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后以患者心电图结果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非ST-T段压作以对照组(n=32),结果显示ST-T段压低作以观察组(n=54),后以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依据来评价两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04%、68.52%,均较对照组对应值68.75%、46.88%高(P0.05)。结论采用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来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进行诊断,其指标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较为理想,于患者病情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其冠心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依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ST-段压低组与非ST-段压低组,两组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及1年随访,记录其冠心病发生情况,探讨心电图ST-T段改变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心电图检查结果,ST-段压低39例(39.00%)、ST-段非压低61例(61.00%);依据冠状动脉造影,ST-段压低组冠心病检出率明显高于ST-段非压低组(P<0.05);1年随访期内,ST-段压低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ST-段非压低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发生之间呈正相关(r=0.316,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通过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预测冠心病,有助于临床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老年Ⅱ型糖尿病冠心病行心电图ST-T段压低检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为非ST-T段压低,研究组为ST-T段压低,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组冠心病预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冠脉造影检出阳性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48.57%,且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均超过5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冠心病采用心电图ST-T段压低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特异度和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段压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均完善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结果常规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4.2%(48/57),特异度为66.7%(10/15),准确度为80.6%(58/72)。结论常规心电图ST段压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伴有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均为中医医院收治的患者,共230例。其中115例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115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非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检测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1.3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其女性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4.59%,明显高于男性(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最低心率为(62.50±10.68)次/min、最高心率为(98.10±10.68)次/min,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10.43%、13.04%,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房早、房速、心房纤颤、室早、传导阻滞以及ST-T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2.17%、11.30%、6.09%、14.78%、13.91%、36.52%,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更加容易发生心电图异常,可有效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4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44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设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两组HRV时域4项指标、ST-T变化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HRV时域4项指标,研究组心率变异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平均心率较常规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缺血性ST-T段变化情况,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心率过快、心律严重失常、心率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ST-T变化分为两组,即ST-T动态变化21例为分析组,ST-T段无动态变化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表现。结果分析组冠状动脉检测出阳性16例,占比率76.19%,检测出阴性5例,占比率23.81%;对照组分别为7例(24.14%)、22例(7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心电图ST-T段改变与冠心病存在正相关性,通过对此指标水平的监测,利于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临床需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发作时合并心电图ST段压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并对PSVT合并ST段压低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组比较两种心动过速发作时合并ST段压低程度的差异,以及两种心动过速合并ST段压低时心肌缺血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AVRT与AVNRT组合并ST段压低者分别占46.4%和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ST段压低时冠心病检出率分别为34.6%和36.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合并冠心病者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积分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结论 PSVT合并ST段压低对诊断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较低,AVRT比AVNRT更容易合并心电图ST段压低,且前者合并ST段压低程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5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与心电图异常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8%(44/50),较对照组的34%(17/50)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异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脏损害,在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并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受累血管总数、弥漫性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双支病变、左主干病变、100%闭塞血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T-T改变导联在Ⅱ、Ⅲ、aVF、V4、V5、V6导联出现的频率高,但与冠脉病变的支数无明显关系。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受累血管总数、弥漫性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导联与冠脉病变的支数无明显关系,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心电图缺乏对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目的是根据冠脉造影对比动态心电图ST-T改变估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在36例冠脉造影病例中,2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其造影阳性结果为16例(69.6%),其它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13例的造影均阴性。本组23例冠心病患者9例(39.1%)有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其表现为ST段水平型压低0.15—0.2mV或T波对称性减低≥0.2mV。其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为中-重度狭窄,而呈轻度狭窄者未见动态心电图改变。1例高血压患者的ST段水平型压低0.3mV,但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因此动态心电图的ST-T改变是非特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3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字分配法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而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这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情况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相比较,其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改变情况。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心电图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ST-T段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缺血性压低、V1-V6 T波直立V1 T>V5 T、V4-V6 T波低平或倒置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检测可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诊断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 Tv1( Tv2 ) >Tv5( Tv6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 1 0例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 ,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两组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 ,比较 Tv1( Tv2 ) >Tv5( Tv6 )综合征在两组间检出率的差异 ,并与心电图 ST段压低指标相比 ,分析 Tv1( Tv2 ) >Tv5( Tv6 )综合征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Tv1( Tv2 ) >Tv5( Tv6 )综合征的检出率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有显著差异。 Tv1( Tv2 ) >Tv5( Tv6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 70 .3 %、特异度为 66.6% ,与 ST段压低相比敏感性较高 ,但后者特异度高于 Tv1( Tv2 ) >Tv5( Tv6 )。结论  Tv1( Tv2 ) >Tv5( Tv6 )综合征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但特异性不高 ,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心电图指标综合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10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21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于患者入院1 w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梗死相关血管。结果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组及压低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低于未偏移组,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未偏移组;抬高组左前降支近段及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压低组右冠状动脉支及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抬高组及压低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未偏移组。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者压低对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的数量、血管的部位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及在R波为主的导联T波平坦、负正双相或倒置为心肌缺血可靠的心电图指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上无ST-T变化,只表现U波倒置,即孤立性U波倒置.我们分析46例孤立性U波倒置的心电图,旨在探讨孤立性U波倒置在常规心电图上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可行性。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血糖以及抗冠心病等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中药方剂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自身血糖水平以及心电图ST-T具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8,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具有非常强的治疗可行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压低在急性左主干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7年3月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1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16例左主干病变(LMCA组)、85例前降支病变(LAD组)和33例右冠状动脉病变(RCA组)。患者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分析各组患者ST段压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II、III、aVF和V2~V6导联ST段压低在LAD和LM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III、aVL、aVF、V2和V6导联ST段压低在LMCA和RC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与LAD组相比,II、aVF和V2导联ST段压低对左主干病变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敏感性31.3%,特异性可达98.8%,阳性预测价值83.3%;与RCA组相比时,aVF和V6导联ST段压低亦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敏感性62.5%,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均为100%。结论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在急性左主干病变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