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我院近2年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163例.对性别、年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蛋白水平、转氨酶、腹水白蛋白含量、肝硬化病因、既往SBP史、腹外感染灶及有无脾功能亢进等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年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饮酒、病因是否为乙肝、及脾功能亢进等因素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无相关性(P>0.05);而血清胆红素(OR=7.461,P<0.01)、蛋白(总蛋白:OR=2.455,P<0.05;白蛋白:OR=22.696,P<0.01)、及转氨酶水平(ALT:OR=2.067,P<0.05;AST:OR= 3.370,P<0.01),腹水白蛋白水平(OR=36.692,P<0.01),既往SBP史(OR=14.359,P<0.01)以及腹外感染灶(OR=3.633,P<0.05)等因素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有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白蛋白,AST,腹水白蛋白,以及既往有SBP发病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清总蛋白、ALT和有腹外感染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预测EVB的危险性对合理选择药物或手术方式、改善疗效和判断预后极为重要。目的:评估MELD评分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首次EVB后短期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EVB患者168例,其中随访3个月后再出血者51例。检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PLT)、白蛋白、胆红素、肌酐、ALT、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血清钠指标,计算MELD评分。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并拟合ROC曲线,比较回归方程和单独MEL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二聚体(OR=1.2714)、MELD(OR=2.3340)、Na(OR=0.8136)、PLT(OR=0.9431)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模型为LogisticP=0.1073+0.3013×D-二聚体+1.1132XMELD-0.0688×Na-0.0396×PLT,其AUC明显高于单独MELD评分(0.873对0.738,P=0.0028),敏感性为66.7%,特异性96.1%。结论:MELD评分联合D-二聚体、血清钠、PLT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首次EVB后短期内再出血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T2DM女性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将165例T2DM女性患者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A)组和未合并大血管病变(B)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血液检查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6,95%CI:1.029~1.124,P=0.001)、SBP(OR=1.026,95%CI:0.999~1.053,P=0.060)和TC(OR=1.516,95% CI:0.988~2.325,P=0.057)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年龄、SBP和TC为中老年T2DM女性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北京1个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患者3个月内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北京城区1个社区的卒中注册登记研究,对2007-2008年监测到的首发和复发性卒中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残疾评估,定义BI< 95为残疾,BI< 50为重度残疾、BI 50 ~ 94为轻度残疾. 结果 ①共登记急性发病3个月时,完成BI评估的299例患者.总残疾率为40.1%(120/299),轻度和重度残疾分别占55% (66/120)和45%(54/120).卒中残疾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60 ~ 69岁、70 ~ 79岁、≥80岁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分别为28.2%、27.4%、48.5%、62.1%(趋势检验x2=15.791,P<0.000 1).接受降压治疗的卒中患者3个月内残疾率低于未接受降压治疗者(34.9%比51.4%,P< 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95% CI:1.02~1.07).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95% CI:0.22 ~0.75). 结论 卒中后残疾为卒中常见并发症.在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残疾患者中,重度残疾占有很高的比例.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预后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90例,按预后分为死亡组(37例)和生存组(5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人院24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血糖显著高于生存组(JP〈0.05)。死亡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钙、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高龄(OR=1.589.95%CI:1.195~2.114,P〈0.05),动脉血氧分压(OR=0.055,95%CI:0.004—0.700,P〈0.05)、血清白蛋白(OR=0.850,95%CI:0.752~0.960,P〈0.05)是影响SAP预后的早期因素。结论高龄、低动脉血氧分压、低血清白蛋白可能是影响SAP预后的早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88例入院48 h内接受肠内营养(早期组),32例入院48 h后接受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两组院内继发感染发生情况、入住NICU时间、致残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两组共20例出现院内死亡,早期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入住NICU时间、院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均<0.01).早期组入院后第14天血清CRP水平低于延迟组组(P<0.01).入院后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与入住NICU时间、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92、0.380,P均<0.01).12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1例,与生存者相比,在梗死灶最大面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者行早期营养支持所占比例大于院内死亡者(P<0.01).早期肠内营养(OR=0.231,95% CI:0.073 ~0.813)、医院获得性肺炎(OR=5.192,95% CI:1.823~18.956)和入院时GCS(OR=1.478,95% CI:1.159 ~1.899)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复发患者124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将上述信息作为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15.37±6.21)个月.33例(29.20%)患者出现早期复发,37例(32.74%)患者出现晚期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变大(OR=1.190,95%CI:1.028~1.378,P=0.020)、体质量指数越大(OR=1.109,95%CI:1.001~1.212,P=O.009)、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239,95%CI:1.079~1.423,P=0.002)是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消融术中采用电复律(OR=1.937,95%CI:1.314~2.856,P=0.001)是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左心房内径、体质量指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电复律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4例和未发生肺部感染1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糖尿病、通气方式、是否出现并发症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方式(OR =3.401,95% CI:1.382~15.676)、糖尿病(OR=2.773,95% CI:0.983~12.854)、并发症(OR=2.683,95% CI:0.782~ 11.382)、年龄(OR:1.909,95%CI:0.498~7.339)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均<0.05).结论 通气方式、糖尿病、并发症、年龄是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因此我们对2000~2004年48例肝硬化合并MOF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elicobacter phylori(H.pylori)与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H.pylori阳性患者1 887例和H.pylori阴性患者68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比值比(OR)和95%CI,以此确定H.pylori感染是否是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因素。结果 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38例,H.pylori阴性62例。364例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195例,H.pylori阴性169例。非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H.pylori阳性1 654例、H.pylori阴性45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OR=0.25,P0.001)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OR=0.52,P0.001)H.pylori感染率较低。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不是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肺结核患者产生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lO月1日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收住人院的肺结核患者758例,其中耐药肺结核患者209例。对75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721份,问卷回收率为95.12%;获取患者可能导致耐药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结核患者病程长(OR—10.725,95%CI=5.903~17.326)、DOTS执行不彻底(OR-9.080,95%CI=6.531~17.017)、治疗过程有中断(OR-5.013,95%CI-2.526~9.026)、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OR--4.683,95%CI=1.935±9.523)、患者合并营养不良(OR=3.959,95%CI=1.984±9.081)、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OR-5.002,95%CI=1.993410.019)及肺结核患者有结核性空洞(0R-2.528,95%CI=1.648~7.001)发生耐药结核病的风险较高。结论根据上述产生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起病1周内入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280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判定为卒中相关感染(SAI),并分析SAI的危险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101例(36.1%),其中肺部感染64例(22.9%)、泌尿系统感染16例(5.7%)、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8例(2.9%)、其他感染(压疮、咽炎、其他不明原因感染)29例(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032,95%CI:1.005~1.059)、营养不良(OR=4.315,95%CI:1.176~15.837)、体温〉37.5℃(OR=4.851,95%CI:2.172—10.832)、脑出血(OR=3.699,95%CI:1.900—7.20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OR=1.147,95%CI:1.092~1.205)为SA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入院时高龄、发热、营养不良、脑出血或NIHSS评分高者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本院2003年5月2006年6月在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COPD患者,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无创正压通气(OR=10.604,95%CI:1.566~71.820)、留置管道(OR=4.404,95%CI:1.298-21.590)为独立危险因素,意识清醒(OR=0.435,95%CI:0.201~0.94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COPD患者,应注重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清洁消毒及医务人员手的卫生;留置管道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管道通畅,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糖耐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sCD36)的水平.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及社区糖耐量正常人群135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糖尿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DM组,118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78例)、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D组,42例)和对照组(NC组,93例),比较4组sCD36水平及其他临床和理化参数.结果 SM组、DM组及SMDM组的sCD36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糖尿病与亚临床大血管病变对sCD36水平有正交互作用(F =5.74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sCD36是单纯亚临床大血管病变(OR =2.444,95% CI:1.449 ~4.125,P=0.001)及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OR=1.248,95% CI:1.038~1.499,P=0.018)和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206,95% CI:1.026~1.418,P=0.024).结论 血浆sCD36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NSCLC合并VTE患者的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5例,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并发VT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OR =5.91,95%CI:1.47~10.76)、白细胞>11×109/L(OR=7.54,95% CI:1.69~13.25)、白蛋白<35 g/L(OR =5.25,95% CI:1.89~12.42)、D-二聚体>500 μg/L(OR=25.16,95% CI:7.87~80.41)与NSCLC患者发生VTE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化疗、白细胞>1i×109/L、白蛋白<35 g/L、D-二聚体>500 μg/L是NSCLC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资料,应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线特征因素和治疗因素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51.7%(46例)。其中病死组平均年龄[(74.1±10.1)岁]高于非病死组平均年龄[(66.8±11.4)岁],急诊PCI比例[10例(21.7%)]低于非病死组[26例(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09,95%CI:1.29~3.44)、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OR=4.831,95%CI:1.05~22.26)及急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OR=0.171,95%CI:0.06~0.48)与住院死亡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高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而急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则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对比剂引起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临床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AG或PCI治疗的患者1 110例,记录术前、术后48~72 h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等指标.CIN诊断标准:接触对比剂后48~72 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44.2 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比较CIN(+)组及CIN(-)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CIN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不良事件及防治策略.结果 共入选1 110例患者,其中CIN(+)组105例(9.5%),CIN(-)组995例(90.5%),两组患者病死率(4.8% vs.0.6%,x2=16.594,P=0.002)、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9% vs.0.5%,x2=7.294,P=0.033)、需要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8%vs.1.1%,x2=5.163,P=0.047)、需要使用呼吸机(4.8% vs.0.7%,x2=14.498,P=0.03)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6,95%CI:1.161~3.098,P=0.011)、糖尿病(OR =2.528,95%CI:1.580~4.046,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OR=2.631,95%CI:1.368~5.132,P<0.001)、围术期低血压(OR=3.626,95%CI:1.197~10.985,P=0.023)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女性、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围术期低血压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PCI治疗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居住城市社区的农村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118例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收集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118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14.4%;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病史、Hcy、LDL-C与智力状态检查结果呈相关性(x2 =21.166、19.323、13.672、3.698,P<0.01或P<0.05);性别、配偶是否健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素均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不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53,95% CI:0.765~0.951)、脑卒中病史(OR=0.764,95% CI:0.629~0.929)、LDL-C(OR=0.208,95% CI:0.062~0.701)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OR=0.839,95% CI:0.725~0.972)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脑卒中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日常生活能力是居住城市社区的农村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 26例开胸手术后发生PE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资料相匹配的56例开胸手术后未发生PE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型糖尿病(T2DM)、深静脉血栓(DVT)病史、肺癌、术后卧床>3d与开胸手术后发生PE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OR =4.978,95% CI 0.208 ~5.497)、COPD(OR=9.962,95% CI1.539~64.486)、T2DM(OR=14.955,95% CI2.175~102.847)、DVT(OR =42.114,95% CI3.288 ~ 539.401)、肺癌(OR=13.798,95% CI 1.621 ~ 117.459)、术后卧床>3d(OR =4.952,95% CI1.053 ~ 23.276)是开胸手术后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吸烟史(OR=0.347,95% CI0.066~4.006)不是开胸手术后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后发生P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 50岁)、COPD、T2DM、深静脉血栓、肺癌、术后卧床>3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和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以及高分辨率B超扫描术,纳入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2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无心脑血管疾病而且颈动脉B超检查颈动脉狭窄率〈40%)的患者120例,分别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早期以及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异同(P〈0.1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二元Logistic模型里,传统的危险因素,年龄(OR值:1.101,95%CI:1.046~1.159,P〈0.001)、高TC(OR值:2.236,95%CI:0.821~6.089,P=0.115)、高血压(OR值:2.623,95%CI:0.989~6.957,P=0.053)、吸烟,(OR值:7.975,95%CI:2.274~27.9651,P=0.001)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二元Logistic模型,男性(OR值:2.064,95%CI:1.137~3.748,P=0.017)、高脂蛋白(a)(OR值:2.818.95%CI:1.499~5.298,P=0.001)、低HDL-C(OR值:2.451,95%CI:1.234~4.868,P=0.010)、糖尿病(DR值:2.414,95%CI:1.232~4.731,P=0.010)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结论 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糖尿病、脂蛋白(a)在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