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患者38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三氧化二砷(As2O3)0.16mg/(kg·d)静脉滴注。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不良反应等调整用量。结果34例完全缓解(CR),2例死亡。完全缓解(CR)率为89.5%,取得CR所需时间为(24.4±5.2)d。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达CR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0.1%AS2O3 10ml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滴,持续3—4h,每天一次,ATRA 25mg,/m^2·d,分两次口服,结果:14例患者中有13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92.8%。14例中10例为初治患者,4例为复发APL,4例复发患者中3例达CR,均在30天内达CR,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使CR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4.
乔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2):114-116,124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PL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亚砷酸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黄黛片、维甲酸序贯疗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无事件存活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且观察组TC、LDL-C和T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胃肠道不适、维甲酸综合征、肝肾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头晕头痛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与亚砷酸联合维甲酸相比,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用于APL患者维持期治疗的疗效更佳,能够纠正机体血脂代谢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初治APLl4例均接受ATRA联合As2O3方案治疗,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As2O3 10mg/m^2/d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持续3—4h,1次/d,观察CR率,CR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完全缓解(CR)13例,死亡1例,CR率92.9%,达CR时26-45d,平均30.1d。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缩短达CR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ATRA25mg/(m^2·d)及As2O3 0.16mg/(kg·d)治疗APL直至获得完全缓解(CR)。根据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及肝功能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例,24例获CR,CR率92.3%,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28.1±5.9)d。在治疗中,61.5%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增高,15.4%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多在1周内恢复。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能缩短获得CR的时间,不良反应少,可考虑作为初发APL的首选诱导缓解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 )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和复发APL患者 2 0例 (可评价的患者 18例 )。治疗方法如下 :As2 O3 (0 .1%溶液 ) 10ml加入 5 0g L葡萄糖溶液 5 0 0ml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1次 d ;ATRA 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结果  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 94.4%。 14例初治患者均获得CR ,4例复发患者中 3例取得CR。均在 30d内达CR。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APL患者不仅能获得好的疗效 ,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和化疗药物三者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2例APL病人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72例初发APL病人,早期死亡7例(9.7%),47例病人获得完全缓解(CR),占72.3%;16例部分缓解(PR),占24.6%;2例未缓解(NR),占3.1%,总有效率96.9%。获得缓解的时间为20~48d,平均(30.8±6.3)d。死亡组治疗前白细胞数与各缓解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18~63,P〈0.05)。治疗过程中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结论三联疗法治疗APL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但在获得缓解所需时间、成分输血的数量、费用等方面可能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16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用阿奇霉素,每日一次,每次0.5g口服,连用5天。对照组用阿莫西林,每日三次,每次0.5g口服,连用5天。两组患者同时服用西瓜润喉片,每日3次,每次2片。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0.0%,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统计学分析,X^2检验,阿奇霉素对急性扁桃体炎疗效优于阿莫西林,不良反应低,抗菌谱广,耐药菌群少,服用方便,适用人群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I)与三氧化二砷(As2O3)并用治疗7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7例采用ATRI 30mg--60mg/d,0.1%As2O3 10mg溶于15%葡萄糖500ml持续滴注3—4小时,30天为1疗程。结果:7例中6例于34天左右CR,未出现明显高白细胞综合症及维甲酸综台症,肝肾损害轻,无病生存期长,结论:ATRI与As2O3并用治疗初治APL疗效好,副反应少,无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