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8年人力资源现况,为该机构人力资源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的方法对该CDC的人力资源现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该CDC人员总数为622人,未超过编制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8.3%;总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35岁以下人员占33.1%,55岁以上人员占4.9%。但是从不同岗位的年龄分布来看,呈现防病岗位到卫生、管理、工勤岗位年龄逐渐增大的趋势,防病岗位的人员相对比较年轻;职称结构为初、中、高比例4∶4∶2.3,高级职称突破了人事局要求20%的标准;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博士占5.6%,硕士占16.4%,本科占36.3%,大专占21.1%,中专及以下占20.6%。结论该疾控中心的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符合国家标准,但人员年龄层次、职称比例结构、不同岗位的学历水平不甚平衡。建议通过改革工作机制,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或者培养专业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继续教育方法,鼓励职工进行在职学历教育,逐步优化人员配置,促进卫生防病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和级别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人员数量和结构现状及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普查,获取全国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人员基本资料,分东中西部和省市县级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全国平均每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6.19人;行政后勤岗位人员年龄集中在30~49岁;专科和无学位人数最多,分别占35.49%和64.2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数最多,占18.87%。结论:行政后勤岗位卫生监督人员年龄梯度不合理,中、西部地区和县级学历和学位水平低,不同地区和级别专业结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国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人员的年龄、学历、学位和专业等基本信息,以期为综合业务岗位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全国卫生监督员进行普查,抽取综合业务岗位人员基本信息,利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国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人员年龄集中在30~49岁,42.21%的是大学本科学历,无学位的占55.18%,有31.22%的最后专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结论: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人员的数量、年龄、学历、学位和专业分布有差异。其中,中、西部和县级机构人员均数较少,且学历、学位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泰安市市、县两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加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市、县两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信息,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泰安市市、县两级共有102名结防人员,男女比例1∶1.22;平均年龄为(38.96±10.07)岁,市级40岁以上年龄段占68.42%,县级40岁以下占5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1.96%;高级职称占13.73%,初级及以下职称占59.80%;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占24.51%,10年及以下占64.70%;主要岗位以检验和医疗居多,分别占18.63%和16.67%,然后是护理和"其他"岗位,均占12.75%;人员配备达标的县级机构只有1个,占16.67%。结论泰安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从事专业岗位人员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退休人员的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性别差异比较。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数据,纳入1 438名退休人员,运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退休人员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我国退休人员的抑郁发生率为24.9%,女性高于男性(30.5%vs. 20.2%,χ2=20.455,P<0.001)。自评健康状况不好、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睡眠时间短是男性和女性退休人员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居住地区为中部(OR=1.574,95%CI:1.009~2.455)是女性退休人员抑郁特有的危险因素,年龄60~69岁(OR=0.546,95%CI:0.343~0.869)、有社交活动(OR=0.621,95%CI:0.414~0.931)是女性退休人员特有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退休人员的抑郁状况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退休人员的抑郁发生率更高,且影响因素更复杂,应为不同性别的退休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抑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为今后制定人员培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浙江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职称、职务、年龄、岗位性质、最高学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014人,男女比例1:1;年龄构成30~40岁690人(34.35%);中级职称809人(40.47%);本科学历1 134人(56.75%),工龄以10年以下为主(37.53%);但现岗位工龄以5年以下为主(41.65%)。结论疾控人员整体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疾控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横县县、乡(镇)、村女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SCL-90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因子分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常模(P0.05)。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各项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县级人员因子分高于乡、村级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各项因子分高于高级职称人员,护理岗位人员高于其他岗位人群,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因子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乡村三级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但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其中以县级女性医务人员及40岁以下医务人员出现阳性症状危险性较高,卫计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农村地区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四省(自治区)学校卫生监督岗位设置情况、人员数量和结构现状,分析其差异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卫生监督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状调查表获取四省(自治区)学校卫生监督岗位人员基本资料,分不同地区和省市县级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四省(自治区)设立专门学校卫生监督科室的比例为14.68%,学校卫生监督岗位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占人员总数的72.17%,学历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最高为46.13%,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医疗专业和预防医学,占调查总数的56.16%,从事学校卫生专业年限以5年及以下的比例最高为45.72%。结论学校卫生监督岗位人员配备存在不足,总体学历和专业素质较好,同时其数量和结构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远郊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工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团队科研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共497人开展调查。结果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近三年内有科研产出的有94人(18.91%),对科研有兴趣的有308人(61.97%),近三年参加过科研培训的有91人(18.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级及以下职称(OR=0.296)、本科以下学历(OR=0.140)的科研产出更少,公卫岗位(OR=7.067)、全科岗位(OR=3.419)、护理岗位(OR=3.920)相比其他岗位人员科研产出较多;30岁(OR=2.240)、30~39岁(OR=3.124)、40~49岁(OR=2.372)的比≥50岁的人员更愿意开展科研,目前家庭压力较大(OR=0.476)的人员则表现出较低的科研兴趣;初级及以下职称的人员(OR=0.236)参与科研培训较少,公卫岗位的人员(OR=3.692)参与科研培训更多。结论上海市远郊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科研工作较为薄弱,年龄、职称、岗位及目前家庭压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薄弱点,重点加强科研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承担地段保健任务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情况,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力配备情况提出建议。方法 :对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承担地段保健医院和院内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在"十二五"期间的变化情况及工作人员个人情况。结果 :"十二五"末,朝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承担地段保健医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全职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的人员)共710人,较"十一五"末期增加104人;正式编制443人,聘用人员267人,其中正式编制人员构成比较"十一五"末期下降2个百分点;年龄仍以20~39岁为主,平均年龄36.1岁;在人员文化程度结构上,朝阳区在"十二五"期间呈现了向高文化程度发展的趋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全国水平,逐步淘汰了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且结构主体由大专(42.9%)转变为大学本科(51.1%);职称结构仍不合理,主要以初级职称为主(58.6%),高级和副高职称人员仅占全部人员的3.7%,整体职称结构呈现"锥形"。全区新进防保人员359人,离岗229人,辞职人员占全部离岗人员的20.3%。公共卫生人员主要以护士居多,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人员仅占29.8%,比例较低,不利于工作开展。人员流动的原因主要为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小等。结论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职称结构需调整,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数量需增加和辞职离岗人员增多是社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427例人工流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人工流产只是避孕失败后的一项补救措施,但目前临床工作中有些人对此认识不足,致使人工流产的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现将1994年1~12月在我站施行人工流产术427例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资料与分析 一、年龄 427例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35岁以下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保山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各类岗位人员结构分布现状及其科研学术水平状况。[方法]对保山市疾控中心和所辖5个县级疾控中心2010年6月31日全部在岗人员进行调查,分别调查各类岗位人力资源现状及2007~2010年6月以来论文发表和科研论文获奖情况。[结果]市、县两级三类人员年龄与工龄结构以县级较为合理,基本形成老、中、青梯队结构,而市级业务科室一线人员出现中年骨干的结构断层;学历结构已形成本科、大专为主、中专为辅的格局,所学专业构成由高到低分别为临床医学占41.31%、预防医学占18.80%、检验占8.26%,职称结构以初职和中职为主,论文发表第一作者科主任岗位人员占63.89%,科研论文获奖第一完成人科主任岗位人员占93.33%,均高于业务科室一线人员。[结论]各类人员素质结构分布不均,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偏低,科研工作亟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那天中午,一位年近七旬的王老先生,看见我在老年门诊室忙碌地接诊,便一直徘徊在门诊室外。他见求诊者一一离开后,才尴尬地走进门诊室,并自个儿把门虚掩着,向我咨询道:"华大夫,我今年已68岁,老伴也65岁了。如今,儿子、儿媳有了好工作,孙女也上初中了,我和老伴不再为家庭琐事操心,有了充裕的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精神生活的充实,我们老俩口的性事也旺了起来,比刚退休后的那两三年还好。有时我要和老伴'那个那个'时,她说我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广州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普查。结果广州市目前平均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70名,医护比例1:0.78;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占66.45%;学历结构以大中专为主,本科、大专和中专比例分别为25.68%,32.08%和36.42%;职称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初级以下职称比例分别为6.07%,22.42%,39.68%,27.52%。结论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存在医护比例失调、公共卫生医生缺乏、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必须制定相应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该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保护旅行者的身体健康.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1月出入境人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心电图834例,检出率为30.96%.其中主要异常心电图127例,检出率15.23%.心电图异常检出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异常心电图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20~40岁之间,年龄最大者为81岁.不同异常心电图检出中以窦性心率不齐占最多.不同人群之间检出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认真做好心电图检测工作(尤其高发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健康宣传咨询工作,将有利于保障出入境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社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广州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普查.结果 广州市目前平均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70名,医护比例1:0.78;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占66.45%;学历结构以大中专为主,本科、大专和中专比例分别为25.68%,32.08%和36.42%;职称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初级以下职称比例分别为6.07%,22.42%,39.68%,27.52%.结论 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存在医护比例失调、公共卫生医生缺乏、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必须制定相应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退休后工作参与和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关联效应,为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截面数据,以Stata14.0软件为工具,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年龄、是否参加社会活动、退休金、养老保险、性别对退休后老年人工作参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参与和退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关联效应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62、0.065、0.068,即退休后进行工作参与能使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提高6.2%~6.8%(P<0.05)。65~79岁年龄组的退休老年人工作参与后,其自评健康水平提升7.6%~7.9%(P<0.05);退休后进行工作参与的男性老年人,其自评健康水平提升6.4%~8.3%(P<0.05)。结论 退休后工作参与和老年自评健康具有正向关联效应;退休后工作参与和老年自评健康的关联效应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30例50岁以上退休人员健康体检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了解异常心电图的分布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0例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心电图,并根据年龄和异常心电图列表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在330例研究对象中,异常心电图共187例,占总体检人数的56.7%。其中女性心电图异常占29.7%,男性异常占27.0%。老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在临床中,心电图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技术。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系,退休人员定期进行心电图体检,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65岁以下退休人员空腹血糖、血脂和人体测量学指标情况,为老年人慢性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镇江市正东路社区参加2016年健康体检的5566名65岁以下退休人员,进行空腹血糖、血脂、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结果研究对象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平均水平分别为24.01±3.11kg/m2、82.94±8.92cm、5.55±1.62mmol/L、1.84±1.31 mmol/L和5.28±0.94 mmol/L。男性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空腹血糖患病率分别为36.2%、10.6%、53.6%、14.4%、23.0%和10%。男性超重、中心型肥胖、高空腹血糖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边缘升高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5岁以下退休人员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情况严重,应加强相关慢性病的宣传,采取防治策略,更好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车站客运人员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车站客运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车站客运人员健康素养合格率为6.49%,其中基本知识和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具备率分别为40.54%、70.00%、89.19%。干部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它岗位职工(χ2=5.29,P0.05),大专学历以上职工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大专以下职工(χ2=5.27,P0.05)。结论车站客运人员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与各省市调查结果相当,健康素养水平受到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培训可以较快提高健康技能,但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改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