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位脊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脊髓1例姬西团①唐立善①崔灵君①陈文凯①李迎山①低位脊髓临床又称栓系综合症或终丝牵张综合症,是一种神经轴先天性畸形,其病理变化主要为终丝增粗并张力增高,牵拉脊髓圆锥下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报道1例低位脊髓,无内终丝,脊髓与脊膜终端直接粘连。女...  相似文献   

2.
背景:建立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探讨其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的:就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面做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文章,在关键词中以“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或“tractive, spinal cord injury, animal model,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牵张性脊髓损伤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模型繁多,包括挫伤模型、压迫损伤模型、牵张性损伤模型、缺血损伤模型、横断损伤和化学损伤等。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进一步探讨其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2.035  相似文献   

3.
脊髓圆锥发育异常是由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可导致脊髓圆锥末端上行受阻且被栓系在椎管内而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文章综述了脊髓与脊柱的胚胎发育学及相关病理改变、超声对于扫查胎儿脊髓圆锥的优势、超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方法的研究进展(椎体定位法、肾上极定位法、测距法、三维超声定位法)、对比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应用于扫查胎儿脊髓圆锥的优势、超声检查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的关系,提出应用超声准确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正常位置,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脊髓圆锥差异规律,对发现脊髓先天性疾病、实行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严重神经系统畸形胎儿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1)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2)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3)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兔脊髓压迫器的研制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靠的脊髓压迫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兔椎骨及脊柱的形态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兔脊髓压迫器,并用以制作兔脊髓急性压迫模型。运用改良Tarlov法、TTC、HE及Nissl染色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受压后,兔后肢的肌力减退、行动迟缓;TTC结果显示压迫段及其相邻节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压迫后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及组织坏死;脊髓受压后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肿胀、核固缩,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等病理改变。结论①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兔脊髓压迫模型具有方法简便、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②本实验制作的兔脊髓压迫模型是用于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脊髓圆锥部进行SPR和SAR手术提供定位、入路和辨认神经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 14具儿童脊柱标本 ,显露脊髓圆锥及其马尾神经。观测该区域神经根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脊髓圆锥末端大多数平对L1椎板。L1神经根硬膜出口亦位于L1椎板范围内 ,神经根在该区域按顺序排列。S1后根最粗 ,S2 明显变细 ,S3~ 5最细。神经后根进入脊髓角度以L5最大 ,S1其次 ,S2 角度骤然变小 ,与脊髓接近平行。结论 :仅处理L1椎板即可满意显露所需处理的神经根。 6cm皮肤切口即可达显露要求。根据终丝 ,L1神经根硬膜出口 ,S1和S2 的形态特征以及节段血管等四个方面综合鉴别能准确辨认神经根。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n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nNOSmRNA的表达 ,脊髓压迫伤后nNOSmRNA表达迅速逐渐增强 ,在伤后 6h达到高峰。结论 :nNOS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 ,脊髓损伤后nNOSmRNA表达迅速增强 ,提示nNOS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既往应用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难以达到一种慢性渐进性的压迫效果,与人体慢性脊髓压迫损伤机制有很大的不同。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探究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损伤区域巢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取下胸7、8椎板,植入压迫材料,形成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植入后第1,3,7,14,28天,取压迫处脊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反转录PCR反应测定巢蛋白mRNA的表达,同时测量压迫段椎管直径及缓膨胀材料侵占厚度。 结果与结论:随压迫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椎管侵占率逐渐增加,脊髓组织出现坏死等情况,大鼠BBB评分降低,压迫处脊髓组织中Nestin mRNA及蛋白表达至伤后7 d时达到高峰,而后表达逐渐下降,说明实验成功建立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动物模型,且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estin mRNA及蛋白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大类迟发型神经退化性疾病 ,是由三核苷酸 (或五核苷酸 )动态突变扩展引起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具有多神经病理症状 ,脊髓小脑萎缩 ,神经元丢失等。临床症状为迟发性共济失调。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大约有 18种基因位点被发现 ,下面就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分类、表型特征、分子基础、致病机制等作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诚  陈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49):9275-9278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治疗策略被广泛关注。 目的:文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分化及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做一简要的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1/2011-03关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分化”或“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避免了免疫排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在成年个体中也存在。大部分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而不是神经元,但通过对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可以是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发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受压及解压后大鼠腰段背根节和脊髓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表达的变化 ,借以探讨外周神经源性痛的发病和影响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压迫组、解压组和对照组 ,采用聚乙烯管压迫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压迫组和解压组腰4~ 6背根节中nNOS的表达显著增加 ,相应节段脊髓背角的表达则明显降低 ;解压组与压迫组比较 ,背根节中nNOS的表达明显减少 ,而脊髓背角的已经下调的nNOS表达则回升 ,但仍然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NO可能与神经源性痛时在中枢和外周的痛觉敏感性形成和神经系统长时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邓建中 《医学信息》2005,18(11):1551-1552
目的探索脊髓压迫症术后并发截瘫的病因及避免措施。方法归纳分析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脊髓压迫症患者手术前、后病程演变与影像学变化。结果造成术后截瘫的主要原因为术后脊髓过度灌注,引发过度灌注综合症。结论手术器械的选择与手术方式、术中应用激素等脱水剂、控制血压、抗凝、抗自由基、神经保护等综合治疗是避免术后脊髓过度灌注值得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2岁,因双腿间断性疼痛伴大小便不畅1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腰骶部无明显肿胀,局部压痛明显,叩击痛(+),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无明显肿胀,处于屈膝屈髋位,被动处于功能位时双侧大腿疼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肌张力略高.CT示:腰4~骶1水平脊髓内可见圆形高低混杂密度影,边界较清.MRI示:腰4~5椎体平面椎管增大,内有大小5.2cm×1.9 cm×1.5 cm混杂异常信号,脊髓圆锥消失,位于腰3椎体平面,马尾神经有拉平.临床诊断:腰4~5椎管内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伴脊髓栓系.  相似文献   

14.
家兔胸神经腹支与脊髓和交感干的联系——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每一胸神经腹支与脊髓和交感干椎旁节的联系,将30%的HRP溶液分别浸渍或注入家兔的Ⅰ—Ⅺ对胸神经腹支,观察了与每一神经相连的及其上下相邻的共五个脊髓节段、脊神经节及交感干椎旁节,将所取材料进行切片、成色、观察。结果:(1)在浸渍或注入侧,可见脊髓前角外侧,第Ⅺ层,出现被标记的运动细胞。标记细胞除存在于与各该胸神经相连的脊髓节段外,在上一髓节的全部或下半部,以及下一髓节的上半部也出现标记细胞。说明参与组成每一胸神经腹支的运动细胞存在于邻接的三个脊髓节段内。(2)每一胸神经腹支的标记的传入神经细胞只存在于浸渍或注入侧的与其相连的同节段脊神经节内。(3)在浸清或注入侧,交感干椎旁节内标记的节后神经细胞,不仅见于浸渍或注入侧的相连的椎旁节,且见于相邻的上一和下一椎劳节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将慢性膨胀物于显微镜下植入大鼠T8/9水平,随着压迫物的膨胀,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手术后通过BBB评分进行行为学功能评定,检测压迫段脊髓病理标本及通过电脑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凋亡启动基因P53.结果 术后观察行为学、组织学、病理学上的改变,3者相符合.结论 此模型较以往模型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损伤程度可调整,脊髓损伤能表现出不同的压迫程度,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症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两者同时并存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作者曾收治两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时 ,脊髓组织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健康家兔 1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泛影葡胺囊逐级压迫复制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并持续逐级压迫脊髓 12周。取 3组家免相应脊髓节段 ,用Nissl染色观察脊髓的病理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脊髓组织nNOS阳性运动神经元分布特点和nNOS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Nissl染色可见实验组脊髓压迫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 ;实验组家免脊髓压迫节段前角nNOS阳性运动神经元较正常及实验对照组各个脊髓节段异常增加。 结论 在慢性脊髓压迫时 ,神经性NO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8.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害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颈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短毛豚鼠12只,8只用于模型制备,4只为正常对照。建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4周、8周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功能及电生理评价,并分批处死动物取样切片,以日本东芝H-600型透射电镜(每次动物4只),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术后4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肿胀,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排列尚规则,核糖体仅部分脱落,部分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清晰。白质前索呈原发性脱髓鞘改变,髓鞘变薄排列松散,胶质细胞水肿,部分有脱髓鞘改变,轴索结构基本正常。脊髓内毛细血管腔变细,内皮细胞肿胀。术后8周脊髓前角神经元胞体缩小或固缩,核内染色质成团块状,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线粒体广泛肿胀,嵴模糊。白质侧索髓鞘排列松散,出现原发性脱髓鞘改变,前索广泛脱髓鞘改变,部分轴索出现变性、坏死等改变。脊髓内毛细血管腔闭塞,内皮细胞凋亡变性。结论:来自前方的颈脊髓慢性压迫性损害,早期主要引起脊髓前索的原发性脱髓鞘改变。随着压迫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脊髓内血供障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变、前索轴突变性等不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我院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前及术后的症状程度,对患儿的手术疗效做出评估。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28例手术治疗有效,手术总有效率为65.12%。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无终丝紧张(P0.05)、手术方式(P0.05)及发病时间(P0.05)是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受到有无终丝紧张、手术方式及发病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大鼠运动终板的氯化金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SCI后,受脊髓支配的骨骼肌因失去脊髓的神经支配而废用及没有神经营养作用而发生萎缩,影响骨骼肌功能的恢复。临床或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确定肌肉组织神经支配情况。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骨骼肌运动终板存在退变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