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筛查评分方法的制定及应用,以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和干预率,从而降低孕产妇、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方法:制定高危妊娠筛查的评分标准、完善高危妊娠管理的工作流程。结果:应用SPSS12.0统计应用软件,经Chi—Square Test分析,高危妊娠筛查评分方法的制定及应用前、后3年的高危孕产妇筛出率、孕产妇保健数、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Fisher's ExactTest分析,项目实施后宁阳县与同级县市的孕产妇死亡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危妊娠筛查评分方法的制定及应用后,高危妊娠筛出率逐年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测定值与高危妊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危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5年中在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144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测定。对测定值异常者进行重点监测。结果测定值异常341例,占筛查人数的23.55%,监测中发现有各种高危因素者254例,占监测人数的74.49%。结论AFP水平与高危妊娠具有相关性,可做为高危筛查时的风险预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肇庆市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将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端州区产检的孕妇设为原发组,2009年3月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将2009年3月~2010年9月在端州区产检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对原发组和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高危孕产妇筛出率、高危孕产妇随诊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于原发组,剖宫产率和病残儿出生率低于原发组,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原发组。结论: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显著提高了高危妊娠孕妇的检出率、随诊率、住院分娩率,有效减少了高危妊娠分娩并发症,降低了剖宫产率、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余姚市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提出降低高危孕妇发生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收集余姚市妇幼保健所高危筛查门诊筛查的孕24~28周孕妇2239例,对其中1148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高危因素分析,比较山区与平原高危孕妇发生率。结果:2239例筛查孕妇中高危孕妇1148例,高危发生率为51.3%,其中山区筛查孕妇560例,发现高危孕妇420例,占75.0%;平原筛查孕妇1679例,发现高危孕妇728例,占43.4%。结论:余姚市高危孕妇因素呈多样性,以流产史居首位,山区高危孕妇发生率高于平原。通过筛查可以及时识别高危妊娠,加强三级保健网络的管理,有利于对高危孕妇的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Freeβ-hCG)在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DS)等缺陷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Genemed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对2504例孕妇进行上述二联血清标记物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确切孕周,利用该试剂配套软件计算出每个孕妇的胎儿患DS、18/13-三体的风险率,是否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高危孕妇。凡筛查DS、18/13-三体为高危的孕妇均通过彩超了解妊娠情况及实际孕周,按实际孕周进行第2次筛查,即复筛。对复筛仍为高危的孕妇建议其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以确诊。凡筛查NTD为高危的孕妇,通过彩超或B超动态观察妊娠情况至分娩。同时,对所有筛查对象均追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被筛查孕妇中确诊DS患儿4例,其中复筛高危为3例,初筛为低危1例,为假阴性,DS产前检出率为75.00%;初筛假阳性率为8.27%,复筛假阳性率为4.35%,同时筛出NTD及其他异常胎儿3例,未发现18/13-三体高危孕妇。结论:该方法在产前可有效检出DS患儿,降低DS患儿出生率,通过复筛可降低假阳性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造成高危妊娠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母婴健康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西孕产妇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的孕妇进行筛查,并建专册管理和追踪随访。结果围产保健门诊登记建卡的孕妇2172例,筛出高危妊娠827例,发生率为38.08%。高危因素发生率的前3位依次为:≥2次流产史、年龄≥35岁、剖宫产史。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监测,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47例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孕妇系统管理中 ,认真筛查出高危孕妇 ,使其及时得到相应的保健医疗服务 ,改善妊娠结局 ,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 847例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 ,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为高危妊娠。按Nesbitt评分法[1]筛查出高危妊娠妇女共 847例 ,并根据孕妇保健册中孕妇分娩情况记录进行总结分析。结 果1 危险因素1 1 基本情况 年龄 <35岁 777例 ,35~ 39岁 6 4例 ,≥40岁 6例。体重 <45kg 15 8例 ,45~ 70k…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运动发育迟缓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820例2~6月龄儿童做简易高危儿筛查,找出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对异常者再做进一步的病因检查。结果: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能早期发现脑损伤的高危儿,筛查出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结论:应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全面开展简易高危儿筛查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湛江市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使围产保健工作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方法:湛江市霞山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5 049例孕妇建立围产保健卡。围产期保健软件是指孕妇首次就诊时建立标准的孕妇档案,通过先进的电脑技术,以磁卡形式进行程序和电脑监控。医生根据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保健建议和医学指导,使孕妇掌握自身情况及胎儿发育情况,增强孕妇对医院的信任感。围产期保健软件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筛查及检测,开展高危评分,对每次检查记录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结果:两年来,湛江市区有5 049例围产期妇女建立了围产保健卡,进入了该院围产期保健软件管理系统,筛查出高危妊娠患者485例。结论:围产期保健软件管理系统提高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早孕建卡率,减少了高危妊娠的发生,保护妇女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0.
高危妊娠程序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程序化管理模式,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和干预率,以降低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方法:建立高危妊娠组织管理网络、制定高危妊娠筛查的评分标准、完善高危妊娠管理的工作流程。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经Chi-Square Test分析,了解高危妊娠的程序化管理实施前后3年的高危孕产妇筛出率、孕产妇保健数、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高危妊娠的程序化管理实施前后3年高危孕产妇筛出率、孕产妇保健数、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isher’sExactTest分析,项目实施后宁阳县与同级县市的孕产妇死亡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全省孕产妇的死亡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2006年与全国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危妊娠的程序化管理实施后,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在胎儿先天缺陷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孕15~20周妇女进行上述两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既往妊娠史、有无糖尿病、吸烟等因素,通过产前筛查软件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及B超检查;每例受检孕妇追踪到新生儿出生。结果:36947例孕妇中,发现唐氏综合征13例,18-三体综合征6例,染色体其他核型异常3例。结论:孕中期血清AFP、Free-βhCG两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筛查胎儿先天缺陷安全可行,能有效降低先天缺陷患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清筛查21-三体和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胎儿阳性病例中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后续诊断,及早发现患病胎儿,防止其出生。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风险值计算21-三体和18-三体切割值,对阳性病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7 717例产前筛查中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295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191例,阳性率为2.48%;18-三体综合征32例,阳性率为0.41%;神经管缺陷高风险72例,阳性率0.93%。对阳性病例中的63例进行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各2例;神经管缺陷病例经B超确诊脊柱裂、唇腭裂、内脏外翻各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2例。结论:孕中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可筛查出胎儿罹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高危个体,通过产前诊断,可早确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优化高危妊娠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的高危妊娠管理模式,提高对孕期重点人群的保健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从高危筛查、转诊、确诊、随访等管理环节对上海市现行的高危妊娠管理模式进行修订,设计新的重点孕妇管理方案,并在全市各区(县)试点,通过新方案实施前后(2008年4~9月与2009年4~9月)的高危妊娠管理成效对比,评估该方案的优越性。结果:新方案实施后,高危筛查的疾病阳性预测值从28.17%提高到45.83%(P0.01);转诊单回收率从49.58%增加到71.77%(P0.01),转诊周期从(31.75±9.57)天缩短到(14.56±3.97)天(P0.01);随访落实率从63.14%提高到77.40%(P0.01),失访率从7.63%下降到2.88%(P0.05);全市共确诊重点孕妇841人,确诊不宜继续妊娠孕妇9人并已安全终止妊娠;新方案的实施者(医务人员)与接受者(孕妇)对该方案的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与好评。结论:新的重点孕妇管理方案提高了疾病筛查效果,使转诊与随访更加及时、落实,此方案的不断完善终将形成一个更加优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and benefits of expanding the existing screening programme for Down's syndrome by using maternal age and serum alpha fetoprotein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an ascertainment of Down's syndrome pregnancies from the North East Thames Regions in 1982. In addition, a possible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total costs and benefits to the families concerned is presented. If the uptake of the proposed screening programme is maximal, the replacement rate is zero and a discount rate of 5% is used, the benefit cost ratio is 23.6. If the uptake of the programme is 50%, the replacement rate is 100% and a discount rate of 7% is used, the benefit cost ratio is 12.2. The proposed screening programme, based upon a risk of Down's syndrome of at least 1 in 220 using maternal age and serum alpha fetoprotein is both equitable for families at risk and of economic benefit to both families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值持续增高与胎儿宫内缺氧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6年7月~2010年6月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值持续增高的76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监测组),随机抽取同期建卡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监测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剖宫产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甲胎蛋白持续增高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需及时予以改善宫腔内环境及缺氧状态,临产时应放宽手术指征,尽快结束妊娠并对新生儿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围产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方法筛查唐氏综合征(DS),以选择利于在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开展产前筛查。方法:采用金标法半定量快速筛查,判读结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Free-β-hCG),进行DS风险率计算。结果:接受筛查的孕妇9554例,其中采用金标法筛查4197例,DS筛查阳性孕妇243例,占筛查总数的5.79%,有47例接受羊水产前诊断,确诊为DS 5例,其他染色体异常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筛查5357例,DS筛查为高风险孕妇444例,占筛查总数的8.29%,有207例接受羊水产前诊断,确诊胎儿为DS 8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6例。结论:金标法是一种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可用于一些出生率低、条件有限的中小型医院,对在基层卫生组织广泛开展与普及产前筛查工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在孕中期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9年9月对2 880例孕16~20周的妇女行产前筛查,检测其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和游离雌三醇(μE3)浓度,结合年龄、体重等因素,评定危险系数。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以确诊。结果:共有2 880例孕妇接受筛查。其中筛出唐氏综合征(DS)高风险5例,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例;18-三体高风险2例,确诊1例: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2例,确诊2例。所有筛查孕妇均随访至胎儿出生,1例筛查阴性的孕妇分娩唐氏儿。结论:产前筛查可提高先天缺陷儿的检出率,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职业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采取高危型HPV病毒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技术对江门地区1 300名职业女性进行免费检查,并对高危型HPV感染者的年龄阶段、取材生理周期、宫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300名女性共检出高危型HPV阳性者103例,平均年龄为(39±9)岁,感染率为7.92%;其中20岁~、31岁~、46岁~、61岁~年龄组间,31岁~年龄组的感染率最高9.50%(67/705),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情况方面,发生Ⅲ度宫颈糜烂者感染率最高31.58%(12/38),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性HPV感染者取材生理周期的分布中,黄体期、排卵期、卵泡期和绝经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地区职业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相对较低,高危型HPV的感染与年龄阶段、宫颈糜烂程度密切相关,应该积极开展高危型HPV的筛查工作,有效降低该人群宫颈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9.
孙磊  郭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08-1610
目的: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对43 568例新生儿出生后3~5天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月内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声导抗、诊断型耳声发射进行听力障碍的诊断。结果:43 568例新生儿复筛未通过者802例,进行初次诊断者660例,占全部听力筛查儿的1.51%,其中256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含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重度聋在听力筛查儿中的发生率为1.45‰。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在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1)。1∶1配对的病例对照多因素分析显示听力损失家族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中,约一半听力损失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损失家族史是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应加强妇幼保健宣传教育,针对迟发性听力损失,应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以我院出生的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并以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临床、保健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3组小儿定期随访,并于1岁时采用婴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作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1岁时,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较未干预组为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可达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5.6%(3/53),而未干预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23.5%(8/34),两组在预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临床、保健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具有非常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