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6例,分别于NAC前后给予普通乳腺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査,观察两种检査方式对乳腺癌病灶的检出率、NAC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ROI参数变化水平。结果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病灶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乳腺超声(P0.05)。NAC前两种检查方式测量病灶横径、上下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后测量病灶最大横径、上下径均小于化疗前(P0.05)。NAC前后超声造影检查曲线上升斜率、始增时间、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NAC前(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乳腺癌病灶灵敏度高,可对乳腺癌患者NAC后的疗效进行评估,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CD4+/CD8+检测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CD4+/CD8+变化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以病理学检查评价方法为金标准,与临床检查、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功能法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为90%、54%、10%,与乳腺超声法相似,但高于乳腺钼靶法和临床检查法。结论检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CD4+/CD8+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功能检测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3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以病理学评价为金标准,与临床触诊、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功能法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84%、60%和79%)均高于临床触诊及乳腺钼靶评价方式,与乳腺超声评价方式相似。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紫杉醇加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8例局部晚期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TAX135 mg/m2d1+ADM45 mg/m2d1,每3周为1个疗程,术前用药2~3疗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缓解情况和随访生存率。结果:总体化疗有效率为78.6%,肿瘤原发灶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6例。术后中位随访期32个月,术后死亡3例,复发7例,健在18例。结论:紫杉醇加阿霉素的联合术前化疗能使局部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缩小,降低肿瘤分期,减少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连续超声引导下Mammotone穿刺活检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4例Ⅱ或Ⅲ期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别在新辅助化疗前和2个疗程后接受超声引导下Mammotone穿刺活检,进行前后对比的病理学评价,同时结合超声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个疗程后,超声评价:18例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完全缓解3例和部分缓解15例),6例肿瘤体积减少不明显或增大(无变化3例和进展3例);病理学评价:Miller-Payne分级5级2例,4级18例,3级1例,2级2例,1级1例.超声评价6例肿瘤体积减少不明显或增大患者中,2例病理学评价时见肿瘤细胞明显减少,瘤床纤维组织增生(Miller-Payne分级为4级).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有效率为75.0%(18/24),而病理学评价有效率为83.3%(20/2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0).结论 超声可以对多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病理学评价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金标准”;连续超声引导下Mammotone穿刺活检技术对超声评价疗效欠佳者,可能更有实际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OX-2、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COX-2、Ki-67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0.8%,总临床获益率为95.8%.化疗前后COX-2阳性率、Ki-67指数变化显著,分别由化疗前的62.5%和(46.81±23.17)%,降到化疗后的41.7%和(33.23±18.11)%,P<0.05.化疗前后COX-2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COX-2阴性者,P<0.01.新辅助化疗后COX-2表达阳性者,化疗效果差(P<0.05);而Ki-67高表达者总有效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COX-2、Ki-67可作为指导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并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66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化疗前后CD166表达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疗效结果统计显示: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52例、疾病稳定(SD)15例和疾病进展(PD)1例,有效率为80.00%(64/80),乳腺癌控制率为98.75%(79/80)。患者出现心肌损伤0例、肝功能轻度损伤1例、重度恶心呕吐19例、脱发37例、骨髓抑制66例、皮疹3例、高烧1例。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化疗期间未发现死亡患者。治疗前80例患者中出现39例CD166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48.75%;所有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有效例数为64例,有效率为80.00%;治疗后CD166阳性例数为21例,其中有效例数为11例,有效率为52.38%(11/21);CD166阴性例数为59例,其中有效例数为53例,有效率为89.83%(53/59),治疗后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5,P=0.0002)。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显著有效,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66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4,(12):1556-1558
目的研究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疗效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至2012年接收行TEC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免疫组化表达分为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三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各30例。观察三种亚型乳腺癌一般临床特征,完成至少3疗程的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结合超声影像变化与术后病理结果评价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疗效。结果 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这三种原发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化疗前肿瘤血流分级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0%、70%、66.7%;病理有效率为56.7%、83.3%、80%,与Luminal B型相比,TEC方案对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有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 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对TE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P<0.05)。TEC方案可以作为无靶向治疗条件的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新辅助化疗效果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新辅助化疗后术前无创性评价乳腺癌的病理反应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的69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进行CDFI、CEUS检查,对比化疗前后患者的病灶大小、CEUS的感兴趣区(ROI)参数变化.结果 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肿瘤病灶的长、宽、厚、面积、体积测定值较化疗前均显著缩小(t值分别为10.422、8.163、11.697、18.027、25.638,均P<0.05);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病灶CDFI血流阻力指数(RI)测定值较化疗前显著增大(t=4.498,P<0.05),Vmax较化疗前显著减小(t=12.033,P<0.05);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病灶ROI参数造影剂达到肿瘤的时间(AT)、达峰时间(TTP)测定值均较化疗前显著增大(t值分别为3.021、6.395,均P<0.05),峰值强度(PI)较化疗前显著减小(t=13.087,P<0.05).结论 CDFI联合CEUS能够更较好地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穿刺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行4个周期每周剂量密集型方案(wPC方案)新辅助化疗,分别将化疗前后乳腺fMRI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48例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12例(25.0%,12/48),无缓解13例(27.1%,13/48);超声造影完全缓解20例(41.7%,20/48),无缓解10例(20.8%,10/48);fMRI检查完全缓解17例(35.4%,17/48),无缓解11例(22.9%,11/48);配对Х^2一致性检验组间比较P值均> 0.05,表明二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有相关性,Kappa检验一致性系数表明fMRI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fMRI与超声造影均可作为疗效评价手段,与超声造影相比,fMRI与病理诊断结果内部一致性更好,可作为首选,超声造影作为疗效评价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56-165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和糖类抗原125 (CA125)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乳腺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的血清TAP和CA125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的TAP和CA125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TAP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1)。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7.50%;化疗有效组患者在化疗后的TAP和CA125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 <0.05),化疗无效组患者化疗后的TAP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P <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的TAP和CA125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AP联合CA125评估乳腺癌化疗有效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和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评估(P <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的血清TAP和CA125水平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TAP和CA125可作为临床判定化疗疗效的可靠指标,二者联合使用具有更高的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及对乳腺癌组织中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的有效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对象来自于近年来阜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F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行改良根治术,比较患者化疗前后Ki-67及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后期患者接受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Ki-67阳性例数为40例,PCNA阳性例数为22例。新辅助化疗后Ki-67及PCNA的表达均下降,其中Ki-67阳性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阳性率改变不大(P0.05)。Ki-67阳性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Ki-67-的20.0%(P0.05)。PCNA-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PCNA+的7.1%,(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影响乳腺癌患者Ki-67及PCNA表达,从而进一步影响乳腺癌后期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cm的乳腺实性肿块患者1836例,分为3组,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癌423例为A组,非早期乳腺癌145例为B组,良性肿块1268例为C组。比较3组病灶术前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特征,结合钼靶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检查,并与针吸细胞学活体组织检查、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乳腺良性肿块相比较,乳腺癌组病灶超声声像图具有以下7大超声声像图特征: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纵横比>1、后方声衰减、内部见微小钙化以及Ⅱ级以上彩色血流伴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0.70。早期乳腺癌和非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乳腺癌组,乳腺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7.30%,临床乳腺外科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3.48%,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2.17%;3种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可提高到96.93%,与各单项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外科检查、钼靶X线检查技术进行联合诊断将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超声造影及多普勒超声、磁共振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共计38例为研究样本,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之前进行麦默通活检,分别比较三种方式检查效果。结果:患者原发肿块的大小范围为2.3~7.6cm,治疗后肿块缩减至(2.79±1.16)cm,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1.03%,患者的病理缓解有效率为10.53%;其中磁共振灌注成像的Kappa值为0.93,彩色多普勒的Kappa值为0.46,乳腺超声造影的Kappa值为0.762。因此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效果最优,其次是乳腺超声造影,最后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中的评估效果最优,而乳腺超声造影的参数对于患者化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57-558
目的探讨彩超在协助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将63例于我院乳腺外科就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化疗前后肿瘤原发病灶大小和形态改变、肿瘤内血流分布、腋窝淋巴结形态,以及化疗疗效。结果化疗结束时肿瘤病灶大小及形态、血流分布情况和腋窝淋巴结情况均较化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68.26%和86.67%,低于触诊检查的74.60%和97.78%。结论新辅助化疗运用彩超协助检查配合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判断疗效,及时更换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化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DE与DX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影像学检查。方法: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DE(23例)或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DX(22例)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的乳腺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影像学检查分别比较两组方案的近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RR和p CR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E组的毒副反应较明显,Ⅲ/Ⅳ级粒细胞减少,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和DX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均有一定疗效。DX组不良反应较DE组轻,具有更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7,(5):767-769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并分析其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42例LABC患者化疗前后,并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临床无效应组和效应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及最大信号衰减率(Maximum Signal Intensity Loss Rate,MSILR)变化,灌注成像初期评价疗效,并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效应组化疗后肿瘤体积较化疗前明显缩小(P<0.05),效应组化疗后MSILR明显低于效应组化疗前(P<0.05)及无效组化疗后(P<0.05);采用MRI检测两组患者化疗第一、三疗程后的肿瘤病灶体积改变,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MSILR改变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最为明显(P<0.05);乳腺癌组织MVD计数为16~44,平均计数为(25.4±7.5),最大信号丢失率及ΔR_2*peak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与MVD呈正相关性关系(r_1=0.687,r_2=0.662,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估LABC新辅助化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