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刺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方法: 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针刺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EA I/R),其中EA I/R组缺血前行百会穴重复电针刺激(30 min/d×5 d). 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利用免疫组化及TUNEL法观察缺血周边区域Bcl-2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与I/R 组相比,EA I/R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神经元的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伤后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研究凋亡诱导因子从线粒体释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2h再灌注3h、6h、12h、24h、72h、7天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h.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AIF的表达,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P<0.05).②AIF表达:常温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表达逐渐增强,至24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5).③凋亡细胞的检测:常温组凋亡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AIF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并出现核转移,相应时间点亚低温组降低,同时凋亡阳性细胞数也呈相似的趋势,亚低温抑制缺血后神经元凋亡通过抑制AIF从线粒体释放及核转移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海马区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葛根素组(P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不同,每组分为3个亚组(n=8).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和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P组P2h组p53蛋白表达增高,P24h组显著增高,P72h组p53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低于IR组(P<0.01);P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1).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抗细胞凋亡、下调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
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MA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 分别于栓塞2h、6h、12h均再灌注4h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栓塞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P2的表达,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亚低温组半影区MAP2表达水平较常温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局灶脑缺血后30min应用局部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能够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损伤程度,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梗死灶周围半影区MAP2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半胱天冬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研究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后两组又再分别分为缺血2 h再灌注3 h、6 h、12 h、24 h、72 h、7 d组,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 min内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XIAP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XIAP表达在常温缺血2 h再灌注3 h表达开始增加,随着时间延长而表达逐渐增强,至再灌注24 h达高峰,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在3 h、6 h表达差异不明显,其它时间点增加明显(P<0.05).Caspase-9表达也是在常温缺血2 h再灌注3 h表达开始增加,随着时间延长而表达逐渐增强,至再灌注24 h达高峰,亚低温组则在72 h达到高峰,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在3 h表达差异不明显,6 h、12 h、24 h明显减少(P<0.05),72 h、7 d明显增加(P<0.05).结论 提示亚低温能促进XIAP表达,降低Caspase-9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2h在缺血周围区即有凋亡内皮细胞出现,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21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性差异。脑缺血再灌注6h在缺血周围区p53蛋白开始表达,24-4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性差异。p53蛋白表达高峰时间迟于内皮细胞凋亡24h。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形式之一,p53表达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单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6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4只)、IGF-1治疗组(24只),各组按再灌注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24、48和72h3个亚组。用TTC染色法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大鼠脑缺血中心及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TC染色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3个时间段t值分别为:t=3.544,4559,4.271;均P〈0.051;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1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3个时间段t值分别为:t=5.516,P〈0.001;t=4.281,P〈0.01;t=3.602,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1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增加(3个时间段t值分别为:t=14.362、7.065和7273;均P〈0.001)。结论IGF-1可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减少凋亡细胞数,促进Bcl-2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IGF-1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隽  丰宏林  姜海智  盛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40(4):303-304,308,F0004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给予亚低温干预后COX2、NMDAR1变化,探讨亚低温对其影响的部分机制.方法 6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及亚低温缺血组.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病变侧给予亚低温4h.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0h、2h、6h、24h、48h、72h后取脑,HE染色及COX2、NMDA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O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早期(24h以内)NMDAR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亚低温可通过降低COX2表达途径抵抗脑缺血损伤,早期通过抑制NMDAR1蛋白的表达减轻Glu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PA和PAI-1表达的影响,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2小时分别再灌注4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分钟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小时。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A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脑组织tPA表达水平较常温组显著减少(P〈0.05),PAI-1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亚低温能显著抑制tP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增加PAI-1表达,从而有利于抵御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神经降压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向红  李志超  贾斌 《医学争鸣》2004,25(7):650-652
目的:观察神经降压素(NT)在脑血管病(CV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和预后寻找有效指标.方法: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159例CVD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中NT含量.结果:脑出血(CH)患者急性期血浆NT水平峰值为(63.37±27.54)ng/L,与对照组(46.75±5.15)ng/L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CH患者30d后血浆中N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血浆NT水平峰值为(38.69±11.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NT(46.75±5.15)ng/L水平,发病10d后血浆中N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T在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观察血浆中N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脑氧供取决于相对稳定和充足的脑血流,以此来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在围术期进行脑血流监测可以防止缺血性或高灌注性脑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很多监测脑血流方法,各有优势以及局限性,尚无一种完美的监测手段。本文就目前围术期一些常用以及新出现的成人脑血流监测方法,结合其出现的时间、原理、临床应用进展以及相应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6例(82.4%)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其中以ST—T变化(48.5%)和窦性心动过速(42.6%)最为多见。不同发病时间和发病部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性质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并且与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和发病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方法 :分别采用骨窗血肿清除术、骨瓣血肿清除术、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术后逐级降血压、应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解除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短期应用止血药。结果 :预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Ⅰ级 4例 ,Ⅱ级 3例 ,Ⅲ级1例 ,Ⅳ级 2例 ,Ⅴ级 2例 ,死亡 2例。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发生与预防与高血压病、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预吸氧、缺氧和复氧对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AⅠ-AⅣ(预吸氧)亚组分别吸入21%、50%、75%和95%氧30min;BⅠ-BⅣ(预吸氧-缺氧)亚组按A组方法处理后再吸入5%氧20min;CⅠ-CⅣ(预吸氧-缺氧-复氧)亚组按B组方法处理后,再吸入98%氧20min。取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测定乳酸(LA)、丙二醛(MDA)、氧自由基(OFR)、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氨基酸的含量或活力。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AⅠ、AⅡ亚组神经元无明显改变,AⅢ、AⅣ亚组神经元轻度肿胀。B组神经元肿胀明显,以BⅢ、BⅣ亚组较为严重。C组神经元胞核固缩,核仁缩小、消失,其中以CⅡ亚组最轻,CⅢ、CⅣ亚组最重,甚至可见核裂解、消失、只残余细胞轮廓的鬼影细胞。与AⅠ亚组相比,AⅢ-AⅣ亚组OFR、iNOS和LA增加(P〈0.05),提示这三种损伤因子参与了脑损伤;T-AOC增加(P〈0.05),可能是由于损伤因子引起了某些抗氧化因子的反馈性增加;T-SOD降低(P〈0.05),可能与其消耗增加有关。CⅠ-CⅢ亚组的OFR和CⅠ、CⅣ亚组的iNOS以及CⅡ、CⅣ亚组的LA高于A组中各对应亚组(P〈0.05),提示复氧性脑损伤可能与这三种因子的增加有关。结论:75%以上浓度预吸氧可引起大鼠轻微脑损伤,并使随后发生的缺氧复氧性脑损伤加重。50%浓度预吸氧不引起大鼠脑损伤,并可使随后发生的缺氧复氧性脑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8.
吴平  顾湘琪  杨俊凯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7):609-610,613
目的提高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方法对5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梗死范围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43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7.3%。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伴心房颤动致心源性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脑水肿所致的脑疝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死亡的直接原因。头颅CT或MRI检查能帮助大面积脑梗死获得早期诊断。综合治疗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9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 例,治疗组在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血栓通及奥拉西坦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口服,3 次/d。对照组:只用上述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 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检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监测血C 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周抽静脉血查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ADL 评分、CRP 浓度、血栓最大幅度、综合凝血指数及PAGT 均逐渐下降,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及最大凝固时间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进展型脑梗死较对照组减少,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具有抗栓作用,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率,并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 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hinese stroke seale,CSS)。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500ml加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CS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第21 天水肿面积由(4.3±O.6)cm2变为(2.8±0.7)cm2,血肿体积由(19±5)ml变为(6±6)ml,CSS由(22±9)变为(9± 7)。对照组第21天水肿面积由(4.5±O.7)cm2变为(3.2±0.6)cm2,血肿体积由(20±5)ml变为(11±7)ml,CSS由 (23±8)变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