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翁孝琴  陈佐明  杨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94-389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包括无并发症及有并发症患者各40例)及健康对照40例分别进行一般情况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定.结果 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并发症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无并发症组及健康对照组(P< 0.01、0.05);并发症组N、L分高于无并发症组及健康对照组(P< 0.01、0.05); T2DM患者SES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并发症组更低(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N分与HAMD、HAM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SES评分与HAMD、HAMA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合并有慢性并发症者;T2DM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尤其负性生活事件相关;与患者病前具有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对于支持的利用度及自尊程度均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更为有益的治疗措施。方法: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S)对213例不孕症妇女问卷调查,并选择健康育龄妇女180例作为对照,探讨焦虑/抑郁评分与不孕病程、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孕症妇女焦虑评分为6.02±3.47,抑郁评分为5.27±3.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不孕病程延长,焦虑/抑郁评分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和经济状况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抑郁与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该人群需心理帮助或支持。  相似文献   

3.
康玉香  程哲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694-169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个性特征、负性情绪和生活方式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60例正常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方式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2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有81.67%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外倾性、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生活方式占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因子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个性倾向、负性情绪和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在控制生物病因的同时,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调整情绪,加强心理治疗,改变不良认知模式和应激情绪反应方式,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康复。  相似文献   

4.
马申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5):241-242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定68例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同时选择正常生育妇女50例作为对照。按既往有无妊娠史,分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按不孕病程长短分A组(不孕2~年)、B组(不孕3~年)、C组(不孕4年及以上),比较分析心理因素与不孕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不孕妇女抑郁发生率为47.06%,焦虑发生率为66.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和4.00%。不孕症妇女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生育妇女(P<0.005),原发不孕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高于继发不孕组(P<0.005)。随着不孕病程的延长,抑郁与焦虑评分也增高。[结论]心理因素可能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其在减轻或加剧不孕症的病程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社会和家人应给予不孕妇女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以避免或减少她们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120例ACS及116例AP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有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AC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出院前再次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两次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心理干预效果。结果ACS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胰腺炎患者(p<0.01)。结果提示对于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ACS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ACS患者应该加强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和诊断ACS合并存在的焦虑抑郁状态,加强心理干预,加强心理辅导,给更多的关爱,照顾和支持,提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依从性,控制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肾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1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前后的评分比较.结果:运用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妊娠24~28周开始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215例进行对照研究。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孕妇的情绪状态。据HAMA评定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焦虑组(观察组37例)及非焦虑组(对照组178例),以探讨不良情绪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结果:①具有焦虑症状孕妇37例(17.21%),无焦虑症状者178例(82.79%),观察组孕妇HAMA及HAMD总分、GST(50g糖筛查)值显著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亦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②两组分娩方式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剖宫产者率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③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亚红 《工企医刊》2013,26(1):26-27
目的 探讨艾滋病孕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9例艾滋孕妇患者按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DS)评定其心理状态,分析艾滋病孕妇心理状况,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艾滋病孕妇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结论 抑郁、焦虑症状在艾滋病孕妇患者中普遍存在,临床医护应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祁秀娟  吕映频  王春莲  魏丽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13-3714,3719
[目的]调查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缓解女性不孕患者心理压力的策略。[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女性不孕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S)测定心理状态。[结果]213例不孕症妇女焦虑发生率为31.92%,抑郁发生率为23.94%,焦虑伴抑郁患者36例,发生率为18.9%。中、小学文化程度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不孕症妇女(P﹤0.01)。不孕症妇女压力主要源自自身、家庭、社会及两种以上因素,对日常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担忧和烦躁。[结论]不孕症是一种身心疾病,躯体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支持及卫生宣教,提高妇女自我调整能力以利于生殖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心理因素对女大学生痛经患者的影响,为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10例痛经患者(痛经组)及90例无痛经者(对照组)进行评分.结果 痛经患者内外向分值显著低于无痛经者(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分值显著高于无痛经者(p<0.01),痛经者神经质与SDS、SAS、LES分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痛经组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痛经患者具有明显内向和神经质、焦虑、抑郁个性,并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更需要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孕症夫妇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不孕症夫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孕症夫妇进行心理状况调查。SCL-90每个项目按1~5分的5级评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69对不孕症夫妇SCL-90自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躯体化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不孕症夫妇之间女方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方(P0.001),而且夫妇双方在总分、总均分、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均有高度相关性(r0.76,P0.001)。结论:不孕症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以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情绪为主要表现。不孕症夫妇女方负性情绪大于男方,他们之间的心理状况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保定市社区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方法]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BREF) (中文版),对保定市社区确诊的113例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主要照料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同非痴呆老年病人照料者(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保定社区老年痴呆照料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患病率分别为49.55%和54.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 [结论]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病人照料者,而且生活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不孕症女性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ART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进行1:1匹配,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已婚女性27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自制一般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症状及焦虑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不孕症女性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SCL-90评分结果显示,接受ART治疗的不孕症女性的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人际关系敏感性5个因子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已婚女性;进一步采用SAS、SD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显示,32.2%的不孕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24.4%的不育症女性存在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状的发生在年龄、不孕时间、经济收入、既往治疗费用、传统生育观念及对ART治疗了解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的发生在教育程度、不孕时间、夫妻关系、既往治疗费用、传统生育观念、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孕时间、经济收入、既往治疗费用及对ART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是焦虑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不孕时间、夫妻关系、社会交往是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接受ART治疗的不孕症女性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并根据其高危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74)调查,并分析负性情绪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条目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合并抑郁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焦虑或单纯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5.
陈人磊  周小艳  杨国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09-2210,2213
目的研究青年进展性卒中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5例青年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n=35)和常规护理组(n=30),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汗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在卒中进展后和出院时的心理因素,研究其护理对策。结果①心理护理组出院时抑郁、焦虑标准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卒中进展后(P﹤0.05);常规护理组出院时抑郁、焦虑标准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与卒中进展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理护理组出院时抑郁、焦虑标准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进展性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和途径. [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身体锻炼等级量表、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CSS-LES)和自制的人口学特征量表对福建省4所高校的1 602名医学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睡眠差者占27.9%,PSQI总分为(6.24±2.44)分.②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就业信心度、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睡觉前2 h内喝≥3杯啤酒或1两以上白酒、准备上床睡觉前担心睡觉的能力、睡觉受光线干扰和睡觉受噪声干扰,OR值分别为1.422、0.112、0.461、0.613、0.031、4.702、1.347和1.709.③睡眠卫生习惯、抑郁和焦虑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路径系数分别为0.236、0.170和0.309;身体锻炼和负性生活事件通过焦虑和抑郁间接影响睡眠质量,睡眠卫生意识通过身体锻炼、抑郁或焦虑后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结论]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需要改善,可以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睡眠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和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来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16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1.0软件统分析资料。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和偏执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而敌对性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阳性总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各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HAMA评定97.53%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焦虑症状,HAMD评定98.77%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结论 焦虑、抑郁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普遍存在的负性心理表现.在艾滋病的防治过程中,不仅要医治患者躯体上的痛苦,而且还要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开展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予以积极疏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调查女性不孕症患者和正常生育女性的心理状况和对家庭的满意度,为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不孕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包含适应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成熟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亲密度Resolve5项内容,简称APGAR问卷)作为测评工具,对21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和200例正常已婚生育女性进行对照测评。结果不孕组女性SAS评分和SDS评分(38.44±6.49、56.31±9.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35±4.71、39.27±7.32,P0.01);不孕组女性家庭功能良好者(48.3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7.00%,P0.01),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和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者(44.55%、7.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00%、0%,P0.01)。家庭收入是引起焦虑和家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引起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孕女性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尤其年轻患者,在承受医疗诊治带来的痛苦的同时,还承受着家庭及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建议重视不孕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将心理疏导纳入医学治疗过程的综合性手段进行治疗,使患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减缓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不孕女性患者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评定量表(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结果:女性不孕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表现为客观支持少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够。EPQ测试显示不孕患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性格内向和情绪不够稳定。SCL-90测试结果显示除躯体化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外,其余因子分不孕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最高的为强迫因子和抑郁因子,其他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焦虑因子、饮食睡眠因子、偏执因子和恐怖因子;不孕组的总分和阳性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分越高、文化程度越高,不孕发生率越低;抑郁是女性不孕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比躯体症状更加明显,在为女性不孕患者进行躯体症状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治疗。另外提高女性文化程度可能减少不孕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男性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观察心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确诊的男性性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实施治疗前予以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其焦虑抑郁情绪。评定结果与100名普通男性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将该117例确诊的男性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心理干预组)、B组(非心理干预组),于治疗所患性病第三周末进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判定,比较治疗所患疾病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男性性病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男性人群,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男性性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成为其求诊和持续接受治疗的障碍,心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