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有创动脉监测下比较心肺复苏机与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的复苏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1例在ICU内行连续有创动脉压监测下并发心搏停止的患者复苏资料,其中54例使用心肺复苏机和47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连续有创动脉监测下比较两种心肺复苏方法患者的收缩压、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肺复苏机组有创动脉收缩压及维持的稳定性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胸外按压组(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机器与人工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截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实施了心肺复苏机器和人工心肺复苏,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方式的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86.23±10.11)mm Hg、心率(86.43±5.07)次/min和呼吸频率(26.44±4.13)次/min,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抢救时间短,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脏复跳时间及自主循环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患者预后情况也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机器抢救效果更明显,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间,对患者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1月,医院采用心肺复苏机治疗的对象30例纳入机控组,选择同期采用人工操作的心脏骤停的对象30例纳入人工组,对比复苏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苏成功者相关指标以及复苏时间。结果:机控组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与人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复苏成功者术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低于机控组,人工组二氧化碳分压、复苏时间高于机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复苏以及复苏机复苏治疗在复苏成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人工复苏在指标改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患者50例,其中,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1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9例。观察患者的复苏时间、电除颤时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以及急救中是否采取人工气道插管,评价这些因素是否对心肺复苏效果有影响。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心肺复苏3例(10.34%),非心脑血管疾病成功心肺复苏12例(57.24%),二者比较χ~2=25.139,P=0.000。电除颤时间>6 min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70%(2/23),明显低于电除颤时间<6 min患者的44.44%(12/27)(P<0.05);复苏时间>6 min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3.64%(3/22),明显低于复苏时间<6 min患者的52.00%(13/28)(P<0.05);人工气道:未插管患者成功心肺复苏7例(20.59%),插管患者成功心肺复苏8例(50.00%),二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χ~2=15.692,P=0.000。结论早期采用电除颤和人工气道插管,尽快实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等因素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使用萨勃心肺复苏仪和徒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萨勃机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别使用萨勃和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比较两者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使用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的心肺复苏技术。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工心脏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是一种可替代人工心肺复苏的先进仪器,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6.
许洪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95-3097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有效的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抢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收缩压、SpO2及心率分别为(95.2±10.4) mmHg、(93.1±8.2)%、(89.6±5.7)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7)mmHg、(78.7±5.5)%、(70.8±5.2)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6、8.246、9.625,均P<0.05);两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分别为72%、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42、10.15,均P<0.05)。心肺复苏后5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68、0.922、0.747,均P>0.05);15 min、30 min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84、4.673、4.685、9.647、8.356、5.534,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较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自主循环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抢救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实施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168例行心肺复苏后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11.78±2.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3.23)分,NIHSS评分(1.23±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102.23±7.89)次/min和平均动脉压(9.01±3.12)k 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7.18)次/min、(7.37±2.99)k 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12±2.3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32±3.21)d,焦虑评分(4.81±1.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1.7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6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翔  涂化  任永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26-26,127
目的探讨2000年与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经过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救治的424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200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并对照观察。结果2005年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12.28%)较2000年复苏指南指导下(5.10%)有显著提高。结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应用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肺复苏机与分级剂量肾上腺素在老年患心肺复苏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心肺复苏机组17例患初期复苏成功率、24h存活率及胸骨骨折发生率与23例徒手复苏情况相比较。结果:心肺复苏机组初期成功率与24h存活率均较徒手按压组显升高,而胸骨骨折少见。结论:心肺复苏机并分级剂量肾上腺素有利于老年患成功复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5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13例)在基础护理上增加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动脉压。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动脉压无较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可改善患者动脉压、心率,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急诊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分为参照组(n=63)和观察组(n=63),为参照组患者给氧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PaO2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PaCO2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aO2、PaCO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有助于加快其病情好转和身体康复,能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心脏停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效果与患者的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年龄小的患者其效果愈好。同时还与肾上腺素累积剂量和急救方法有着较大的关系。结论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常见是患者的年龄、急救方法等,掌握这些因素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行心肺复苏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观察组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行机械心肺复苏;两组其他治疗方式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按压效果、复苏5、15、30 min时各项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复苏有效率及按压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5 min时的PaO2、PaCO2、Sa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苏15、30 min时的PaO2、PaCO2、Sa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各时间段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循环支持效率,提高复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茶碱组(n=20)心肺复苏时给予氨茶碱和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对照组(n=20)心肺复苏时单用肾上腺素治疗,其它复苏用药两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及存活出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氨茶碱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存活率提高(P〈0.01),A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氨茶碱联用肾上腺素明显促进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恢复,并能维持其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2例2014年10月~2017年4月前来某院接受急诊的心肺复苏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仍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康复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急救在6 min之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超过6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进行急救和完成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增加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GC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1d、急救后3d、急救后7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人气囊面罩心肺复苏方法与两人气囊面罩心肺复苏方法效果的比较。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的一人行胸外按压一人控制气囊的操作方法,B组采用一人行胸外按压两人控制气囊的操作方法并与C组胸外按压加气管插管通气复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成功率为36.0%,B组成功率53.3%,C组成功率53.6%。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人操作心肺复苏方法较两人操作心肺复苏方法成功率高,而与胸外按压加气管插管通气复苏效果进行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