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进一步阐明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CSG患者HP感染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对 1 670例经临床、胃镜及病理均诊断为CSG的活检标本的HE及Giemsa染色切片进行回顾性观察 ,观察HE染色切片确定CSG的程度及是否伴有活动性炎症 ,观察Giemsa染色切片确定有无HP感染。结果 :非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分别为 7.3 5 %、3 1 .0 2 %和 5 2 .0 3 % ,两两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分别为 66.67% ,71 .81 %和 89.43 % ,与相对应的非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HP检出率男性为 3 6.92 % ,女性为 3 3 .0 1 %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0岁以下组、3 1~ 60岁组、61岁以上组HP检出率分别为 3 3 .92 %、3 7.90 %和 2 8.74% ,经检验 3 1~ 60岁组与 61岁以上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果提示 :HP是使CSG产生活动性并且使CSG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唯一因素。CSG病人HP感染率无性别差异 ,感染多发生在 3 1~ 60岁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剂检测 145 1例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取胃窦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 ,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及有无肠腺化生。结果  145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为 17.1%、6 1.3%、78.4% ,而并发肠腺化生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8.3% ,其中轻度及重度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度胃炎及肠腺化生病人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但同时亦受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等因素影响 ,另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化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与HP感染关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疣状胃炎(VG)及其伴发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胃镜确诊的156例疣状胃炎进行14C-尿素酶呼气试验(14C-UBT)和Hp-IgG抗体检查,判断其HP感染情况.并对其伴发疾病进行分类。结果:单纯疣状胃炎占64.10%,其Hp检出率72.00%;VG伴消化性溃疡占12.83%,其Hp检出率84.21%;VG伴反流性食管炎占9.61%;Hp检出率60.00%;VG伴萎缩性胃炎占8.33%;Hp检出率50.01%;其它疾病占5.13%,其Hp检出率40.42%,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疣状胃炎易合并消化性溃疡,且HP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4.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 ,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国内学者对不同程度疣状胃炎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少见 ,我们将 1997— 2 0 0 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疣状胃炎 12 8例作为研象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将 12 8例分为二组 ,其中疣状胃炎伴糜烂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疣状胃炎不伴糜烂组 90例 ,男 6 4例 ,女 2 6例 ;二组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5岁。二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2 方法2 .1 疣状胃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红斑渗出性胃炎的幽门螺杆感染率。方法 根据胃镜结果选择疣状胃炎 2 4例 ,红斑渗出性胃炎 2 8例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ME染色查幽门螺杆菌。结果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 2 .5 % ,红斑渗出性胃炎为 2 5 % ,两组比较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ρ=0 .0 0 6 )。结论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红斑渗出性胃炎 ,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疣状胃炎的致病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病变的PCNA,EGFR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SG 12例、CAG 21例、IM 20例、DYS 22例胃黏膜PCNA,EGFR的表达.结果 从CSG,CAG到IM,DYS,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PCNA,EGFR表达递增,CSG与CAG组比较二者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在IM组比CSG,CAG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DYS组较IM组PCNALI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EGF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黏膜病变加重伴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可能通过PCNA,EGFR的过度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内镜检奁诊断单纯疣状胃炎(成熟型)的病人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内镜下射频治疗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两组相比较,观察评价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疣状隆起病灶消失的有效率92.31%,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8.46%(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6.15%,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65.38%(P<0.05).而HP根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112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中HP感染率为70.54%,其中轻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69.8%。中度肠化生组为75%,重度肠化组为63.6%。结沦:HP感染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而与肠化生的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隆起糜烂性胃炎 (EGP)与幽门螺杆菌 (Hp)及胃泌素 (Gas)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检查确诊为EGP(EGP组 )和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组 )患者各 2 0 0例进行Hp、Gas测定 ,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EGP组Hp感染率较CSG组高 (P <0 .0 1) ,血清Gas浓度和增高率也较CSG组高 (P <0 .0 5或 0 .0 1)。EGP组Gas浓度与Hp感染情况有关 (P <0 .0 1)。结论 Hp是EG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EGP患者Gas浓度升高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镜介入治疗疣状胃炎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明确的168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给予内镜介入,术后给予抑酸及抗Hp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抑酸及抗Hp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病变的形态学变化;幽门螺杆菌(Hp)转阴;以及腹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疣状隆起消失率95.80%,对照组3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p转阴率治疗组96.42%,对照组9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率治疗组98.00%,对照组68.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疣状胃炎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安全、有效、可靠,临床症状缓解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