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及其语言训练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其语言训练的效果。 【方法】 对 116例儿童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 (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 )、家庭因素 (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 )、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 (脑CT、EEG、BAEP和SPECT)做统计分析。其中 43例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语言训练。训练前后使用 [S S〗法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 ,根据结果进行个体化语言训练 ,并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 ,脑部SPECT异常检出率高 ,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 2 9个月。语言训练与改善语言交流、功能性构音障碍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语言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较密切关系 ,临床易误诊。语言训练对促进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效果肯定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 ;疗程越长 ,效果越稳定  相似文献   

2.
儿童孤独症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医疗,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的矫治方法,探讨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1年1月对辽宁地区采用ABC量表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进行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结果]训练前后对患儿进行ABC量表,津守-稻毛发育商,评估表的评定,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医疗,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的矫治方法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孤独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极易造成终身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问题越来越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孤独症康复现状不容乐观。为做好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工作,探索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模式和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研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常用临床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干预手段、疗效等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珍  周西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36-2438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leo Kanner首先提出“婴儿孤独症”概念,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儿童孤独症是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三联征为特点的精神疾病,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与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0 000名儿童中有2~13例。我国仅有一些地区的患病率报告〔1〕。儿童孤独症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末开始被公众普遍认识。近十几年来,儿童孤独症在病因、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已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系一种起病于 3岁之前的发育性障碍。病因尚不清楚 ,由于病因未明 ,造成临床治疗的困难。目前提倡早期教育和训练 ,我们通过对 5 2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为早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 2 0 0 1年 10月至2 0 0 2年 6月儿童心理门诊。 5 2例全部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 10版 (ICD )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2 R)中有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5 2例患儿中男 43例 ,女 9例 ,男 :女 =4.7:1,就诊年龄 1岁 8月~ 12岁 6月 ,平均年龄 4岁 5月 ;<3岁者 11例 ,占 2 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孤独症儿童的气质特征,为孤独症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1∶2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孤独症患儿及80例正常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自制的家庭与环境因素调查表、《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 40例孤独症组儿童的气质维度中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反应阈分值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组ATEC量表中语言交流、社会能力、感知认知意识三个分量表分值与气质维度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孤独症组儿童气质维度与正常儿童组存在差异;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语言和认知等障碍影响气质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孤独症儿童开始训练年龄和训练时间对孤独症儿童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系统训练的194例孤独症患儿的开始训练年龄、训练时间及转归情况进行访谈。 【结果】 2岁前开始训练和训练时间超过6个月的孤独症患儿就读普通学校和幼儿园的比例明显高于4岁后开始训练和训练时间小于6个月的孤独症患儿(χ2值为11.33和6.14,P值均<0.01)。 【结论】 早期、长时间系统训练可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9.
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孤独症(autisminchildren)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所致的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临床特征。国内外分类和诊断系统均将其归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简称PDD)。过去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haloperidol)、哌迷清(pimozide)、氯丙嗪(chlorpromazine)等治疗孤独症。但这类药物容易出现过度镇静和锥体外系等副反应。以后有人使用碳酸锂(lithi…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孤独症116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孤独症病例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方式)、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脑CT、EEG、BAEP和SPECT)做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较普遍的异常,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脑部CT、EEG、BAEP和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该组病例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29个月,多学科参与的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训练时间越长越连续效果越好.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易误诊,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童孤独症21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213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庭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情况),病历主诉和辅助检查(脑CT/MRI,EEG,BAEP、SPECT)的研究分析。结果:孤独症病例在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上的异常情况十分普遍,病历主诉以语言发育障碍为主,脑部的CT/MRI,EEG,BAEP,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左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血流异常的部位主要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海马回,扣带回等)。结论: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的异常和孤独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病例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脑SPECT呈血流灌注降低,对诊断孤独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治疗以特殊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正为主,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但某些药物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儿童的一些相关症状,从而提高训练和教育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市在1998年8月独生子女病残儿鉴定工作中发现1例患孤独症儿童。 朱某,男性,5岁,该儿童2岁时,其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将孩子寄放乡下80余岁的祖母监管。其间为防孩子意外,每次出门均将其反锁在家中不准孩子外出,及与其他孩子玩耍,时间长达2年余。4岁多时,父母接回上幼儿园,发现孩子性格怪异,少言语、好多动,喜重复简单动作,好独处,不合群,对父母无亲热感。 鉴定体检:体格发育尚可,营养状况一般,神志清楚不合作。头、颈、心肺、肝、脾、外生殖器、肛门、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都得到了一定的治疗,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感知、社交以及语言等方面的障碍,缓解儿童的孤独症状,促使患儿发育,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病因、特殊行为比率以及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130例2.5~5岁儿童孤独症问卷调查后,实施以交往训练为主,皮肤接触为辅的家庭与中心相结合,群体与个别相结合的训练以及群体集中训练.将39例(30.00%)训练了3个月~2年者列为训练组,将33例只训练1次者,1年后进行追访评估后列为对照组.并对其病因、特殊行为比率以及训练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0例儿童孤独症中母亲高危因素、文化程度、职业、孕期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特殊行为经统计P值均<0.01.两组儿童孤独症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发育商无明显变化,ABC量表分值:训练组下降,对照组有所上升.结论 母亲高危因素、文化程度、职业、孕期年龄等因素不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直接原因.儿童孤独症经过长期训练,能改善其特殊行为,训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表明对孤独症儿童长期训练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表对确诊的149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149名患儿中, 43 96%的母亲孕期情绪紧张或抑郁, 母亲孕期和患儿出生时有异常情况者分别为24. 83%和33. 56%; 患儿有家族异常史者占22 .82% (以直系亲属中有孤僻、不合群者居首位), 14. 09%的患儿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史;有18 79%的患儿有寄养史, 48. 12%的患儿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结论: 遗传、孕产期异常和脑部器质性改变等因素可能引起孤独症发病, 通过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 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及帮助父母正确对待孤独症患儿, 可预防孤独症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对孤独症儿童偏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3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偏食干预,另选取同期3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措施只采用常规教育劝导.结果 观察组30例患儿经过3个月的干预,偏食的行为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孤独症儿童偏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偏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分布情况,为开展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收集并分析我国现有已报道的10省市132 788名0~14岁儿童的孤独症患病调查数据。结果:搜集2000~2010年儿童孤独症患病率调查研究文献共16篇,地区分布为10个省市。实际调查132 788名儿童。我国10省市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在0.28‰~25.0‰之间;福建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最低,安徽铜陵儿童孤独症患病率最高。132 788名儿童孤独症的总患病率为2.55‰,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37‰和1.62‰;城市、乡村患病率分别为3.35‰和0.84‰。结论: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疗效的影响, 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80例3~6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常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觉统合训练1个治疗周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儿均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评估, 该量表中的感觉、社会交往、躯体运动、语言及自理均单独作为一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较治疗前均具有好转趋势。2)试验组患儿在听觉统合训练治疗1个月后ABC评分项目中的感觉及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儿在进行听觉统合训练治疗3个月后ABC评分项目中的感觉、语言及社会交往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听觉统合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具有明显影响, 孤独症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注意加强听觉统合训练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