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2004-2010年新疆14个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死亡地点和评审结果。方法采用各地市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后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4个监测县(市)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略有反弹。死因顺位前两位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2008年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取代产科出血位居死因顺位之首;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减少,在医疗机构的增多;可避免死亡的孕产妇比例增加。结论 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除了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但2010年死亡率有所回升,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仍是当前妇幼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麟游县孕产妇死亡率的动态变化、主要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评估孕产妇接受卫生保健服务效果.方法 对县内所有长住及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结果 1988~2007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141.99/10万,后10年(1998~2007年)比前10年(1988~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近10年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有显著性变化.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占84.00%.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合并症.贫困、偏远、生活条件差、资源缺乏等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管理;加强各级产科建设,提高产科人员业务技能;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传统生育观念;开展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宁乡县198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宁乡县孕产妇死亡水平及死因变化规律,为提高宁乡县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更好的制订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宁乡县1981~2005年240例死亡孕产妇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及妇幼卫生年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1981~2005年宁乡县活产数367 260例,孕产妇死亡240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5.35/10万,呈逐渐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直接产科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8.8%。每个阶段产科出血都是第1位死因。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家中、途中分娩死亡的人数比重逐阶段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分娩死亡逐渐占据最大比重。采取阴道助产技术的死亡人数逐阶段减少,剖宫产导致的死亡比例在总死亡数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24 h内。死亡孕产妇的围产儿发生死亡危险性较高。结论:①25年宁乡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②孕产妇前3位的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与全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一致。产科出血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但均是第1位死因。③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当前,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转移,孕产妇分娩方式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死亡构成比增加。  相似文献   

4.
高凌云  刘秀玲  易旻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38-2940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朝阳区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2008~2011年朝阳区户籍孕产妇死亡5例,平均死亡率11.28/10万;朝阳区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22例,主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心脏疾病及产科出血,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以三级医院为主。评审结果不可避免死亡13例,占59.09%;可避免死亡5例,占22.7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例,占18.18%。孕产妇死亡与本人文化程度低、产前保健意识差、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及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功能,对贫困危重孕产妇及时实施救助,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趋势,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扶沟县1990~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保健服务、影响因素分前、中、后6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前、中、后6年呈明显下降趋势,死亡原因中羊水栓塞的构成明显提高;孕产妇分娩、死亡地点前、中、后6年无明显改变;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72.2%.结论:孕立妇保健服务有待规范;产科质量建设有待完善;规范宫缩素应用,加强新增接生人员专业培训及群众性健康教育,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玉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67-2168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实家庭分娩的危险性,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长春市1992年1月~2005年12月因家庭分娩死亡的66例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庭分娩多发生于农村、家庭贫困、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的地区。66例死亡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占首位。死亡地点:家中28例,途中23例;职业:农民62例,占93.94%。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48.48%。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潍坊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13年潍坊市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孕产妇死亡构成、分娩地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3年潍坊市出生活产数1122462例,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134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1.94/10万。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35.07%,其次是妊娠合并内科疾病(29.85%)、羊水栓塞(27.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22%)。结论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低收入、文化落后、多产的高龄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质量差及县、乡产科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喀什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医疗救治质量及家庭社会因素等,为完成"两纲"目标、为降低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在喀什地区死亡的40例孕产妇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及救治等情况详细地进行分析,观察死亡率增减趋势。结果: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保障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预防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该区孕产妇死亡率。结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各种孕期基础疾病的危害性,产前保健及住院分娩的重要性,产后保健的必要性,同时提高医疗保健工作质量,动员全社会,关注及爱护孕产妇,为降低喀什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武汉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武汉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10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5.91/10万,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前4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可避免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及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和管理等有关。结论:武汉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强化健康教育、推行孕产妇保健顾问制、切实落实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宁夏南部山区8县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死亡孕产妇的年龄、经济水平、孕产次情况、分娩地点、分娩方式、死亡地点时间及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失血性休克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及孕产期保健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提出有效降低因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我省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贵州省2005—2006年"三网"监测县死亡的98例孕产妇中的58例因产科出血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文盲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43例,居住山区58例,孕次≥3次28例。(2)相关因素:①分娩地点:在家分娩41例,转诊途中分娩1例,住院分娩12例;②死亡地点:在家死亡30例,转诊途中8例,医院20例;③接受保健情况:未接受产前保健的17例,产检≥4次的4例;④评审结果可避免占56例。(3)死因顺位:58例产科出血死亡原因依次为胎盘滞留26例,宫缩乏力14例,软产道损伤6例,前置胎盘4例,子宫破裂3例。结论(1)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2)加强基层产科建设,逐步转换村接生员工作职能。(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4)健全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做好孕产妇死亡动态监测。(5)提高各级医疗妇幼保健人员产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737例孕产妇死亡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8~2001年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37份孕产妇死亡个案卡、相关的个案调查报告以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8.76/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其中产科出血占54.3%。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计划内比计划外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几率小,孕产妇从分娩到死亡时间越短越是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旧法接生、生育次数多、接生人员技术水平差、怀孕次数多、人流引产次数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分娩地点医疗水平差、经济水平差、年龄大都是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促进因素。737例死亡孕产妇做过产前检查的占76.0%,产检次数大于5次的只有22%。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在家中或转诊途中的分别为40.4%、41.7%,非医务人员接生的占20.5%。结论: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数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和危急重症的救治,可进一步降低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德英  罗敏  张义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898-1899
目的:探讨毕节地区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网581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死亡专率为75.62/10万,产后出血居首位,占72.12%。产后出血中以胎盘因素最多,占51.31%。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中有58.69%未进行孕期保健,51.47%在家中途中分娩。影响因素为住院分娩率低、催产素使用不规范及误诊误治和基层产科建设薄弱。结论:加强网底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业务培训和母婴保健执法力度、坚持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等可降低由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4.
何宝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07-4108
目的:准确掌握施甸县孕产妇死亡状况,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2009年施甸县11例死亡孕产妇的死亡原因、死前就诊服务、死亡地点、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005~2009年施甸县孕产妇死亡率为67.12/10万。在11例死亡孕产妇中,死于妊娠合并内科疾病5例,占45.45%;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占27.27%;因胎盘因素导致产科出血2例,占18.18%;羊水栓塞1例,占9.1%。孕产妇死前未就诊3例,占27.27%;孕产妇死于家中5例,占45.45%;死亡孕产妇的家庭经济年人均收入小于800元8例,占72.72%。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保障孕产妇住院分娩,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筛查高危实行专案管理,确保孕产妇救护绿色通道正常运转,提高县、乡两级产科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强化培训乡村医生的宜适技术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光玉 《中国保健》2010,(2):110-111
目的为掌握峨山彝族自治县孕产妇死因,死亡率和死亡动态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及“两个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1989~2009年21年间峨山县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数据、调查报告、专家评审结果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年间我县共死亡孕产妇28例,活产婴儿39529人,年平均死亡率为70.83/10万。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内科并发症。死亡病例中与居住边远山区村寨为主(24/28=85.71%);文化程度与小学、文盲为主(22/28=78.57%);死亡地点与家中分娩为主(14/28=50%);死亡者中与生育第二孩为主(15/28=53.57%);死亡评审,可避免死亡者达53.57%;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46.43%。结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资源、围产保健宣教、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安全分娩、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隆回县2001—200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途径。方法对8年问辖区内的36例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前4年和后4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比较。结果辖区内8年总活产数99019人次,孕产妇死亡36例,死亡率为36.36/10万;前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2.70/10万,后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0.67/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构成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孕产妇死亡原因以产科直接原因为主,占91.67%;产科出血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死因,占52.78%;死亡孕产妇中围产期未接受系统保健占66.67%,计划外妊娠占61.11%;分娩和死亡地点主要发生在县、乡两级医院;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24h内。结论计划外妊娠妇女围产期不进行系统保健已对围产期保健质量构成威胁,孕产妇系统管理如何有效覆盖边远山区、计划外妊娠的农村妇女已成为该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围产期保健服务,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临床工作者和妇幼工作者的横向联系,提高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1~2005年江门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利军  李卓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7-2758
目的:了解江门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死因、死亡率、影响因素、接受保健服务情况,探寻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的薄弱环节。方法:收集2001~2005年江门地区4市3区上报的所有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江门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46.73/10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死亡者中无人接受过系统的保健管理,分娩地点以家中为主,而死亡地点以省(市)级医院为主;评审结果主要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及家庭。结论:政府、医疗部门、社会多部门协助,重视流动人口的基本保健需求并提高保健服务利用度,加大力度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创造条件避免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死亡。  相似文献   

18.
陈英  赵萍  沈宁  秦茂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97-4298
目的:分析影响昆明市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昆明市2008~201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个案及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118份,重点分析影响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并与本地死亡孕产妇组进行对比.结果:2008~2011年昆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65 652例,死亡57例,死亡率86.82/10万;昆明市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率38.35/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年龄最小15岁,最大43岁,其中≥35岁占26.3%,文化程度小学和文盲占63.2%,年人均收入≤4 000元占52.6%.计划外怀孕、未产前检查的人数高于本地组(P<0.01),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娩人数低于本地组(P<0.01),家中分娩高于本地组(P<0.05),就诊延误的孕产妇高于本地组(P<0.05).结论:应完善适应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的管理规范和运行模式,提高流动孕产妇建册率、产前检查率及住院分娩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主动接受孕产妇保健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9.
红河州270例孕产妇死亡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跃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90-1392
目的:通过对红河州270例孕产妇死亡的动态分析,了解主要死因及死亡变化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红河州1997~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逐级评审、上报。结果:1997~2004年8年间,红河州活产数358 676例,孕产妇死亡27例,孕产妇死亡率为75.27/10万,以1999年及2000年死亡率为最高,分别达92.46/10万及85.47/10万,以后逐年下降,2004年为64.51/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并列第2)、妊高征、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死亡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孕产妇死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除医疗保健部门适时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外,还要靠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妇女的地位及文化教育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孕产妇由被动配合到主动参与保健服务,使产前检查、高危管理及住院分娩等保健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孕产妇孕期健康,分娩安全,真正意义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毕青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09-4710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孕产妇死亡,保护母婴健康。方法:对沧州市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的200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趋势,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甲型H1N1重症流感。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妇幼系统建设力度,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全科专业知识以及各种孕产期危重症的抢救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