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纳入率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良好率为55.36%,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为8.93%,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脑切口疝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90±2.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24±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预后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糖,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预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早期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采用辅助/控制(A/C)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通气过程中加强护理监测和气道管理,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症状、肺水肿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机械通气抢救NPE效果良好,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协助医生及早确诊、早期治疗,能为进一步救治原发颅脑损伤创造时机。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组(测定组)和非早期气管切开组(对照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变化,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完成统计。结果 测定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92,P〈0.05);测定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正确把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早行气管切开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大剂量纳洛酮应用时机、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80例按手术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血B—EP、ET均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速度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h监护指标(GCS、RR、SaO2、PaCO2、p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病例术后第1天及第7天脑水肿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β-EP、ET的值,从而减轻了由于内源性阿片肽及ET异常升高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纳洛酮加快患者术后复苏,具有麻醉催醒、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纳洛酮能明显改善和减轻颅脑肿瘤术后的脑水肿;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清镁、钙离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清Mg^2+、Ca^2+浓度检测对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86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Mg^2+、Ca^2+浓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3个月后随访记录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颅脑损伤后血清Mg^2+、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轻型组下降不明显(P〉0.05),而中、重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中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组与轻、中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GO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清Mg^2+、Ca^2+浓度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中、重型患者伤情成正相关,与GOS评分成负相关。急性期血清Mg^2+、Ca^2+浓度测定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诊断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EICU呼吸机治疗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监护室(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EICU收治的71例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17例,病死组54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CAV+PEEP、同步间断压迫性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PEEP值:5~10cmH2O(1cmH2O=0.098kPa)。其余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降低颅压、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成功组和病死组通气前与通气后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动脉血气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成功组与病死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指标分别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显示了有益作用,患者通气前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气明显影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本院重症病房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序贯营养组(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于伤后48小时开始百普力鼻饲滴入,逐步加量;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肺部感染率,监测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两组对比,治疗后的TP、ALB、TLC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91例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根据术后有无行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分为A、B两组,比较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组术后颅内压均在同一水平,在行亚低温治疗后,A组在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颅内压明显较治疗前降低,B组在术后48小时、72小时颅内压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治疗有效率为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有效的方式,术后给予脑局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6-12—2017-12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2组,各42例。A组行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B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7 d时的颅内压。使用GOS评分表评价2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 d、3 d和7 d时B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预后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比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改善颅内压及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伸缩式延长管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将呼吸回路管直接与人工气道相连,气管滴药或吸痰时分离呼吸机管路,吸痰前后分别给予100%纯氧2min。观察组在人工气道和呼吸回路之间连接1个带吸痰孔的可伸缩式延长管,气管滴药和吸痰过程中不中断机械通气。结果两组安静状态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滴药时和吸痰后3min的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带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可伸缩式延长管的使用,可有效避免气管内滴药和吸痰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评价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观察了52例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含量在治疗前1d、治疗后3、8d及2周的变化,并且以4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 颅脑损伤24h内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第3天、第8天两治疗组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纳络酮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ET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相关,纳络酮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地降低血浆ET水平。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检测,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伤后6h内及伤后第2-6天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早期(6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轻型颅脑损伤组多在1~2内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组多在2~3内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恶劣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种客观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分析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并与接受非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保肛率、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子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子量表中疲倦、恶心欲呕吐、疼痛、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积分增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后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例1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间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依达拉奉治疗后P-NO、P-LPO和E—LPO含量显著下降(P〈0.01),P-VC、P-VE、P-β-CAR、E—SOD、E—CAT和E—GSH—Px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除E—CATP〈0.05,余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除P—β—CARP〈0.05,余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清除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体内过多自由基,对急性颅脑外伤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8—2018-08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32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GO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 O2、Pa CO2、Sa O2及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进入ICU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进入ICU监护,按照进入ICU监护的时间早晚分为早期组(n=52)和晚期组(n=44)。6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进行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GOS评分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早期组患者良好率为32.7%,明显高于晚期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死亡率为13.5%,显著低于晚期组死亡率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高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ICU监护,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组(治疗组,n=30)与行常规骨瓣开颅术组(对照组,n=16),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恢复情况并对两组良好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χ^2=6.23,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显露充分,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并充分减压,提高治疗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不同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确诊治疗时间是否超过2周分为两组,超过2周的为对照组(34例),不足2周的为研究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工作。结果经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减弱,P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发生误诊,在2周内确诊并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