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延迟结扎脐带(DCC)不同时间对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产科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274例孕妇,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常规组69例(分娩后10s内结扎脐带)、30s组69例(分娩后30s结扎脐带)、60s组68例(分娩后60s结扎脐带)、120s组68例(分娩后120s结扎脐带)。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新生儿资料,分析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产妇及新生儿血红蛋白(Hb)浓度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变化。结果:各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Hb浓度及HCT水平以及新生儿脐血Hb浓度和HCT水平均无差异(P0.05);72h Hb浓度及HCT水平120s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d胆红素120s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出生后2d、3d新生儿胆红素无差异(P0.05),新生儿光疗率各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产妇,DCC可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及预防贫血,且不对产妇的血容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分娩后120s结扎脐带可能会增加新生儿出生后1d的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分娩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估算产后出血量,并与目测法相比,评价产后出血量估计的准确性,了解产后出血的真实发生情况,并对现有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为产后出血标准的重新界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该院日间分娩的汉族产妇1 318例,入院后于分娩前及胎儿娩出24 h测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采用目测法、血红蛋白计算法、红细胞比容计算法估算产后出血量,其中血红蛋白计算法按产后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出血量为400 ml计算24 h产后出血量,红细胞比容法按公式计算:出血量=0.75×[身高(英寸)×50+体质量(磅)×25]×(产前红细胞比容-产后红细胞比容)/产前红细胞比容。结果 1 318例产妇中阴道分娩295例,剖宫产1 023例。按3种不同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其中目测法最少,为(250.3±111.3)ml,血红蛋白法为(321.0±121.4)ml,红细胞比容法最高,为(381.0±19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估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均高于剖宫产分娩(P<0.01)。目测法产后出血发生率仅为3.5%,血红蛋白估算法所得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2%,红细胞比容法估算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均明显高于目测法(均P<0.001);无论采用血红蛋白法还是红细胞比容法,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分娩(P<0.05)。结论以红细胞比容法所计算的产后出血量为衡量标准,证实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误差很大,往往会低估,为提高准确性,可联合应用多种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实际发生率要远高于临床诊断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是否有必要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制定不同的产后出血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商榷,产后出血的定义和诊断应有更为科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自体备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因高危妊娠住院待产的18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产前自体备血组(观察组)和产前未自体备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观察组备血前1周与分娩前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贮存式自体采血(PABD)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同时符合PABD适应证的孕妇404例,其中进行自体采血者为研究组共203例,未进行自体采血者为对照组共201例,比较2组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产后24 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情况;同时分析研究组采血前及采血后7 d,Hb、HCT、PLT、PT、APTT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产前Hb、PLT、HCT、P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及各项血液指标比较显示,2组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及Hb、PLT、HCT、PT、APTT、FIB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血后7 d的Hb、HCT、PLT、PT、APTT及FIB与采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PABD对孕妇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在产妇需要时能及时提供经济、有效的自体血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蛋白琥珀酸铁联合维生素C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富马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蛋白琥珀酸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铁调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BC、Hb、SI及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HCT及R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蛋白琥珀酸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能够改善患者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血常规指标,提高SI和SF水平,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贮存式自体采血(PABD)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同时符合PABD适应证的孕妇404例,其中进行自体采血者为研究组共203例,未进行自体采血者为对照组共201例,比较2组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产后24 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情况;同时分析研究组采血前及采血后7 d,Hb、HCT、PLT、PT、APTT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产前Hb、PLT、HCT、P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及各项血液指标比较显示,2组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及Hb、PLT、HCT、PT、APTT、FIB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血后7 d的Hb、HCT、PLT、PT、APTT及FIB与采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PABD对孕妇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在产妇需要时能及时提供经济、有效的自体血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铁预防缺铁性贫血孕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增加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补铁,轻度贫血孕妇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和维生素C,重度贫血孕妇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产后24h出血情况;比较两组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分化簇3阳性T细胞(CD3^(+))、分化簇4阳性T细胞(CD4^(+))、分化簇8阳性T细胞(CD8^(+)),并计算CD4^(+)/CD8^(+)];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顺产和剖宫产出血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01、9.838、7.541,P<0.05);治疗后,两组Hb、Hct水平升高,SF、RBC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Hb、SF、RBC、Hc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7、5.578、4.731、3.036,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0、5.151、5.30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妊娠期对缺铁性贫血孕妇进行补铁治疗,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10年1~11月双胎妊娠的50例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双胎妊娠的50例产妇使用常规的宫缩剂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产时、产后24 h的出血量,分析两组平均出血量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产后48 h血红蛋白平均值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和舒张压(DBP)应用于评估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4 h内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97例)和未出血组(103例)。收集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妇及胎儿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产前与产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及SI,并对产妇产前与产后的血红蛋白(Hb)及全血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产妇的总产程、24 h出血量及孕周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两组产妇在年龄、妊娠次数、生产次数、新生儿体质量及产前收缩压(SBP)、DBP、HR、Hb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24 h内各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产妇24 h内各指标均有浮动,而产后出血组的产妇在24 h时的SBP、DBP、红细胞(RBC)及Hb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产妇(P<0. 05),而且产后出血组产妇SI明显高于未出血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产后SBP、DBP、SI及Hb均可对产后出血进行评估,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提示作用。结论产后24 h SI和DBP对产妇出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80-1382
目的:探讨住院分娩的孕妇地中海贫血的妊娠发病情况,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共计11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孕妇48例,非地中海贫血组(非地贫组)34例,地中海贫血组(地贫组)32例,回顾性分析地中海妊娠孕妇的妊娠状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地贫组孕妇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的值与正常对照组和非地贫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与非地贫组孕妇的异常妊娠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和非地贫组的异常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间新生儿体重的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做血常规检查,其MCV、MCH值可以作为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临床检测的指征,若孕妇为地中海贫血患者,要做好对妊娠足月分娩孕妇的健康护理工作,避免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对地贫及非地贫的孕妇要加强产前的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补铁治疗对妊娠晚期轻型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孕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本中心建档并规律产前检查确诊为轻型地中海贫血合并缺铁的妊娠晚期孕妇12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不予补铁治疗,B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C组口服多维铁口服溶液治疗。观察3组孕妇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变化,观察孕妇围产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B组和C组患者SF、Hb、Ret-H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sTf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B组与C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A组孕妇产后24h出血量高于B组和C组,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两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A组孕妇早产、产后出血、羊水异常、产后失血性休克、足月儿低体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孕妇产褥感染发生率3组无差异(P0.05)。结论:口服铁剂补铁治疗均能有效改善妊娠晚期轻型地中海合并缺铁孕妇缺铁及贫血症状,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单胎、头位产妇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同时放置米索前列醇片0.4 mg于直肠前壁(距肛缘5~6 cm)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及两组产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下降幅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Hb、Hct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基层单位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状况及妊娠结局,为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确诊的妊娠期贫血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检查的健康孕妇3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细胞分布宽(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检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包括孕妇结局(剖宫产情况、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早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产妇死亡)和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结果36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包括小细胞性贫血270例,占75.00%,大细胞性贫血90例,占25.00%,孕早期及孕中期多为小细胞贫血,孕晚期多为大细胞贫血。不同妊娠阶段大、小细胞性贫血孕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细胞性贫血孕妇Hb、MCV、MCH、MCH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孕妇Hb、RBC均低于对照组,RDW、MCV、MC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MCH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妇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孕妇的血常规情况,可以尽早发现贫血状况及贫血程度,从而提供及时有效治疗,减少妊娠期贫血对妊娠结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压积的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压积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减少输血量(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对治疗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有肯定疗效,可尽快改善贫血,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钟祥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行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对照组予以缩宫素,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米索前列醇,比较分析用药前后两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脉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和产后2 h与24 h的出血量。结果用药后,观察组舒张压为(69.55±7.26)mm Hg,收缩压为(118.32±9.73)mm Hg,脉搏为(86.47±7.53)次/min,对照组分别为(63.37±7.11)mm Hg、(128.60±9.81)mm Hg、(90.15±7.22)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水平为(117.34±1.62)g/L,HCT水平为(40.51±1.20)%,第三产程时间为(5.85±1.01)min,产后2 h出血量为(157.84±14.85)ml,对照组分别为(112.35±1.56)g/L、(37.84±1.15)%、(9.63±1.54)min,(219.36±18.5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00%,对照组为1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预防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可使产妇的出血量显著减少,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安列克与宫颈双球囊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8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列克组(给予患者安列克治疗)、球囊组(给予患者宫颈双球囊处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细胞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Hb)和红细胞比容/压积(HC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处理后1h安列克组阴道出血量、输血量较球囊组明显高,而处理后2h、24h两组阴道出血量、红细胞下降值、输血量较处理后1h的明显降低,且处理后24h安列克组较球囊组明显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仅球囊组RBC、Hb、HCT明显降低,且治疗后安列克组RBC、Hb、HCT明显高于球囊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PT、APTT明显降低,安列克组明显低于球囊组(P<0.05),FIB明显升高,安列克组明显高于球囊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列克组产褥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球囊组(P<0.05)。结论安列克与宫颈双球囊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均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其中宫颈双球囊紧急止血效果更为明显,而安列克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则利于患者有效止血、贫血情况的改善、子宫收缩功能的提高和产褥病的减少,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缺铁性贫血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检查治疗的96例GDM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单纯GDM患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常规及HbA1c对GDM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HbA1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孕次、既往分娩史及产检异常次数无差异(P>0.05),不良饮食习惯、孕晚期占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饮食习惯、孕晚期、RDW及HbA1c异常升高均为GDM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RBC、MCV、Hb及MCH为保护因素(均P<0.05);血常规指标联合HbA1c诊断GDM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均P<0.001),其特...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RBC、HCT及Ret水平变化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RBC、HCT、Ret水平变化及应对治疗的方案。方法选择808例妊娠期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4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蔗糖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RBC)、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水平以、血清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及血清铁(SI)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分娩结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BC、HCT以及Ret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BC、HCT以及Re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SF及SI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SF及SI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蔗糖铁注射液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RBC、HCT、Ret及Hb、SF、SI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分娩结局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53-354
目的研究子宫缩窄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76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子宫缩窄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80.68%(P <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产前,两组的Hb、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研究组的Hb、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缩窄术应用于剖宫产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宫缩乏力现象,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及对患者的伤害,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