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辉  夏忠弟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517-1519
近年来,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Ergll基因、CDR1和CDR2基因、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及突变有关。本文就这方面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情况,研究白色念珠菌临床耐药基因的表达与氟康唑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某院微生物实验室2010年分离保存的221株来自就诊患者的痰、中断尿、粪便和咽拭子的白色念珠菌进行氟康唑MIC值测定。以白色念珠菌18S RNA为内参照,采用RT-PCR技术观察比较耐药株和敏感株组在不同氟康唑浓度下CDR1和CDR2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221株白色念珠菌中,有57.47%(127株)对氟康唑敏感,10.86%(24株)剂量依赖敏感,31.67%(70株)耐药。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耐药株组CDR1和CDR2的表达量相对要高于敏感株组(P〈0.05)。结论白色念珠球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耐药株组CDR1和CDR2表达量高于敏感株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连素增强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住院标本分离出22份真菌标本,从临床尿管插管患者中分离出1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采用纸片药敏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抑菌圈直径及产膜能力;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的MIC值;分别设置四组生长对照组、氟康唑单用组16μg/ml、黄连素单用组4μg/ml、药物联用组16μg/ml+4μg/ml,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分别测定氟康唑、黄连素及药物联用组在时间点0、4、6、8、12、24、48h随时间变迁的杀菌作用及动态杀菌作用;利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CDR1、MDR、ALS3、ERG11、TUP1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从临床分离出1株耐药性较强的白假丝酵母,该菌具有中等强度的产膜能力;黄连素能增强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RT-PCR结果显示,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CDR1、MDR、ALS3、ERG11的mRNA的表达量比生长对照组降低,而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TUP1基因比生长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氟康唑更好地抑制白假丝酵母耐药菌株的形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耐药菌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现状,分析真菌耐药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某院血液病科合并感染的患者1 246例次,对IFI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81例次,分离真菌162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34株,占82.72%)为主。4种主要酵母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006—2009年均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010年非白假丝酵母菌超过白假丝酵母菌。4种主要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15%和4.41%,6株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粒缺时间14 d。结论血液病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比例增加,出现了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白假丝酵母菌,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IFI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对氟康唑的耐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江西44株来自血液的临床分离株,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Vitek2YST鉴定条进行菌株鉴定,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委员会制订的CISI M27-A2方案进行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在44株临床分离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假丝酵母菌等分别为14(31.8%)株、18(40.9%)株、3(6.8%)株、2(4.5%)株和7(15.9%)株.其中0~20岁年龄组、20~40岁年龄组、40~6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4.5%)、3(6.8%)、21(47.7%)、18(40.9%).44株假丝酵母菌中,40(90.9%)株对氟康唑敏感,1(2.3%)株为氟康唑剂量依赖(S-DD)株,3(6.8%)株对氟康唑耐药.ICU病房和烧伤科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假丝酵母菌血症.其中,22(50%)株假丝酵母菌来源干ICU病房,6(13.6%)株来自烧伤科,其他科室为16(3613%)株.[结论]本次调查中,假丝酵母茵血症的临床菌株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并且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约占假丝酵母菌感染的2/3.血液中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6.8%,仅见于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6.
王薇  林紫麟  夏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29-213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0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将分离的菌株进行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组250例中检出假丝酵母菌220株,分离率为80.24%(215/25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79.55%,光滑假丝酵母菌9.54%,热带假丝酵母菌7.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23%,克柔假丝酵母菌0.45%。对照组250例检出假丝酵母菌48株,白假丝酵母菌占93.75%,光滑假丝酵母菌4.16%,热带假丝酵母菌2.08%。观察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70.00%,对照组为1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P<0.0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最低为两性霉素。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及5-氟胞嘧啶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孕期女性阴道假丝酵母病(VVC)情况,并分析其白假丝酵母微卫星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武汉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59例孕期女性,收集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VVC感染调查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微卫星标记法对鉴定的白假丝酵母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759例孕期女性中,检出阴道VVC感染114例,感染率为15.02%,早、中、晚孕期VVC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7.44%、15.09%和13.58%;共检出VVC感染菌株120株,其中检出白假丝酵母82株(68.33%),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31株(25.83%)、克柔假丝酵母4株(3.33%)、热带假丝酵母3株(2.50%);白假丝酵母对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均有一定程度耐药;随着妊娠期的推进,有症状孕期女性白假丝酵母感染率逐渐减低,非白假丝酵母感染率逐渐升高,晚孕期女性阴道白假丝酵母感染情况与其临床症状间具有相关性(P<0.05); 82株白假丝酵母共检出35种基因型,主要包括4种优势基因型,分别为21:21基因型12株(14.63%)、30:45基因型7株(8.54%)、32:46基因型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分析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15 000例女性患者外阴阴道送检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属,鉴定所得标本的菌种属性,分析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000份标本进行检测,检测出1 980份有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检出率为13.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415株占71.5%;耐药率最高的是伊曲康唑,耐药率达28.88%,氟康唑为10.44%、伏立康唑为11.52%,但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氟胞嘧啶几乎全部敏感。结论 女性外阴阴道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且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程度,因此要加强临床对于假丝酵母菌属的检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准确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移植病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血液科移植病房290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细菌鉴定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用ATB fungs 3检测假丝酵母菌属的药物敏感性,数据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9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35例,感染率为12.07%;共分离出35株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15株占42.8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31.43%;标本来源以口腔拭子为主占31.42%,其次为血液、眼拭子、痰液,分别占17.14%、14.29%、14.29%;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80.00%。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耐药现象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535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接种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35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共感染6种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24株,占60.56%,热带假丝酵母菌108株,占20.19%,啤酒假丝酵母菌42株,占7.85%,克柔假丝酵母菌36株,占6.73%;另有光滑假丝酵母菌18株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7株;535株假丝酵母菌属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以及伊曲康唑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5.51%、94.39%以及81.87%。结论调查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发病情况,分析感染菌株及其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辉  夏忠弟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162-1163
目的 为了解生殖道白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性,了解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使临床医师能选择敏感的药物控制白念珠菌感染。方法 采用NCCLS M27-A推荐方法检测80株临床分离的生殖道白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80)。结果 80株临床分离生殖道白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从41.3%至87.5%不等,而耐药率从0%至26.2%不等。且10株同时对氟康唑、咪康唑耐药,2株同时对氟康唑、酮康唑耐药,有1株同时对咪康唑、酮康唑耐药。结论 发现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唑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从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245株假丝酵母菌属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进行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45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93株占78.8%、光滑假丝酵母菌33株占13.5%、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占4.1%、克柔假丝酵母菌6株占2.5%、其他假丝酵母菌3株占1.2%;在5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伊曲康唑为33.1%(x2=99.20,P<0.05),氟康唑耐药率为27.8%、酮康唑为18.8%、两性霉素B为7.4%、5-氟胞嘧啶为4.9%.结论 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刘娜  张梅  高贺加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403-4405
摘要: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upc2基因C末端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其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影响。方法 对34株白色念珠菌临床株,纸片法测定5种药物敏感性,DNA测序法检测up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T-PCR法测定cdr1基因mRNA转录水平。比较耐药株和敏感株upc2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cdr1基因mR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4株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3株多重耐药,6株双重耐药,5株单一耐药),20株敏感株对5种药物均敏感。5株耐药白色念珠菌upc2基因存在G1927A型多态性,20株敏感株upc2基因均为G1927野生型,G1927A型upc2基因检出率35.7%,显著高于敏感株(χ2 = 8.37,P <0.01)。G1927A型多重耐药株的cdr1基因mRNA水平高于G1927A型双重耐药株,并且二者均高于敏感株。结论 upc2基因G1927A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上调cdr1基因mRNA转录而引起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或双重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药敏结果,为临床预防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394株真菌进行统计并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 1394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3.5%,其他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8.6%、克柔假丝酵母菌占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3.0%;真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9.66%、14.06%,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35%、99.71%、97.78%.结论 临床常见假丝酵母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已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与控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假丝酵母菌属在我院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2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第1位,占63.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第2位,占19.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12.1%~24.2%;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为97.0%。结论临床对疑为真菌感染患者,一定要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各类标本分离所得418株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在418株分离的病原菌中,真菌感染占48.6%,革兰阴性杆菌占30.6%,革兰阳性菌占20.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马内菲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同时,新型隐球酵母菌呈上升趋势,罕见马红球菌种日渐体现;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伊曲康唑对马内菲青霉菌敏感,亚胺培南对各种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仅为20.0%~35.0%;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用率高达80.0%~86.0%。结论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较复杂,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加强耐药性连续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高校在校学生1179名,采集其口腔咽拭子,分离疑似念株菌84株.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等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判定.结果 84株念珠菌对上述4种药物敏感性的几何均数分别为3.175,0.070,0.272和0.43 mg/L;耐药率分别为8.3%,9.5%,7.1%和8.3%;非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高于白色念珠菌(P<0.05);有3株念株菌对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同时耐药.结论 在校大学生口腔念珠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株和交叉耐药现象,尤其是非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