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膜成骨肉瘤(Periosteal osteogenic sarcoma)是一种很少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骨外膜,发生在骨表面。1976年Unni等分析102例骨表面的成骨肉瘤,其中有23例在临床、x线和病理上不同于质旁骨肉瘤,而类似髓型成骨肉瘤,并命名为骨膜成骨肉瘤。搜集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x线表现亦颇为典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骨膜异常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骨肉瘤骨膜异常的类型和影像特点,探讨骨肉瘤骨膜异常的病理基础.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5~66岁,平均19岁.全部患者均经X线及MR检查,其中MR平扫加增强109例,扩散成像23例;CT检查48例,36例加行增强扫描;病理大体标本、大切片及定位取材常规切片共14例.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影像和病理表现:(1)骨膜水肿96例,只能在MRI上显示.病理上表现为骨膜结构疏松,无肿瘤细胞浸润.(2)骨膜掀起、增厚,可在CT、MRI上显示,但以MRI敏感(CT显示13例,MRI显示42例).病理上为骨膜掀起、增厚,无肿瘤浸润.(3)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48例,只能在MRI上显示.病理上为灶性或整个骨膜被肿瘤浸润.(4)线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42、13及22例.病理上骨膜新生骨呈单层排列.(5)层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21、6及21例.病理上,新生骨小梁呈多层排列.(6)放射状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13、7及14例,在X线片、CT上,越近病变中心针状影越长、密度越高.病理上,针状影间为肿瘤组织.(7)混合型骨膜新生骨,X线片、CT及MRI上各显示7、4及8例.为2种或2种以上的骨膜新生骨的混合表现.结论 (1)骨肉瘤可引起多种形态的骨膜异常,不同骨膜异常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2)所提出的对骨膜异常的分类,以病理所见为基础,较好地概括了骨膜各种病理改变的3种影像表现.(3)MRI可显示X线片、CT不能显示的骨膜水肿、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破坏等更早期的骨膜异常,显示骨膜掀起、增厚也较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表面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表现,重点探讨表面骨肉瘤各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表现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型皮质旁骨肉瘤8例,去分化皮质旁同有肉瘤1例,骨膜骨肉瘤5例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4例。重点描述各亚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经典型皮质旁骨肉瘤均未见骨膜反应,其中5例X线呈均一致密的骨性肿 块,6例肿瘤围绕骨表达生长,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2-3mm透亮的间隙;7例CT扫描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X线示其内密度不均。5例骨膜骨肉瘤X线表现为放射状透亮软组织肿块,CT见肿瘤内骨小梁呈放射状垂直于骨皮质排列。4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X线呈密度不均一的团块状影,CT示肿瘤内有散在不同程度的骨化;2例血管造影示区域性血管增多。结论:表面骨肉瘤4种亚型的各自鲜明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尤其是血管造影可以反映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高度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6例骨膜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6例均摄X线平片,5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对其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骨膜骨肉瘤好发于胫骨,影像学表现为发生在长骨的骨干或相当于干骺部位置的骨表面肿块,病灶内见局灶性骨化或环状钙化(本组3例),边缘可见骨膜反应(本组2例),肿瘤下骨皮质不受侵,但不侵犯骨髓腔。骨膜骨肉瘤组织学上由大量分叶软骨构成,肿瘤细胞呈明显异型性。结论:骨膜骨肉瘤是位于长骨骨皮质表面的恶性骨肿瘤,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结合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肉瘤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及其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对骨肉瘤同一征象在不同检查方法的表现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X线平片和CT显示瘤骨呈高密度,MRI显示絮状瘤骨6例.2例针状瘤骨在X线和CT不能显示,MRI呈长T1短T2信号.②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9例和4例.③骨皮质破坏:X线平片和CT显示骨皮质破坏的形态.MRI能显示骨皮质破坏的病理基础.④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在X线平片和CT呈溶骨、成骨或混合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和(或)长T1短T2信号.⑤骨干髓腔病变:X线平片能显示肿瘤骨,CT显示液-液平面3例,MR上,19例能分清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⑥骺板(痕)及骨骺侵犯:X线平片和CT能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骨,MRI还能显示骺板(痕)及骨骺瘤周水肿.⑦肿块与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而CT和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均边缘清楚,分别为28例和32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软组织肿胀.结论 X线、CT和MRI在显示骨肉瘤的征象方面各具特点,三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的影像病理对照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原发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搜集1980-1999年14例原发骨肉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男6例,女8例,平均23.5岁。其中股骨9例,腓骨2例,肱骨2例,胫骨1例。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并对照相关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原发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病理证实影像学确定病变范围不准确。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原发骨肉瘤骨破坏范围大,成骨型诊断较易,溶骨型应用与Ewing’s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骨旁成骨肉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旁成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骨膜或骨皮质旁成骨性结缔组织,向骨外生长,具有独特属性的肿瘤。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另一种为高度恶性,与髓腔型成骨肉瘤相似。关于此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遇见2例,并作了X线和病理对照,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的MRI诊断(附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骨肉瘤NRI表现及其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35例骨肉瘤,分析其MRI、X线平片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结NRI诊断骨肉瘤的特征。35例均进行NRI平扫,其中18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骨肉瘤MRI上可表现瘤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等征象。此外,NRI还可显示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骨骺、关节及“跳跃”病灶。增强扫描有利于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结论:NRI可以提供比X线平片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周寨文  张延伟  韩伟强  盖荣荣  王慧   《放射学实践》2013,(11):1160-116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3例均行X线检查,22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23例中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0例,均可见不同类型的瘤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6例,以溶骨性破坏为主,部分病例见少量瘤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5例,可见成簇分布的点状、环状的瘤骨,增强扫描呈环状/花边状/间隔强化;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例;小圆细胞型骨肉瘤1例。结论:X线、CT及MRI对不同病理类型的骨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长于长骨表面的恶性生骨肉瘤远较生长于骨内的少见,作者将这些肿瘤分为三种亚型:即骨旁性(皮质旁)骨肉瘤、骨膜性骨肉瘤和高度表面骨肉瘤,并研究了80例患者的临床、X线和组织学表现。其中①骨旁性骨肉瘤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0~80岁,病变小于10cm者15例,大于10cm者26例。②高度表面骨肉瘤7例,男4例,女2例,年龄12~56岁,均发生于骨干(1例同时累及颅骨者除外)。③骨膜性骨肉瘤9例,男6例,女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6例骨膜成骨肉瘤,并结合文献报告的55例一起分析。61例的年龄从9~62岁,男32例,女29例,典型X 线征象是:病变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内侧或外侧的骨膜面,以胫骨近端最常见;肿瘤下面的骨皮质一般完整,但可呈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黄斌  赵时梅   《放射学实践》2009,24(4):425-429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X线片、CT及MRI片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骨、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间隔强化和边缘强化区代表肿瘤的纯软骨成分。MRI增强扫描有利于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的鉴别。结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容易误诊为软骨肉瘤,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盆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骨盆骨肉瘤,分析其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 18例病理均为普通型骨肉瘤。X线表现为混合型12例,溶骨型4例,硬化型2例,放射状骨膜反应8例,肿瘤骨及瘤样钙化14例,软组织肿块6例。CT平扫15例全部显示出软组织肿块。MRI 10例均见软组织肿块,骨髓内及软组织肿块周围弥漫水肿,肿瘤骨及瘤样钙化在SWI上为低信号。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表现浓聚范围较病变范围广泛。DSA表现为病灶部位血流丰富,大量新生肿瘤血管。结论骨盆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男女差别不明显,病理类型以普通型骨肉瘤为主,影像学表现以混合型骨肉瘤为主,骨膜反应以放射状为主。磁敏感加权成像有利于反映肿瘤骨和钙化。  相似文献   

14.
骨旁骨肉瘤又称皮质旁骨肉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1%,可能来自具有生骨能力的骨膜结缔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原发骨肿瘤.发生在股骨的骨旁骨肉瘤形态各异,有时与骨化性肌炎及骨软骨瘤恶变等难以鉴别.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股骨骨旁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邻皮质骨肉瘤是一组起源于骨表面的骨肉瘤,包括皮质旁骨肉瘤、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皮质内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高度表面型骨肉瘤。它们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邻皮质骨肉瘤是一组起源于骨表面的骨肉瘤,包括皮质旁骨肉瘤、去分化皮质旁骨肉瘤、皮质内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高度表面型骨肉瘤。它们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骨骼系统是由间胚层演变而来。间胚层的间充质细胞可以演变成各种组织,其中包括骨、软骨和纤维组织等。骨肉瘤的基本组织成分近乎胚胎性结缔组织。因此,骨肉瘤内可以有成骨、成软骨、成纤维多种成分存在。 骨肉瘤X线所见,是肿瘤内部结构的影象。当了解了骨肉瘤X线征象产生的病理基础,即可确知肿瘤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2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骨肉瘤X线、CT及MRI各自的表现及优点。结果 22例骨肉瘤患者,X线诊断19例,正确率为86.36%;CT诊断21例,正确率为95.45%;MRI诊断22例,正确率为100%。三种检查方法各具优势,X线能发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和Codman三角;CT在显示细小肿瘤骨和筛孔征方面有明显优势;MRI则能进一步观察到髓腔内肿瘤异常信号。结论 X线空间分辨率高,是检查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可以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和组织变化;MRI能够准确界定肿瘤范围;将三者结合并优势互补,可为骨肉瘤的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肉瘤的CT表现及其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CT、X线平片征象和病理切片。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结果:平片、CT均可显示骨肉瘤的基本征象:肿瘤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但CT还可显示平片不可见或难以发现的征象,更能明确肿瘤的范围。结论:骨肉瘤应用CT扫描,比x线平片能获得更全面的诊断资料,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骨旁骨肉瘤又称皮质旁骨肉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1%,可能来自具有生骨能力的骨膜结缔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原发骨肿瘤。发生在股骨的骨旁骨肉瘤形态各异,有时与骨化性肌炎及骨软骨瘤恶变难以鉴别,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股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符合率。1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80~2005年经病理证实的股骨骨旁骨肉瘤6例,发生于骨干、股骨下端及腘窝各2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36·5岁。临床大部以无痛或疼痛轻微、缓慢生长的局部肿块就诊,肿瘤位于股骨远端后侧或腘窝者可有轻度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全部病人行X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