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瞻性收集连续性正常成年人100例,采用16层螺旋CT分别在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屏气扫描并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双相薄层断面CT图像上观察膈肌胸肋三角的显示情况及其形态表现特征,评价成年人正常膈肌胸肋三角显示率、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收集病变2例,观察其发生的部位、膈肌的连续性、膈肌缺损的大小及脏器疝入胸腔的表现。膈肌胸肋三角显示率与呼吸时相有关,在吸气相为43%,呼气相为32%,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无关。膈肌胸肋三角形态表现单一,为尖向中心腱底向胸壁的三角形低密度影。膈肌胸肋三角疝表现为膈肌薄弱区连续性中断,腹腔脏器经缺损区疝入胸腔。MPR冠、矢状重建图像可直接观察破裂口并能测量其大小,疝入胸腔的脏器通过破裂口与腹腔脏器相连。多层螺旋CT,特别是MPR技术对显示膈肌正常薄弱区及其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双相螺旋CT提供了正常活体内膈肌运动的生理变化信息,成为研究正常膈肌解剖和生理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Concep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umbosacal plexus is confused, and actual physical anatomy is needed to confirm its range and area thus providing guidence for clinical pratice.  相似文献   

3.
腰上三角及其前方神经的临床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肾脏疾病及腰疝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腹后壁外面观察腰上三角的形态及构成,由其内面观察经过该三角前方的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组合形式及走行,并分别测量其与第12肋下缘的距离。结果:腰上三角的彤态可为四边形(55%)、三角形(35%)和不规则形(10%),该三角的上界可完全由第11肋(5%)构成;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在腰上三角前方有4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三神经与第12肋下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6.92±6.32)mm、(59.49±14.97)mm、(112.49±17.15)mm。结论:熟悉腰上三角前方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走行及与第12肋的位置关系,对于避免手术中损伤这3条神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钝性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9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钝性创伤性膈疝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旧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术前胸部X线片检查确诊3例,胸部Crr检查确诊7例,手术中探查确诊2例。12例均手术修复破损膈肌,还纳移位脏器,其中1例合并有左下肺实变,予以左下肺叶切除;2例因降结肠、结肠脾曲嵌顿坏死,行坏死结肠切除,结肠外置。术后肺部感染2例,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复发,无一例死亡。结论:钝性创伤性膈疝可通过详细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X线、胸部CT等辅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钝性创伤性膈疝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以修复破损膈肌,还纳移位脏器,减轻胸腔压迫,恢复循环、呼吸和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20具(40例)成人尸体的腰动脉,阐明了腰动脉的数目、起源、走行、口径、长度、起始平面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及相邻两腰动脉间的距离。为临床上由腰动脉插管进行的选择性脊髓造影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臀三角内梨状肌上、下孔和坐骨神经的体表定位,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30侧成人臀区标本。以同侧股骨大转子外侧缘最突出点(A)、坐骨结节(B)、髂后上棘(C)三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臀三角。观测臀三角内梨状肌、坐骨神经、梨状肌上、下孔以及穿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与臀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臀三角各边的长度分别为:髂后上棘转子间距,男(15.2±1.35)cm,女(11.5±0.72)cm;髂后上棘结节间距,男(13.3±0.87)cm,女(10.3±0.49)cm;转子结节间距,男(8.3±0.83)cm,女(5.5±0.61)cm。臀上动脉、静脉、神经出入梨状肌上孔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上2/5交界处向下0~6.8 mm内;臀下动脉、静脉、神经出入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下2/5处;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投影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外3/5处。结论臀三角的相关数据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腰大肌间隙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具儿童和成人尸体上,进行了腰大肌间隙墨汁注射。明确了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引起双侧阻滞的扩散途径。测量了腰丛神经,腰大肌外缘在 L_4—L_5间隙距后正中点距离,皮肤至腰大肌间隙深度。对穿刺部位等有关应用解剖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100例成人颅骨枕外隆凸,左、右乳突三点之间的区域进行了观察,即定名此区域为枕乳三角。测量了该三角的边长,该三角呈等腰三角形68%,等边三角形15及不等边三角形31%。同时在该三角上确定颅骨钻孔点,为临床神经内科,小脑出血,颅骨钻孔抽吸血肿找到了最佳钻孔点。  相似文献   

9.
听诊三角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诊三角又叫肩旁三角,为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的一肌间隙。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筋膜,为胸后壁最薄弱的部分,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分。当肩胛骨向前外侧移位时,该三角范围扩大。我院采取经听诊三角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和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我院在1998~2000年间施行经左听诊三角胸膜外结扎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研究腰交感神经的局部解剖关系。方法:选用128侧腰部交感神经节完整无损的成年尸体,解剖并观察腰部交感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腰交感神经节数目及位置变异较大,每侧1~6个不等;腰交感干可分裂为2~5支,分裂处多在干的下端,本组共发现12侧发生分裂;腰动脉均位于神经干的深面,腰静脉位于腰交感干浅面者占(68.42±4.35)%,以腰4、5静脉多见;生殖股神经穿出腰大肌平面多数与第2~4腰椎或椎间盘对齐,穿出点距腰大肌内侧缘(0.81±0.48)cm。结论:腰交感神经变异较大,毗邻结构关系复杂,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熟悉腰交感神经的变异及其局部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动脉导管三角区的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随机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50具,解剖观测动脉韧带(AL)、左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LRLN)等相关结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有94%(47例)AL连于主动脉弓和左肺动脉(LPA),即经典的动脉导管三角内,6%(3例)AL连于降主动脉与LPA之间。(2)根据AL与主动脉弓和LPA附着关系的不同,可分为6种类型:Ⅰ.附于主动脉弓下缘和LPA上缘之间(76%); Ⅱ.附于主动脉弓前壁与LPA上缘之间(8%); Ⅲ.附于主动脉弓前壁与LPA前壁之间(8%); Ⅳ.附于降主动脉内侧缘与LPA上缘之间(4%); Ⅴ.附于降主动脉内侧缘与LPA后壁之间(2%); Ⅵ.附于主动脉弓下缘与LPA前壁之间(2%)。(3)LRLN在主动脉弓下缘由左迷走神经发出者占36%;在主动脉弓前壁下1/3、中1/3和上1/3段发出者分别占30%、14%和14%;在降主动脉内侧缘发出者占6%。(4)AL中轴与LPA中轴的夹角平均为(45.08±19.06)°,其中6%(3例)夹角仅为0°,4%(2例)夹角为90°。(5)所有LRLN均贴近动脉韧带主动脉端由左迷走神经发出并向后上方返折。  结论 AL的附着关系与经典描述之间存在差异。由于附着关系的不同,使其与LPA、LRLN等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亦发生了改变。熟悉这些变化,对防止动脉导管结扎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股三角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三角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股血管穿刺插管、股神经阻滞麻醉和股疝手术的重要部位。随着血管穿刺插管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经皮股血管穿刺插管因其成功率高、导管错位率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股血管穿刺插管在为病人治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亦带来了风险,穿刺会造成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因此,熟悉股三角的解剖结构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腰侧椎管注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 1 0件脊柱腰髓段尸体标本并制作了此段的硬膜囊神经根塑型。观察测量了 1 0 0张脊柱腰段正、侧位X线片。结果 对经椎板间隔外侧角 (LAIS)入路和经椎板外切迹 (LIVL)入路的定位依据和局部解剖作了观测和描述。提出了腰侧椎管内一个局部记载———三角窝的组成及其应用意义。结论 经LAIS穿刺是直达腰侧椎管的惟一入路。经LIVI是药物流程最短的间接入路。两入路均穿经黄韧带。穿过后的落空感是穿刺到位的依据。两入路分别命名为 :腰侧椎管注药椎板外切迹入路和腰侧椎管注药椎板间隙外侧角入路 ;对L5椎间盘和S1 神经的注射可取经L5S1 或L4~ 5的LAIS入路。注射时应取对药液流向起促进作用的体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三角区,为动脉导管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尸体标本上模拟动脉导管结扎术操作步骤对动脉导管三角进行解剖,并对相关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支气管动脉在动脉导管下窗发自降主动脉的占28.6%(4例),在动脉导管上窗发自主动脉弓的占7.1%(1例),动脉韧带长(11.1±1.4)mm,主动脉峡部外径(21.9±2.1)mm,二者之比为0.49±0.05,有直线相关性(r=0.892,P<0.001)。左喉返神经跨越动脉韧带的主动脉侧1/3者占57.2%,中间1/3及肺动脉侧1/3者均为21.4%。结论:熟悉动脉导管三角的解剖结构及其量化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避免动脉导管结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推拿配合点按肋弓下缘阿是穴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9例,采用推拿配合点按肋弓下缘阿是穴治疗;对照组19例,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组治愈1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结论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0.05,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钝性胸部伤是由于挤压、撞击暴力所致的一类胸部损伤,与胸部穿透伤相区别的是,这类损伤的胸壁还保持完整性.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发展,这类损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钝性胸部外伤占全部外伤的10%,死亡率4%~20%[1],钝性胸部伤的损伤程度轻重不一,可以是轻微的胸壁擦伤,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损伤.一些钝性胸部伤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能反应损伤的严重程度,部分早期没有生命威胁的胸部伤病人,往往在伤后2~3d内出现病情恶化,因此,这类损伤值得大家关注,现就胸部钝性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从左听诊三角入路经胸膜外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例小儿固定尸体上模拟经左听诊三角入路手术 ,对与动脉导管结扎术有关的肌肉、胸膜、神经及血管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 :经左侧听诊三角入路第 4肋间隙切口处距交感干 ( 2 .74± 0 .41)cm ,距胸主动脉 ( 3 .3 8±0 .61)cm ,距左肺根上缘 ( 3 .5 0± 0 .5 7)cm ,距动脉导管 ( 4 .2 5± 0 .5 7)cm ,推肺向前约 ( 2 .10± 0 .5 0 )cm。结论 :手术中应注意胸膜的剥离、肋间隙切口的大小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神经和血管。以听诊三角为标志 ,经第 4肋间隙入路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海绵窦区各脑神经相互关系及其变异,测量各海绵窦三角的面积,为临床经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12例成人尸头标本的海绵窦区域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并对海绵窦各三角的面积进行测算。 结果 在海绵窦区的三角中,分别选取、观测床突三角、动眼神经三角、滑车上三角、滑车下三角、前内侧三角、前外侧三角、后内侧三角、后外侧三角并分别测量其面积为77.75、82.73、45.00、83.40、66.38、51.28、121.65、161.67 mm2。 结论 海绵窦区三角是神经外科颅底手术入路必经区域,是手术中可参考的操作范围,因部分神经、骨性结构变异,可导致部分三角面积缩小而影响手术操作。测量各三角面积的数据,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可作为手术入路选择的参考,并为虚拟现实技术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33具尸体的腰动脉用X线解剖和尸体解剖两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标本腰动脉相比,X线片腰动脉的形态特征为:1.腰动脉干比标本腰动脉干缩短26.3%;2.腰动脉弓出现率高(96.3%)、弓的角度较大;3.分支呈内、外侧排列.讨论了这些X线下的形态特征与标本腰动脉形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腰交感神经阻滞有关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侧尸体腰部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腰交感神经节穿刺进针深度,皮肤至腰交感神经节的距离,左侧79.5 mm±0.6mm,右侧81.7 mm±0.8mm.获得了腰交感神经节毗邻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入路进针深度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应注意误伤及腹主动脉、腰动脉、下腔静脉、椎管和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