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术前的影像学表现,并与需鉴别疾病相比较,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2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CCC进行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CP检查。结果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4~13岁,10岁以内发病为13例,胆管囊肿I型17例,IV型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肝内和(或)外胆管薄壁囊性扩张,最大直径3.5~25cm不等,其囊壁厚度不均,肿块无包膜。大多数形态呈类圆形(15/20),部分为梭型(5/20)。过半数患儿同时存在胆胰合流异常(11/20),部分合并胆囊结石(6/20),与术中所见相符合。术后病理与术前影像学诊断相符,并证实所有患儿均存在胆囊及囊肿壁的不规则增厚及炎性细胞浸润,提示存在慢性炎症。结论明确胆总管囊肿的部位、形态及并发症特点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要条件,MRCP能无损伤地显示囊肿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并能准确提示包括胰胆管合流异常在内的各种合并症,能有效、安全地为临床医师做出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我们收集1991~1995年5所医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9082例,发生胆管损伤(BDI)20例(0.22%)。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例,女17例;年龄26~73岁,平均47.7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6例,急性胆囊炎3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管、胆总管并行畸形1例。15例术中出现损伤即剖腹手术,5例术后1~7d因腹膜炎或梗阻性黄疸剖腹手术证实诊断。7例行胆肠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术,8例单纯T管引流,4例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除1例胆肠吻合术后反复发生胆管炎,预后较差外,其余19例恢复良好。1.2 胆管损伤情况及处理 20例中,肝总管损伤10例,胆…  相似文献   

3.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术前常依靠B超来确定。B超除了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痛苦外,更由于它准确度高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对有症状胆囊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0%[1,2],93%的病人胆囊壁厚度能被精确地测量到1mm以内[3]。但胆囊壁的厚度与胆囊炎的严重程度关系尚有争议[3,4]。为进一步了解胆囊壁厚度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本文对我院自1983年来连续收治的因急性胆囊炎而行胆囊切除术的212例患者就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胆囊壁厚度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12例患者中,男性sl例,女性131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6岁。所有患者临…  相似文献   

4.
<正>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已被广大胆囊结石患者所接受,而术中胆道造影在保证胆囊及胆总管无残留结石方面,与其他方法相比有较大的实用性及优越性。现将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中采用胆道造影的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其中男19例,年龄32~61岁;女32例,年龄42~86岁。根据结石大小及在胆囊的位置不同,将病例分为4组:第1组为胆囊单发结石,33例;第2组为胆囊多发结石,13例;第3组为术中发现胆总管下段微小结石(小于1cm),3例;第4组为胆囊  相似文献   

5.
术中胆道造影胆总管阻塞征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术中胆道造影中出现的假性胆总管阻塞征(简称假性阻塞)X线征象,减少误诊。材料与方法搜集整理200例术中胆道造影,其中男性72例女性128例,年龄为23~84岁,手术时胆囊切除经胆囊管注入造影剂,造影剂为60%胆影葡胺或12.5%碘化钠溶液10~20ml。结果本组出现假性阻塞55例占27.5%。X线表现常能鉴别假性阻塞与真性阻塞,假性阻塞表现为阻塞远端钝圆、有柔软感,而不象真性阻塞的远端有僵直感。如胆总管括约肌痉挛时,可向胆总管内注入1%普鲁卡因5ml,使痉挛缓解。结论熟悉术中胆道造影胆总管假性阻塞与真性阻塞X线征象十分重要否则会误诊。  相似文献   

6.
CT胆系造影对胆系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平扫对胆系疾病的诊断有较明显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胆系等密度结石及胆囊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困难。我院对 76例疑有胆系疾患的病人采用 CT胆系造影扫描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76例病人中 ,男性 45例 ,女性 31例。年龄 32~ 6 2岁 ,平均 43.8岁。 6 2例经手术证实 ,其中胆囊息肉 10例 ,胆囊结石47岁 ,胆总管结石 3例 ,胆囊癌 2例。72例感觉右上腹部疼痛不适 ,胆绞痛者 7例 ,黄疸 5例。所有受检者造影前均作了 CT平扫 ,70例病人作了 B超检查。采用 SIEMENS.Somaton- CR CT机扫描 ,静脉注射 5 …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院1991~1993年经B起检查、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24例的病理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23~57岁,平均43岁。病程2d~18年,平均3.7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右上腹隐痛23例,其中胆绞痛2例,消化不良、乏力、腹胀9例,发热2例,右上腹轻度压痛20例。临床上按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不佳。行B起检查,24例,均发现胆囊壁有息肉样赘生物,表现为胆囊壁附着有大小不等的强反射光团,且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行CT检查1例,见胆囊壁小圆形充盈缺损影。5例行X线胆囊造影,3例发现胆…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92年1~12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86例,其中因胆禁粘连严重,胆囊床出血、胆总管损伤等原因致地O失败,改行或再行剖腹手术43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32例。年龄14~68岁,其中40~60岁年龄组33例。病程0.5~20年,其中3年以上37例。改行剖腹手术原因:胆囊动脉出血15例,胆囊管变异或胆囊萎缩严重粘连12例,术后Zh发现腹腔引流管出血1例,术中发现胆囊发育异常4例,胆总管发有异常1例,胆囊床创面出血不止5例,胆总管损伤2例,胆总管完全离断3例。胆总管完全离断者1例在术后Zd发现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2例在术后5~6d…  相似文献   

9.
郑刚  李云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60-116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各种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胆总管损伤16例、胆总管狭窄5例、胆囊管胆瘘4例和迷走胆管胆瘘2例。胆道损伤和继发性狭窄的处理方法为胆-肠吻合术16例,胆总管"T"形管引流5例;胆瘘的处理方法有再次钳夹胆囊管2例、腹腔引流管引流1例、放置胆管内支架1例、结扎迷走胆管2例。结论:与其他并发症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损伤和狭窄是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75%患者需要接受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慢性胆囊炎囊壁厚度与炎症性质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慢性胆囊炎86例的B超检查结果、细菌指标和手术治疗资料,以指导术后应用抗生素等。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6例,女40例;年龄21~76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确定囊壁厚度。囊壁厚度<3mm19例,3~3.9mm21例,4~5.9mm29例,6~7.9mm17例。1.2 结果 (1)囊壁厚度3~3.9mm21例中,13例为无结石性胆囊炎;B超显示胆囊张力大,囊壁回声增强、毛糙、模糊,胆囊周围多有渗出液;细菌指标阳性率低,且多见于代谢性胆囊炎;术后常规用抗生素即可巩固手术疗效。(2)囊壁厚度4~5.9mm29例中,28例为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下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721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资料,观察指标: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胆囊分隔,胆囊壁息肉结晶,结石数量、大小,是否存在结石嵌顿,术后随访3~48个月,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术后随访4年,失访113例,复发率为10.69%,第1~4年的非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41%,2.18%,2.75%,3.62%; 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结石数量、结石大小及结石嵌顿对结石复发存在影响(均P <0.05);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及结石嵌顿是影响胆囊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壁厚度≥3 mm、存在结石嵌顿是影响胆囊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对此类患者慎重实施保胆手术。  相似文献   

12.
实施胆道系统手术的病 ,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相关因素 (如病人的年龄 ,术前诊断 ,心电图的改变 ,有无高血压史 ,辅助用药及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处理等 )常常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的改变。特别是探查、分离胆囊或胆道时引起的“胆一心”反射均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现对我院 1995年~ 1999年实验胆道系统手术麻醉共 2 30例做了总结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30例中 ,男性 2 3例 ,女性 2 0 7例。年龄 2 7岁~ 81岁。ASA1~ 4级。择期手术 184例 ,急诊手术 4 6例。单纯胆囊切除术 176例 ,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道穿孔的CT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0):824-825
目的:分析CT在急性胆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病例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扫描,局部层厚、层距5mm薄层扫描。结果:15例中14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胆总管壁皱缩;胆囊壁增厚12例、明显增厚2例;1例表现为胆囊增大;15例均可见胆囊窝周围蜂窝织炎2例。结论:急性胆道穿孔临床体征与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较难,CT可根据胆道外型缩小、张力明显减低、壁皱缩,腹腔积液于胆道周围为主等典型征象,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1年12月以来,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B超分类、分组选择230例,现对术前B超选择标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性53例,女性177例,年龄15~对岁。病史20d~15年。胆囊结石219例,胆囊息肉11例。全部病人依靠B超分类、分组选择。个别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33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4例合并肝硬变。使用仪器为日本ALOKa-SSD250线阵式B超扫描仪,探头频率3.5MHz二、选择标准按B超声象图改变,将胆囊、胆囊壁、胆周、胆总管、胆结石作为5条标准(分别以1、2、3、4、5表示)提供条…  相似文献   

15.
胆囊壁厚度与肝损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海棠  李津 《人民军医》2003,46(7):381-382
目的 :了解胆囊壁厚度 ,为判断肝损害程度提供形态学指标。方法 :慢性乙肝 6 4例按分型分为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组 ,进行常规肝功能和B超 (肝、胆、胰、脾 )检查 ,按胆囊壁厚度 <0 3cm、0 3~ 0 5cm、>0 5cm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重度和重症肝炎胆囊壁厚度 >0 5cm ,明显高于轻、中度 (P <0 0 5 ) ;肝硬化胆囊壁厚度 >0 5cm ,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 ,失代偿期肝硬化尤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胆囊壁厚度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胆囊壁越厚 ,肝损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LC)后假胆囊的诊断标准及形成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LC术后假胆囊形成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中假胆囊发生部位分别位于胆囊窝内、肝总管、胆总管上段、胆总管中段;体积大小不等;内部透声不一且基本无收缩功能.结论:超声对LC术后假胆囊形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悬吊胆囊管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例造影证实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悬吊胆囊管,并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总管取石。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取出结石,无胆漏、感染及胰腺炎等并发症,随访3~32月无结石复发。结论:通过经皮悬吊胆囊管可以提高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相对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结果胆总管损伤3例行修补术加胆总管T管引流,肝总管损伤1例,外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横断损伤转入1例及1例右侧副肝管行胆肠吻合术,l例为外院胆总管损伤初次修复术后出现胆总管梗阻再次行胆肠RouxY吻合术。结论术中辨认清楚胆囊三角和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胆囊壶腹结构及“三管、一壶”关系极重要,手术时如解剖不清严重粘连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4-06~1998-12期间共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254例,其中34例不按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而行胆管壁的一期缝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病人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其中胆总管结石2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均择期行手术治疗,8例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因术中见胆总管扩张明显,管壁增厚而行胆总管切开探查,34例病人均同时切除胆囊。术中取净结石后,探查胆总管内无残余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