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ISO评价标准中的部分体内试验方法,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过敏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皮肤刺激实验,根据相关标准评价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该新型材料对生物机体无致热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无明显急性毒性。结论: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机体组织无明显毒害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材料生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表面诱导矿化(SIM)法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本实验共选择了三种体内外试验,即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静脉注射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经口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大白鼠都无明显毒性体征,其食物利用率、体重相对增长率等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内脏组织无病理性改变;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试验组小白鼠无明显毒性表现,体重分别增加了2.8~4.8g,其体重变化量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脏组织均未见病理性改变;体外急性溶血率为1.16%。结论 SIM法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材料对动物无急性全身toxic action,也无体外溶血作用,可初步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载锌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上的锌离子是否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以及该材料上锌离子的适宜浓度。方法:制备载有不同含量锌离子的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中,0.2%(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低锌组,1%(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中锌组,2.5%(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高锌组,不含锌的复合材料为对照组。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4种材料表面进行培养,分别用MTT法、碱性磷酸酶试剂盒、ELISA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C3T3-E1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增殖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细胞形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该材料具有大量孔隙结构;mtt检测中24 h、48 h、72 h时,中锌组细胞增值量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细胞增值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细胞增值量小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中24 h、48 h、72 h时,中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小于对照组(P<0.05);骨钙素水平检测中48 h时,中锌组骨钙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骨钙素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骨钙素浓度小于对照组(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到,在细胞接种48 h后,中锌组细胞伸展情况最好,低锌组细胞伸展情况较中锌组差,高锌组细胞伸展较差并且有部分细胞皱缩,对照组细胞伸展情况与低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锌组复合材料更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牙科全瓷材料纳米增韧(NF)氧化铝陶瓷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ISO 7405/GB 16886标准,分别通过体外细胞毒性(琼脂覆盖法)、急性溶血、口腔黏膜刺激以及经口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初步评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结果NF陶瓷材料无细胞毒性;溶血率仅0.275%,远低于5%的安全标准;与实验材料接触的颊黏膜未见异常反应,组织切片观察评分为0,无病理性改变;急性全身毒性实验中动物无中毒反应,肝肾等重要组织切片未见病理改变。结论新型纳米增韧氧化铝陶瓷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纳米SiC无纺布的生物安全性,为其后期应用于口腔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相关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对新型纳米SiC无纺布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纳米SiC无纺布对实验家兔的口腔黏膜没有刺激性,对实验小鼠无急性全身毒性,溶血率为0.47%,符合医用要求,不会引起溶血现象。结论:新型纳米SiC无纺布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开发口腔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生物安全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5,(4):245-249
目的制备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用于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和生物相容性检测。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纤维形貌。牙周膜细胞接种于支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牙周膜细胞的骨化分化情况。结果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呈复层多孔网状结构,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纤维内部包裹纳米颗粒致表面呈粗糙外观。扫描电子显微镜、CCK-8法检测技术显示牙周膜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稳定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表面牙周膜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材料能够诱导牙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且具一定的骨化诱导潜能,有望作为一种新型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壁纳米碳管增强义齿基托树脂(MWCNTs/PMMA)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进行MWCNTs/PMMA复合材料制备,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相关标准,对MWCNTs/PMMA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内及体外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级别为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MWCNTs/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黏膜刺激实验和溶血试验初步评价poss(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 uioxane)复合树脂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溶血试验:将Poss复合树脂加工成直径5mm,重量为5克的圆片3个分别装入3个装有10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作为实验组,以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分别作为阴、阳性对照组。将0.2mL稀释新鲜抗凝人血加入所有试管中,在离心机上离心5min,分别吸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仪在545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度,计算Poss复合树脂的溶血率。黏膜刺激实验:按照国家关于口腔材料生物学试验方法,选择健康家兔10只,将实验材料(Poss复合树脂)和阴性对照材料(医用牙胶)缝合于一侧颊黏膜上,另一侧为空白对照。2周后进行肉眼观察评价和组织学评价。结果:溶血试验:poss复合树脂溶血率为0.41%,低于5%,根据ISO/TR7405-1997(E),poss复合树脂不会引起溶血。黏膜刺激试验:Poss复合树脂材料及阴性对照组均未出现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临床及病理反应等级属于无刺激。结论:poss复合树脂与稀释抗凝人血不会发生溶血且对试验动物颊黏膜无不良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氨66(nHA/PA66)复合膜的结构及其对成骨样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为对照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组膜的结构。在两组膜材料上分别接种MG63成骨样细胞并设空白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生物膜表面的增殖与粘附情况。结果 nHA/PA66膜分为正、反两面,正面为疏松多孔结构,反面为致密光滑、有少量微孔散在分布的结构。e-PTFE膜由成行排列,直径比较均一的长椭圆形的裂隙组成,正反面、断面结构基本一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TT检测显示,nHA/PA66膜和e-PTFE膜对成骨样细胞增殖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ALP活性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两种膜上生长良好,在nHA/PA66膜上细胞伸展更充分。结论 nHA/PA66膜对成骨样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适于做引导骨再生膜材料,相比较e-PTFE,其具有更优良的结构及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HA)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本实验主要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溶血试验,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和肌肉植入实验等系列体内外实验评价PLLA/HA的生物相容性。结果:L929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材料浸提液对实验兔不引起溶血反应、无致热源性;对小鼠无急性毒性;PLLA和PLLA/HA板块植入实验兔肌肉后,早期组织周围有轻微炎症反应,形成较厚纤维膜,随植入时间延长,炎症反应减轻,纤维包膜基本消失;SEM显示:初始纯PLLA结构致密,PLLA/HA中HA粒子大小均一,分布均匀,随降解时间延长,材料出现孔隙和裂纹。结论:PLLA/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HAC/PLA复合兔BMSCs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使BMSCs与nHAC/PLA材料复合,将nHAC/PLA+自体BMSCs、自体BMSCs、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周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自体BMSCs组与nHAC/PLA材料组在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均无骨质形成,nHAC/PLA+自体BMSCs组8周时有大量较成熟的骨质形成,同时材料本身部分吸收.结论:通过负压吸附的方法制备出的nHAC/PLA+自体BMSCs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