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早产儿呼吸暂停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琳 《中国医师杂志》2007,9(2):210-211
目的了解早产儿呼吸暂停病因及其发生的基本规律。方法对128例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龄越小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随着胎龄增加,继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亦增加。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以肺炎为常见,生后3-4d为发病高峰期。结论呼吸暂停的类型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继发性呼吸暂停病因以肺炎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暂停的相关因素、病因分布以及氨茶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进行分组。结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首次发作以生后7 d内多见,高峰在生后24 h内,原发性呼吸暂停生后2~7 d多发,继发性可发生于任何日龄。继发性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氨茶碱治疗有效率为87.36%,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应从出生后立即开始,对高危早产儿应进行连续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1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莉  袁卉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426-4427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因素、病因分布以及氨茶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进行分组。结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5.58,P<0.005)。首次发作以生后7天内多见,高峰在生后24 h内,原发性呼吸暂停生后2~7天多发,继发性可发生于任何日龄,继发性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氨茶碱治疗有效率为84.7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应从出生后立即开始,对高危早产儿进行连续监测,早发现、早干预,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预防小胎龄早产儿呼吸暂停中咖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奇偶法原则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参与收治的48例小胎龄早产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24)与实验组(n=24),将不应用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将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对两组小胎龄早产儿预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两组小胎龄早产儿n-CPNP、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显示分析意义.但两组小胎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Apga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结论:将咖啡因应用在小胎龄早产儿预防呼吸暂停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洛酮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应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首次按0.1mg/kg静脉注入,继以0.03~0.05mg/(kg.h)速度静脉注射,连用3d。比较两组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和发生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时间均明显减少和缩短,p<0.01;SpO2及心率均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络酮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十分常见的症候,其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由于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组织缺氧,因而严重地威胁着婴儿的生命和健康。及时寻找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地预防、治疗和护理,对于降低因脑部缺氧带来的后遗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本院1996~1998年住院的早产儿呼吸暂停78例的发生原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8例早产儿均为本院住院患儿,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入院时年龄最小的仅为4小时,最大的15天,胎龄<30周的13例,30~32周25例,33~34周24例,35~36周16例。入院时体重最低的为1250克,最大为2580克,平均为1920克。  相似文献   

7.
王振营 《工企医刊》1997,10(1):19-20
本文报告我院近年收治的早产儿呼吸暂停41例,并重点对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和本病的治疗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本组诊断标准及类型判断均以罗风珍等所提标准作为依据。 1.2 一般资料性别:男24例,女17例,胎龄:≤28周4例,~32周27例,~36周7例,~37周3例。出生体重:≤1500g21例,~2000g14例,~2500g 6例,呼吸暂停类型:原发性呼吸暂停3例,继发性呼吸暂停5例,混合性呼吸性暂停33例。 1.3 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各  相似文献   

8.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发病率高,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猝死^[1]。通过对36例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观察及处理,笔者有很好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抚触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这80例患儿实施早期选择性抚触按摩,并观察其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暂停的占2.5%,而对照组呼吸暂停的占32%,观察组发生呼吸暂停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的抚触按摩,能够有效的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2006年10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2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常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给予维持量2.5mg/kg,每12h给药一次,稀释后静滴;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mg/kg静脉注射,随后按0.03~0.05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4~6h,每天总量不超过0.4mg/kg。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4%和94.7%,对照组分别为44.1%和73.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32,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24,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11.
成玲  黎浴曦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10-1611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54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连用3d,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该病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3d,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77.1%,经χ2检验,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疗效确切,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龄及出生体重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分娩的217例早产儿资料。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8%和2.3%。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出生前加强孕期保健,尽可能延长胎龄,促进肺成熟;出生后防止早产儿窒息和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监护,将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呼吸暂停局部脑组织氧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时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情况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应用TSAH-100型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329例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2、3、5、7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saturation,rSO2)的监测,使用Agilent M1205A新生儿监护仪同步测定经皮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turation,SO2)。结果:329例早产儿中监测到26例呼吸暂停时脑氧合出现下降,呼吸暂停时SO2与rSO2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且rSO2下降较SO2出现得更早,灵敏度更高。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时rSO2的监测有利于临床上及时发现早产儿呼吸暂停并积极予以相应的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减轻脑缺氧损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湘兰  王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23-3925
目的:探讨纳美芬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9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成A组(36例)、B组(32例)和C组(30例),3组早产儿分别给予纳美芬、纳洛酮和氨茶碱治疗,连用3~5天,用药48 h后评价疗效。观察用药48 h内不良反应,用药前及用药1周时查头颅B超了解颅内出血情况。结果:A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1.7%,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高血糖、心率增快、烦躁不安、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C组(P<0.05)。结论:应用纳美芬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有效、合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治疗,用至呼吸暂停终止发作后48h,并随机分为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治疗组。结果与小剂量治疗组比较,大剂量组日平均发生呼吸暂停次数减少(P<0.01),暂停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氨茶碱使用时间缩短(P<0.01),发生呼吸暂停时心率、SpO2下降程度减轻(P<0.01)。大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95.0%,而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2.5%,大剂量治疗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应用较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较小剂量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治疗,用至呼吸暂停终止发作后48h,并随机分为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治疗组。结果与小剂量治疗组比较,大剂量组日平均发生呼吸暂停次数减少(P〈0.01),暂停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氨茶碱使用时间缩短(P〈0.01),发生呼吸暂停时心率、SpO2下降程度减轻(P〈0.01)。大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95,0%,而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2.5%,大剂量治疗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应用较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较小剂量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HHFNC)呼吸支持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使用投硬币法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每组各45例。HHFNC组采用HHFNC呼吸支持治疗,NCPAP组采用NCPAP呼吸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的时间、需氧时间、开奶时间、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鼻部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A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需氧时间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开奶时间、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早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的腹胀及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BPD以及PDA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呼吸支持效果与NCPAP无明显差异,但HHFNC能缩短无创通气时间、需氧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还能顺利开奶,减轻腹胀,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提前,同时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HHFNC还可以降低鼻部损伤的发生率,使患儿的舒适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169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的原因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年间 169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 30例进行有关对照。结果: 胎膜早破、妊高征、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及产前出血占据早产病因的前5位; 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足月产 (P<0 05); 妊高征和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呈负相关 (P<0 005), 产前皮质激素运用的次数明显地改善了新生儿的预后 (P<0 05)。结论: 早产病因复杂, 是导致围产儿病率和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 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92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29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292例进行相关对照。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的早产、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为早产原因的前5位,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及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相关。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住院的231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31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16.88%,其中男24例占61.54%,女15例占38.46%;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7 d者感染率28.21%,≥7d者感染率71.79%,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P<0.05);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5例存在混合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占36.36%,主要以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占63.64%,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医院感染疾病主要是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克雷伯菌属,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导致败血症、皮肤感染的病原菌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溶血葡萄球菌等,坏死性小肠炎患儿病原菌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是临床常见医院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