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2 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 2 3例 (95 .8% ) ,尿VMA检查 2 4例 ,阳性 2 3例 (95 .8% ) ,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10 0 %及 10 0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 2 0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吴飞云  王小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02-3403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相关资料,2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CT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6.4%(19/22)。结论:CT扫描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魏渭  苟杰  汤化民  林伟 《四川医学》2018,39(12):1380-13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腺瘤中的价值,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18例腺瘤,对两组病例的CT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密度、强化方式、有无肿瘤血管、有无钙化及坏死囊变。结果嗜铬细胞瘤平均最大直径(4. 26±1. 45) cm,腺瘤平均最大直径(2. 81±1. 6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嗜铬细胞瘤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均CT值均高于腺瘤(P<0. 05)。5例嗜铬细胞瘤见肿瘤供血血管,8例见坏死囊变区; 1例腺瘤见肿瘤血管,2例见囊变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1例嗜铬细胞瘤及3例腺瘤见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腺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MSCT增强扫描对于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及其表达产物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基因及其产物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为 2 7.5 % (8 2 9) ,而在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为 71.4(5 7) (P <0 .0 5 )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 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31.0 % (9 2 9)和 71.4% (5 7) (P <0 .0 5 ) ;结论 :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 ,C myc基因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DU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符合率93.1%,定性诊断符合率89.6%;二维超声可分为均质型与混合型。结论 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有较高的定性诊断率,有利于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31I-MIBG核素显像对肾上腺髓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12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21例嗜铬细胞瘤及15例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后两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结果,并与CT、B超等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肾上腺(包括腺外嗜铬细胞瘤组织)与本底及心肌的摄取比值.结果:131I-MIBG核素显像:嗜铬细胞瘤组11例呈一侧肾上腺区域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为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术后证实为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单侧肾上腺异常放射性浓聚伴全身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术后证实为单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转移),3例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2例仅表现为隐约显影(术前被诊断为正常),本组阳性检出率为90.5%;增生组8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3例双侧肾上腺清晰显影,4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仅隐约显影,阳性检出率为73.3%.摄取比值计算:上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铬细胞瘤组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结论:131I-MIBG核素显像对定位、定性诊断肾上腺髓质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功能检查方法,ROI技术定量分析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鉴别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 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 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和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75~2005年出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14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等临床特点。结果:就149例患者因意外发现肾上腺占位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有43例(28.9%)。临床有典型“三联症”36例(24.2%)。表现为“三联征”症状之一的110例,占73.8%。有血压升高的95例(63.8%),其中表现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85例,占57%。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共58例(38.9%),其中糖尿病患者30例(20.1%)、IFG17例(11.4%)、IGT11例(7.4%)。生化定性诊断阳性率79.3%;定位诊断检查中,B超检查阳性率为94.5%;CT或MRI检查阳性率为97.2%;^131I标记间碘苄胍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90.0%。结论:本研究显示将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必要时行功能试验,对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是必需的。而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同时应加强对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以及早发现复发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提高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2 5例 ,共 2 8个病灶 ,其中 2 5个病灶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3个病灶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即异位嗜铬细胞瘤。 2 4例行B型超声检查 ,17例行CT检查 ,9例行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或MRI征象。结果 声像图特征 :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部分为不规则形有分叶 ,多可见回声明亮的肿瘤边界 ,肿块较小的多为均质的低回声 ,较大的多为实液混合性的高回声。CT表现 :肿块常较大 ,密度不匀 ,强化明显。MRI信号特征 :信号多不均匀 ,T1WI多为低信号 ,T2 WI特征性的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强化。MRI、CT和B超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 10 0 %、95 %和93% ,三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1%、89%和 85 %。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B型超声、CT和MRI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锝[99mTc]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327例肾上腺肿块患者进行99mTc-HYNIC-TOC显像,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1例,其他类型肿瘤216例.结果 327例患者中99mTc-HYNIC-TOC显像阳性86例,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1例.99mTc-HYNIC-TOC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4.0%、93.1%、83.2%、82.6%和83.4%.结论 99mTc-HYNIC-TOC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3例(95.8%)。尿VMA检查24例,阳性23例(95.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2.5%,100%及100%,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血压恢复正常者2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尿VMA检查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及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Ag-NOR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g -NOR的定量检测在肿瘤病理诊断学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Ag -NOR技术 ,对 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作定量检测。结果 正常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核内Ag -NOR数量 (4 .5 0个 /核均值 )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数量 (4 .86个 /核均值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 (10 .0 0个 /核均值 )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用Ag -NOR技术对嗜铬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其在高血压患者中国内报告占 1% ,国外报告占 0 .1% 〔1〕,其中 99%为良性。笔者对 1985年~ 1999年经病理证实的 2 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 ,主要讨论膀胱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心肌病诊断及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2例。年龄 12~ 6 4岁 ,发病年龄多见于 30~ 5 0岁者。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4年。1.2 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 :肿瘤位于肾上腺共 2 2例 (88.0 % ) ,其中左侧 16例 ,右侧 6例 ;腹主动脉旁 1例 ;膀胱 2例。 2例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 ,2 3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通过病史、临床与生化检查 ,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 ,CT检查的目的是提供定位诊断并鉴别良恶性病变。本文对我院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1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CT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35~ 71岁。均有高血压病 ,3例为阵发性高血压 ,8例为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 ,其中 2例伴有代谢紊乱 ,曾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所有病例测定 2 4h尿 3-甲基 - 4-羟基苦杏仁酸 (VMA) ,8例明显升高。 5例行酚妥拉明…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附7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4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典型高儿茶酚胺症状者68例,24 h尿VMA定性检查66例增高,阳性率达89.2%;B超,CT,MRI定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6.4%,97.1%和100%.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共75个,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72例(97.3%)、恶性3例(2.7%).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来明确诊断.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中、术后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55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行临床评价和探讨.方法对55例住院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良性54例,恶性1例,嗜铬细胞瘤体位于肾上腺者47例(髓质增生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临床均有高血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35例(63.6%),持续性高血压20例(36.4%),多数病人诉头痛、头晕.51例行尿VMA检查,异常47例(92.1%).B超检查55例,阳性48例(87.3%);CT检查42例,阳性37例(88.1%).3例术后复发,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原手术区为术后炎症粘连,未见原位生长的嗜铬细胞瘤.结论头昏、头痛是最常见症状;高血压是最常见体征;24h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最常用指标,B超、CT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为根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上腺肿瘤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肾上腺肿瘤超声图像信息,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15例,肾上腺转移瘤2例,嗜铬细胞瘤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髓样脂肪瘤3例,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瘤诊断符合率达86.2%(25/29)。结论超声具有较高的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是肾上腺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小玲 《大家健康》2013,(1):179-18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提出鉴别诊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肿块一般较大(3~5cm),边界清楚而回声较强,形态规则,中心常发生液化坏死,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声显象对16例嗜铬细胞瘤进行了检查,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位于右侧肾上腺7例,左侧4例,5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超声显象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均相符合.文中较详细地描述了嗜铬细胞瘤的声象图表现,并就其超声检查的改进方法、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