性术后疼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对患儿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小儿23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119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3 min、手术开始3 min后、手术结束前 3 min、拨管后5 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躁动例数、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丙泊酚组 SBP、DBP 与 HR 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组SBP、DBP与HR水平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七氟烷组(P均<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躁动率、镇静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儿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质量更高,是小儿外科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在宫腔镜麻醉中应用异丙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110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施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55例,施行异丙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清醒时间、异丙酚用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麻醉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清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0 min、2 h、4 h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腔镜麻醉中应用异丙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更佳的麻醉效果,更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使用剂量,且苏醒更快,术后痛感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李中华  樊理华 《海峡药学》2010,22(2):99-100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对七氟烷、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右半结肠切除术60例,ASAI~Ⅱ级,年龄40~50岁,体重55~70kg,分为实验组(术前静注氯诺昔康)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手术开始时静注氯诺昔康16mg,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苏醒质量好。结论术前静注氯诺昔康可以预防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躁动及基础体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躁动及基础体征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手术结束后2h (T2)、手术结束后12 h(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VAS评分分别为(1.24±0.23)、(1.21±0.17)及(1.19±0.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4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T1)、T2、T3及T4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躁动状态,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行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小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组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期不同时点的呼吸(R)、心率(HR)以及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躁动例数、躁动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时(T2)、麻醉后5 min(T3)的HR、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七氟烷组(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均能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但七氟烷对患儿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5.
周红梅  钟和英 《江苏医药》2012,38(23):2898-2899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雷米芬太尼停药后会出现快速阿片耐受及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痛觉过敏.酮洛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具有较强的镇痛活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本研究观察酮洛酸氨丁三醇防治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患者的苏醒质量。方法ASAⅠ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Ⅱ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术毕观察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评价拔管后30 min内镇静-觉醒(OAA/S)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5)。两组间躁动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高,S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的OAA/S评分高于P组(P<0.05),拔管后20、30 min时两组OA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快,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患者拔管时间更早,苏醒更快、更彻底,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阻滞超前镇痛对小儿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拟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骶管阻滞组(D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阻滞组(KD组),每组20例。K组和KD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1。D组和KD组患儿术前行骶管阻滞麻醉,并于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注入局麻药物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 ml·kg^-1。观察3组患儿术中体动、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情况、术后麻醉苏醒和麻醉苏醒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D组和KD组患儿术中体动发生率和术后布洛芬混悬液的服用率明显降低,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用量明显减少,术后麻醉苏醒以及麻醉苏醒后在PACU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D组布洛芬混悬液服用率明显高于KD组(P<0.05)。3组患儿术后均未见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患者,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提供了高质量的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地佐辛减少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阑尾炎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麻醉诱导维持均用七氟烷,观察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地佐辛0.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到达PACU即刻Aldret评分、出PACU时间。记录患儿拔管前10min(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min(T2)、出PACU时(T3)的MAP、HR。观察T1-T3的躁动(RS)评分和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到达PACU即刻Aldret评分、PA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1-T3患儿RS评分降低,RSS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两组患儿均无头晕、头痛、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术结束前静注地佐辛0.1mg/kg可以有效减少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的影响差异。方法择期实施下腹部手术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吸入七氟烷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麻醉。对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05±11)min、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04±10)min。观察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为(8.51±3.14)分、对照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为(8.52±3.09)分。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和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状况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二者临床效果近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