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N端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在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骨显像结果分为无骨转移组26例(0级)、骨转移组58例(1,2,3和4级分别17,12,16和13例),测定血清N-MID、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降钙素(CT)、Ca水平.结果 骨转移组β-CTx水平的中位数为0.42 μg/L,较无骨转移组(0.27 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784,P<0.05);2组N-MID、25-OH-D、CT和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骨显像所示转移灶级别增加,β-CTx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0.24 4-0.17),(0.31 4-0.11),(0.56 4-0.19),(0.81 4-0.13)和(1.10 4-0.22)μg/L,除0和1级、1和2级外,其他各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1=1.602,F1,2=3.890,P均>0.05;F0,2=5.429,F0,3=9.625,F0,4=16.413,F1,3=8.796,F1,4=13.687,F2,3=4.167,F2,4=9.124,F3,4=5.128,P均<0.05);N-MID水平有逐渐上升趋势,但各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OH-D、CT和Ca水平在各级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B-CTx水平对骨转移的诊断和监测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尚需作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癌症病人费用-效益比,对肿瘤标志物测定与骨扫描结合的最佳方案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995年12月至1997年4月行骨扫描的病人,在检查当天采血测定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其中,乳腺癌病人157例,检测血清CA15-3;肺癌病人118例,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三项指标的正常值分别<25U/ml、<5ng/ml和<3.3ng/ml。结果:肺癌病人骨扫描阴性组CEA和CYFRA21-1分别为19.1±6.7ng/ml和6.7±2.1ng/ml,骨扫描阳性组则为22.2±12.4ng/ml和11.2±2.4ng/ml,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而乳腺癌病人骨扫描阴性和阳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心肌无复流"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行PCI的AMI患者82例,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受检患者分别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即刻、川芎嗪治疗24 h内及第15天分别注射99Tcm-tetrofosmin 555、1110和740 MBq,1 h后用SPECT行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Cequal和Qgspect软件分别处理,得到3个断面断层图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分别计算心肌显像总积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即刻LVEF(%)(47.5±7.1和48.4±8.6)、LVEDV(ml)(91.1±24.5和89.1±23.4)、LVESV(ml)(48.7±16.4和45.9±16.7)和心肌显像积分(7.8±2.9和7.5±3.1)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24 h内,治疗组LVEF(%)(43.5±8.0)较对照组(44.7±8.3)减少更为明显(P<0.05),而LVEDV(ml)(93.5±24.9和99.2±24.8)、LVESV(ml)(52.9±16.1和54.5±14.4)呈增加趋势,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15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45.5±6.9和45.6±7.6)、LVEDV(ml)(92.8±24.9和99.9±22.3)及LVESV(ml)(51.2±17.0和54.8±16.1)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24 h内及15 d心肌显像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减少更为明显(4.5±2.6,3.0±2.5和6.0±2.6,4.2±2.7;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反映川芎嗪对"心肌无复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常规MRI与31P MR波谱在骨及软组织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MRI与 31 P MR波谱(MRS)对骨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1.5 T场强下,对16例健康志愿者及35例骨及软组织肿块患者分别行常规MRI与 31 P MRS检查,测定波谱中各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计算各代谢产物与β-三磷酸腺苷(β-ATP)的比值,以及根据无机磷(Pi)的化学位移相对于磷酸肌酸(PCr)的改变测定细胞内pH值.结果良恶性两组肿块在大小、信号均匀性、境界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MRI特征有很大重叠性.对照组的磷酸单酯/β-三磷酸腺苷(PME/β-ATP)、磷酸二酯(PDE)/β-ATP、低能磷酸盐(LEP)/β-ATP、PCr/β-ATP、细胞内pH值分别为0.33±0.21、0.64±0.27、1.62±0.67、3.12±0.78、7.08±0.16,良性肿块组的PME/β-ATP、PDE/β-ATP、LEP/β-ATP、PCr/β-ATP、pH值分别为0.55±0.31、0.81±0.31、2.03±0.87、1.65±0.65、7.18±0.23,恶性肿块组的PME/β-ATP、PDE/β-ATP、低能磷酸盐(LEP)/β-ATP、PCr/β-ATP、pH值分别为1.73±0.40、1.73±0.45、4.31±1.18、1.44±0.54、7.32±0.29.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块组的PME/β-ATP(P<0.01)、PDE/β-ATP(P<0.01)、LEP/β-ATP(P<0.01)、细胞内pH值(P<0.05)升高,良性及恶性肿块组的PCr/β-ATP(P<0.01)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良性肿块组PME/β-ATP、PDE/β-ATP、LEP/β-ATP 、pH值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良性肿块组比较,恶性肿块组的PME/β-ATP、PDE/β-ATP、LEP/β-AT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恶性肿块组的细胞内PH值较良性肿块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良性肿块的PME/β-ATP均值的1.8倍作为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标准,则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4.12%.结论 31P MRS对骨及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1种简单、无创、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患者血管加压素及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防晕船口服液在海上预防晕船时对晕船高敏者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2组,分别于开船前30 m in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和防晕船口服液(试验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航渡前后受试者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并评分。结果试验组晕船症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4.80±0.69分υs7.12±0.28分,P<0.01),恶心呕吐症状评分降低更为明显(1.45±0.46分υs3.70±0.42分,P<0.01)。航渡前两组受试者血浆血管加压素(24.06±2.29υs24.54±1.76 ng/L)和血清胃泌素(51.80±8.32υs50.36±8.14 ng/L)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航渡后试验组血浆血管加压素(29.55±2.40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7.98±2.86 ng/L),血清胃泌素(73.11±12.10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5.99 ng/L)。在对照组,航渡后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则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航渡后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较航渡前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和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动脉栓塞化疗(TACE)基础上热化疗热碘油栓塞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①肝动脉热化疗热碘油栓塞组(热疗组)20例。②单纯TACE组(常温组)21例。2组病例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16 cm(平均7.09 cm);2.5~13 cm(平均7.43 cm)。多发性病灶以其中最大径为观察目标,2组病例的平均年龄、性别、主瘤大小、肝功能分级和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AFP)、肿瘤影像学(CT或MRI)、肝功能等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肿瘤栓塞坏死状况、肿瘤大小、肝功能和生存期情况。全部患者随访3~24月。结果:热疗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横截面积中位数分别为30 cm~2、14.87 cm~2;AFP治疗前后测定值分别为(1 522.8±1 067.1)ng/ml、(355.6±321.4)ng/m1。常温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横截面积中位数分别为56 cm~2、44.8 cm~2;AFP治疗前后测定值分别为(1 164.5±891.4)ng/ml、(211.3±259.6)ng/ml,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疗组和常温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肝功能Child分级、KPS评分及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6、12、18、24月生存率,热疗组分别为100%、90%、75%、40%、20%,常温组分别为100%、66.67%、42.68%、28.57%、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组,可提高肿瘤坏死率而肝功能无明显损害,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灌注法分离健康SD大鼠原代肝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UA自身对照组(UA 25μmol/L)、TGF-β1组(TGF-β12.5ng/ml)、UA干预组(UA 25μmol/L+TGF-β12.5ng/ml)、DPI干预组(DPI 0.5μmol/L+TGF-β12.5ng/ml).药物作用相应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内CD95(Fa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内CD95蛋白的表达以及NADPH氧化酶(NOX)亚基p47phox移位至胞膜的蛋白量,并采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在TGF-β1刺激肝细胞前30min加入UA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80.53%±1.56%vs 63.97%±3.19%,P<0.01),肝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加(10.83%±2.03%vs 18.67%±1.60%,P<0.01),细胞内C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2.40±0.25 vs 1.28±0.15,P<0.01;1.37±0.18vs 1.05 ± 0.15,P<0.05),p47phox向膜移位明显减少(1.76±0.22 vs 1.13±0.12,P<0.01),肝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3.23±0.53vs2.12±0.45,P<0.01).结论 UA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内NOX激活,减少ROS产生,下调CD95的表达来抑制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2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11例单纯粒子治疗,6例术前或术后配合外放疗.15例粒子植入术后加睾丸去势术.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结果14例原发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分别为(52.14±54.61)ng/ml和(4.26±7.11)ng/ml,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03),生物化学控制率为100%.12例去势术后复发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PSA分别为(15.14±20.80)ng/ml和(18.94±35.25)ng/ml(t=-0.307,P=0.764),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生物化学控制率为75%.5例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PSA分别为(120.03±145.96)ng/ml和(75.53±84.84)ng/ml(t=0.527,P=0.621),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25Ⅰ粒子单纯植入治疗34.62%患者无尿道副反应,Ⅰ~Ⅴ级尿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6%、11.54%、11.54%、0和3.85%.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组Ⅰ~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0、0和16.67%.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3.12%.3.12%患者1颗粒子移位,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无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骨基质明胶植入后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植入骨基质明胶 (BMG)后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的含量 ,以此评价BMG的生物活性及抗原性。 方法 BMG组 2 0例 ,为骨折愈合障碍病例 ;对照组 2 0例为新鲜骨折病例 ,两组均行内固定术 ,并于术前、术后 1周、术后 2周检测血清TGF - β1。  结果  (1)BMG组术后 1,2周 [TGF - β1分别为 (10 4.489± 16.0 7)ng ml、(113 .40 6± 2 3 .70 6)ng ml]与术前 [(92 .897±16.13 5 )ng ml]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术后 2周与术后 1周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对照组术前 [TGF - β1为 (110 .472± 19.72 3 )ng ml]与术后 [(114.679± 2 0 .3 5 8)ng ml、(116.42 3± 2 4.10 9)ng ml]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BMG组与对照组术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BMG植入后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 ,且不引起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99Tcm-抗人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SZ-63)放射免疫显像在激素性骨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9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4只用联合马血清和激素法制备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另5只以生理盐水替代马血清或激素进行相同注射作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99Tcm-SZ-63 185 MBq后4 h行家兔股部前后位平面显像.采集结束后,从显像图上勾划双侧股骨头和股骨干等面积感兴趣区(ROI),计算股骨头/干放射性摄取比值.显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股骨头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14只家兔中骨标本中发生1级或2级骨坏死10只(71.43%),未见骨坏死征象4只(28.57%),对照组5只均未见明显异常.99Tcm-SZ-63放免显像,注射后4 h,家兔股部血池影清晰,有骨坏死组股骨两端呈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区,以股骨头部为著;而无骨坏死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浓聚.骨坏死组、无骨坏死组和对照组股骨头/干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为2.16±0.35、1.68±0.29和1.57±0.12,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股骨头区的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99Tcm-SZ-63血栓放免显像能特异性显示股骨头微循环内的微血栓,对临床无创伤性早期诊断激素性骨坏死和筛选激素性骨坏死高危群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尼莫地平负荷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并结合rCBF定量方法,评价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疾病组10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4例,行潘生丁试验;另一组48例,行尼莫地平试验。首先进行基础状态99mTc ECD脑血管灌注及rCBF显像,36~48h后进行潘生丁和尼莫地平负荷试验后显像。图像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结果根据定性、半定量分析将脑血管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性分为4型A型,介入试验后原有病灶扩大,不对称指数(AI)值下降;B型,基础状态下显像正常,药物作用后出现明显灌注降低区,AI值下降;C型,原有病灶在药物介入后缩小或消失;D型,介入前、后图像及AI值均无差异。定量分析在潘生丁和尼莫地平介入试验后,正常对照组脑半球血流量由基础状态的(47.10±3.52)ml/(100g·min)分别增加到(56.61±4.21)ml/(100g·min)即增加(20.20±2.12)%,(57.13±4.91)ml/(100g·min)即增加(21.20±2.31)%;而脑血管病组由基础状态的(37.22±6.70)ml/(100g·min)增加到(38.82±6.22)ml/(100g·min)即增加(4.29±1.01)%,(39.31±5.92)ml/(100g·min)即增加(5.62±1.12)%;潘生丁和尼莫地平介入试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种药物介入试验均提高了脑血管疾病检出的阳性率,但潘生丁和尼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探头带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于2周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比较两种显像方式对两侧肩关节、脊柱、肋骨和骨盆骨转移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最终骨转移瘤诊断标准由手术病理、CT/MR检查或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范围扩大证实。结果根据骨转移的最终标准,38例患者共158处骨转移病灶,18F-FDG检出119个,99Tcm-MDP骨显像检出142个。18F-FDG与99Tcm-MDP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8%、84.2%、72.7%,78.5%、81.1%、79.4%。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敏感性高于18F-F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14,P>0.05)。结论 99Tcm-MDP骨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诊断骨转移灶有一定帮助,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视网膜脱离(RD)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液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含量,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同时收集28例RD伴有PV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PEDF质量浓度,以8例不伴有PVR的单纯黄斑孔(MH)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患者血清PEDF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PVR玻璃体内PEDF质量浓度(55.32±3.65)ng/ml,均低于对照组(27.25±0.95)ng/ml(P<0.01),PVR各级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PVR玻璃体内PEDF低质量浓度不是由于血-视网膜屏障弥散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眼组织自身调节引起;玻璃体内PEDF随着PVR的发展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可能参与了PVR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骨代谢指标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代谢指标中的骨形成指标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蛋白交联N端端肽(NTX)和C端端肽(CTX)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DTC患者共63例;其中合并骨转移者33例,无骨转移者30例.骨转移程度根据99Tcm-MDP全身骨显像、131I全身显像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确定.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B-ALP,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PINP,ELISA法检测NTX,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TX水平.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骨代谢指标与DTC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与DTC无骨转移组相比,DTC骨转移组的血清B-ALP、NTX和CTX中位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而PINP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C骨转移组的4项指标升高水平与骨转移程度(EOD)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s=0.371~0.558,P均<0.01),其中B-ALP在骨转移0级和Ⅰ级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B-ALP诊断DTC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1%和76.7%,高于其他3项指标.结论 B-ALP、NTX和CTX的异常升高与DTC骨转移程度密切相关,其中B-ALP可能具有早期诊断DTC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患者体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内皮素(ET1)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oxLDL,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血浆ET1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时oxLDL为(0.48±0.07)mg/L,较<60岁对照组[(0.32±0.07)mg/L]明显高(P<0.001),≥60岁的对照组[(0.40±0.07)mg/L]也较<60岁对照组明显高(P<0.001);ET1在急性脑梗死时为(15.8±3.6)ng/L,较<60岁对照组[(6.0±1.3)ng/L]及≥60岁对照组[(6.4±1.1)ng/L]呈显著性升高(P<0.001),≥60岁健康对照组与<60岁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及健康老年人均存在脂质过氧化的增强和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损伤,适当予以抗氧化治疗是降低老年人发病率及脑梗死病人死亡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99Tcm-HL91肺癌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目的 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后(HL91)显像对肺部肿瘤定性的价值。方法 对32例肺部肿瘤患者注射~(99)Tc~m-HL91后10 min,2、4 h进行显像,将显像结果分为~(99)Tc~m-HL91显像阳性组和阴性组,对~(99)Tc~m--HL91显像阳性患者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分别勾画各时相肿瘤(T)与对侧相应部位(N)ROI,计算T/N比值。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将显像结果与CT和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99)Tc~m-HL91显像灵敏度为82.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7.5%。CF灵敏度为6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78.1%。CT提示肺癌16例中,~(99)Tc~m-HL91显像均阳性。随~(99)Tc~m-HL91显像时间延长,T/N比值增高,10 min为1.620±0.320,2 h为1.737±0.416,4 h为1.909±0.491。10 min与2 h差异无显著性(P>0.05),10 min与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腺癌组与肺鳞癌组各时相T/N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99)Tc~m-HL91显像判断肺肿瘤良恶性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9.
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早期与可疑AS患者和对照组均行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测定骶髂关节/骶骨(SI/S)的放射性比值.结果早期与可疑AS患者的SI/S比值分别为1.53±0.11和1.57±0.10,与对照组(1.21±0.1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分别为11.9和15.0,P均<0.01).全身骨显像显示的5例AS患者腰椎及外周关节的病变X线平片均未能发现;AS患者椎骨断层显像可准确判断病变位置,还可发现平面显像不能显示或可疑的椎骨异常浓聚灶.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SI/S比值发现早期AS较X线平片灵敏;全身骨显像及断层显像对了解AS病变部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 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15.95,均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Z=?2.28、?3.65,t=?5.96,均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1~13.07,均P>0.05) 。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3、5.13,H=13.47,均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41,H=6.28,均 P>0.05)。 结论 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99Tc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