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患者,男,55岁,主因发现左下腹包块1年于2008-03-15入院.患者缘于2007-04无意间扪及左下腹包块,约蚕豆大小,相对固定,无明显压痛;近半年患者自觉包块进行性增大,约有鸡蛋大小,质硬且有压痛.自患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无排便、排尿困难,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超声检查:左下腹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团,界限可辨,内回声尚均匀,部分融合,最大约6.0 cm×3.2 cm,CDFI其内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下腹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肿大淋巴结可能性大.CT增强扫描于左侧盆壁见串珠状结节,动脉期强化程度与髂动脉相仿.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66岁.半月前发现下腹坠胀感.体检:右附件触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14 cm×8 cm×8 cm,质软界清,左附件区无压痛,无包块.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2岁,因腹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不适来我院就诊,以左下腹为著,入院查体心率76/min,律齐,腹部较膨隆,未见肠型及胃肠型蠕动波,左中下腹可触及16cm×6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轻度压痛,活动度差,肝脾肋下未及。超声检查:左下腹可探及范围13.5cm×7.9cm的无回声,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细密光点及粗大强回声光带分隔,彩色多普勒:无回声,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腹部CT检查:左侧中下腹腔囊性占位大小约16.0cm×6.1cm,内似可见分隔,增强CT示:左下腹囊性良性占位。手术所见:包块位于左中腹部后腹膜降结肠下方,  相似文献   

4.
<正>男,45岁,5年前无意中触摸到右下腹"鸡蛋样"大小包块,无不适,未行诊治,近半年来触感包块增大,偶伴隐痛,无发热、畏寒,两便正常,于2013年4月就诊。20年前有阑尾炎病史。外科检查:腹软,右下腹触及6cm×5cm大小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好,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7.8×109/L,尿常规检查阴性。腹部超声检查:右下腹探及5.4cm×3.5cm椭圆形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有包膜,内部透声差,超声诊断:右下腹囊实性混合包块(性质待定)。腹部CT平扫(见图1):阑尾增粗,盲肠左侧旁见一6.5cm×3.4cm椭圆形肿块,壁呈"蛋壳样"钙化,内部密度均匀,CT值约25 HU,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5.
游走脾一例     
患者女,25岁.发现腹部游走包块4年,腹痛3d于2012年3月2日就诊.体检:左中下腹可触及1个5 cm×8 cm大小包块,质韧,固定,无搏动,轻度压痛.腹部超声检查:左膈下未探及脾脏回声,左中下腹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形似脾脏,回声不均匀.CT平扫及增强扫描:左侧膈下未见正常脾脏影像,脾床被胃底占据,脾脏下移至左中下腹,体积略增大,大小约为10 cm×7 cm×4 cm,脾门朝向外上方,脾蒂冗长、扭转,呈漩涡状连于脾门.脾脏平扫密度欠均匀减低,CT值约为46 HU;增强后部分脾脏未见明显强化.胰腺尾部卷曲,与脾脏动静脉伴行向下扭转,平扫及增强扫描胰腺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图1~5).CT诊断:游走脾伴脾蒂扭转,脾梗死.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硬化患者1例,男性;年龄35岁。左足趾包块10年,初发位于甲皱下方,近6~7年逐渐长大,尤以皮肤破损后增长较快。第Ⅳ趾包块6年前治疗1次复发。查体见左Ⅰ~Ⅴ趾包块,拇趾大小8.0cm×5.0cm×1.0cm,Ⅱ趾大小5.0cm×5.0cm×1.5cm,Ⅲ趾大小1.0cm×1.0cm×1.0cm,Ⅳ趾大小3.0cm×2.0cm×1.0cm,Ⅴ趾大小0.8cm×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30岁剖宫产术后 1 9个月余 ,发现腹壁包块伴经期疼痛 6个月余入院。查体 :脐下 4cm处可见一横形瘢痕 ,长约1 2cm ,瘢痕右侧可触及一 1cm× 2cm× 3cm大小皮下包块 ,压痛阴性 ,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初步诊断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后B超检查示 :右下腹瘢痕下方皮下组织脂肪层内可见一 2cm×1cm大小低回声占位 ,边界欠清 ,形态尚规则 ,其周边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诊断 :皮下组织脂肪层内低回声包块 ,请结合临床。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 ,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包块切除术 ,术中见皮下脂肪层内有 1个 1cm× 2cm×3cm大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2岁。发现左乳包块9个月,并有逐渐增大趋势,有轻压痛。体检:左乳腺可扪及约拳头大小肿块,质韧不均,边界不清,表面不光验室检查无特滑,活动度差,左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超声检查: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范围约6cm×7cm×3cm  相似文献   

9.
病例例1:男,62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7个月余,发现右下腹包块4 d,于2006年12月8日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5 cm×4 cm×3 cm大小包块,质地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伴压痛。腹部B超:右下腹包块考虑阑尾炎性包块。血常规:WBC 7.8×10^9/L,N 0.67,L 0.33。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70岁。主因左下腹无痛性肿物 3月 ,生长迅速入院。体检下腹有轻压痛 ,可触及大小不等包块。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经阴道彩超 :子宫右侧可见一囊性肿物 ,大小约 12 .4cm×12 .4cm× 9.0cm ,壁较厚 ,内可见密集细点状回声及弱强回声团 ,团块大小范围约 5 .9cm× 2 .8cm× 1.8cm ,形态不规整。肿物左侧中下腹可见多个实性肿物 ,最大约 6.9cm× 6.6cm× 4.7cm ,边界不清 ,回声不均匀 (图 1)。CT示 :膀胱后上方可见多个囊性、实性肿物 ,囊壁薄且均匀 ,CT值 13HU左右 ,实性肿物呈分叶状 ,密度尚均匀 ,CT值 3 2HU左右 ,膀胱、子宫及直…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54岁.绝经2年,阴道流血2个月就诊.妇科检查:左附件略增厚,未触及明显包块.经腹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5.8cm×3.3cm×2.6cm,内膜厚0.3cm,回声欠均匀.左卵巢大小:1.2cm×0.8cm, 右卵巢显示不清.子宫直肠窝探及范围3.8cm×3.3cm液性暗区.经阴道超声检查:左卵巢内侧见一3.9 cm×2.0cm实性偏低回声包块,长圆形,边界清晰,无明显包膜,内回声尚均匀,血流信号较丰富,呈花环状,显示动脉频谱.  相似文献   

12.
韩莉 《放射学实践》2014,(5):578-578
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发现左下腹包块3个月余住院,患者于3个月前发现左下腹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快,无压痛及其他不适.自以为是粪便自行灌肠及口服果导片,症状未见缓解,3个月来包块逐渐增大,自觉排尿困难,饭后腹胀明显,来我院就诊.行腹部CT检查后,以左下腹包块、先天性巨结肠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61岁。1周前体检发现腹部肿物,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显示右下腹低回声肿物,其内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右下腹局部隆起,可触及包块,质韧,活动尚可,皮肤未见明显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CEA、AFP、CA199、CA724未见明显升高,余无异常。腹盆腔CT检查显示左下腹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呈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尚清,边缘光整,大小约11.0 cm×12.4 cm×9.8 cm,平扫CT值约56 HU,周围可见多发增粗血管影,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4.
病例 女,28岁,因左下腹隐痛反复发作4年,劳累后左下腹持续胀痛件恶心1h急诊入科。入科检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无异常,左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不肿大,平时月经规律。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无宫颈举痛,后穹隆不饱满,宫体平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左附件区可触及约5cm×7cm包块,质中、活动、压痛,右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B超检查:提示“左侧卵巢囊肿”。诊断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8岁。发现左大腿包块1年。1年来包块无明显增大。体检:包块约8 cm×5 cm×4 cm,无压痛,可触及搏动,可闻及血管杂音。B超提示:左大腿血管瘤。MRI表现:平扫T1WI和T2WI横轴位见大腿下段深部软组织内有一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大小约8 cm×5 cm×4 cm,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1岁。1997年7月12日主诉心悸,多食易饥,消瘦乏力2年,发现左下腹包块1年入院。患者近2年来常有心悸、胸闷、气促、怕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乏力。在某医院以“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症状好转。1996年7月感下腹不适,并有疼痛,妇科检查发现左下腹包块。B超提示“卵巢实质性肿瘤”。入院体检:T37.2℃,P92次/min,R20次/min,BP13.5/8kPa头发细脆,皮肤薄软,甲状腺无肿大,未闻血管杂音及扪及细震颤,双肺(一),心率92次/min,心音稍强,肝脾未扪及,双合诊左侧附件区可触及5cm×5cm×6cm大小包块,质中,轻微压痛边界清楚,可活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8.7×10~7/L,中性0.78,淋巴0.22。BTl′CTl′40″、肝肾功能正常,FT_3 15.2pmol/L,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4岁。右下腹包块1月入院。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拳头大小,质地较硬。时有恶心,无发热、腹胀、便血等。自发病后饮食较差,无明显消瘦。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大小约3.1cm×2.0cm,实质回声均匀,内膜线显示欠清,右侧附件区可见一混合性肿物,大小约8.4cm×7.4cm×6.2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无明确包膜。  相似文献   

18.
夏芸  梁亚丽  刘茜 《西南军医》2008,10(1):45-45
患者男性,68岁。发现腹部包块伴双下肢乏力一年余入院,入院查体:神清,左下腹局限性膨隆,可扪及一约2cm×5cm的包块,质中,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临床以腹膜后包块申请到我科行CT检查。CT平扫及增强示:左侧中下腹部髂血管区域可见两个类圆形等低密度影,其内见高低密度混杂影。位于内侧者大小约3.8cm×5.3cm,病灶壁见高密度环状钙化,增强后与血管呈明显均匀强化,周围见环形充盈缺损。位于外侧者大小约4.0cm×5.0cm,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内、外侧病灶边缘均较清楚,中间有分隔。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58岁.左额颞顶部头皮下包块10余年,近2年来发现包块明显增大而就诊.查体:左额顶部可见一约7 cm×8 cm×3 cm大小的头皮下包块,质硬,基底宽,无活动,无压痛,表面无破溃.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10~9/L,嗜中性粒细胞84.6%,红细胞4.62×10~12/L,血小板58×10~9/L.凝血系列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阴囊有一肿物,约荔枝大小,无疼痛,肿物逐渐增大至鸭蛋大小,伴胀痛,无肉眼血尿,无发热,否认外伤史.专科检查:左阴囊内散可触及一包块,约10 cm×6 cm×5cm大小,边界尚清,质软,无压痛,双侧睾丸存在,无异常.B超:左侧阴囊睾丸下方见一稍低回声包块,大小约10 cm×6cm×6 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见条状强回声及少量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