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偏肺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儿童中hMPV感染情况,并简要描述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临床症状.方法 采集咽拭子,提取RNA,用设计的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83份咽拭子标本,21份标本为hMPV的RNA阳性标本,感染率25.30%.阳性患者中80.95%表现为高热(≥38.5℃)、咳嗽,28.57%缺氧,61.90%患者被诊断为支气管炎.结论 徐州地区儿童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MPV感染有关;咳嗽、发热是hMPV感染后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乌鲁木齐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致病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因呼吸道感染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和部分门诊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咽拭子标本共209份.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MPV的M基因片段.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用BLAST及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2例阳性标本,占总例数1.0%.将2份阳性标本扩增的hMPV M基因片段进行对比,同源性为83.8%.进一步选取GenBank中与本次扩增目的基因相同的hMPV M基因片段做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提示2例标本可能属于不同的2种基因型.结论 hMPV是乌鲁木齐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在一个流行季节当地可同时有2种不同基因型的hMPV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粤东地区的感染情况及所致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1)应用TemPCR技术对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扩增多种病原体,并应用多重荧光微球技术检测hMPV等病毒核酸;(2)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份标本中hMPV阳性6份(5%),占常见病毒阳性者的24%,占100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阴性患儿的6%。6株hMPV特异性核酸扩增片段核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类偏肺病毒AF371337(NL00-1)株的基因同源性>95%。6例hMPV阳性患儿中,临床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4例、喘息型肺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结论hMPV是粤东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其感染主要引起小儿喘息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肠病毒D68(EV-D68)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中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及门诊年龄1月至14岁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共13 472份咽拭子分泌物,使用EV通用核酸试剂盒进行肠道病毒检测,EV病毒通用核酸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并测序分型。结果在13 472份鼻咽部拭子标本中,EV阳性病例1 222例,阳性率为9.10%,EV-D68感染患儿7例,阳性率0.05%,其VP1扩增序列分离的5株D68均与进化簇1病毒序列具有高同源性,2例与进化簇2有高同源性。结论 EV-D68可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新的主要病原体,感染高峰季节可能在秋冬季节,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洗液临床标本3330份,进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同时提取标本中病毒RNA后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位于hMPVM基因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结果从3330份临床标本中检测到110份hMPV阳性标本,阳性率3.3%。hMPV感染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5:1,其中〈1岁年龄组患儿占46.4%(51/110),1~岁年龄组患儿占11.8%(13/110),2~5岁年龄组患儿占33.6%(37/110),〉5岁年龄组患儿占8.2%(9/110)。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肺炎占的比例最大,为44.5%(49/110);其次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2.7%,25/110);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占10.9%(12/110),其中诊断支气管炎占7.3%(8/110)。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几乎每个月份(除2005年5月和6月)都检出hMPV感染的阳性标本,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而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hMPV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行,于2006年4月为最高峰,阳性检出率为17.1%。110例hMPV感染的临床标本中有6份标本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hMPV和同期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高峰没有重叠。结论hMPV是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感染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博卡病毒(HBoV)的感染情况及病毒基因特性.方法 采集2008年9月- 2009年5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吸取物标本202份,进行PCR扩增来检测HBoVNP-1基因,对VP1及VP2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序列特征并绘制种系发生树,同时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其他12种呼吸道病毒及WU多瘤病毒.结果 202份标本中,6.9%( 14/202)为HBoV阳性,所有阳性患儿的年龄均≤6岁,6月~12月龄患儿感染率最高,为14.3% (6/42);所有感染者均为肺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各月份均有检出;HBoV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85.7% (12/14),其中58.3% (7/12)为3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VP1/VP2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表明13株HBoV均属于Ib簇,同源性分析表明,天津地区HBoV VP1基因与从GenBank下载的Ⅰ型序列比较,核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 99.8%及99.0% ~99.9%.结论 天津地区存在HBoV流行,感染者多为<6岁儿童,HBo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常见,HBoV病毒均属于Ib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可靠的TaqMan-MGB实时荧光RT-PCR方法 ,检测临床样本中人偏肺病毒(hMPV)N基因,以了解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期间上海地区hMPV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为了明确hMPV在儿童ALRTI中的地位,用直接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B型流感病毒,1、2和3型副流感病毒7种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合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及细菌学培养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上海地区ALRTI儿童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检出率为3.86%(24/622),2006-2007年冬季和2007-2008年冬季检出率分别为6.60%(14/212)和1.11%(2/180);hMPV致儿童ALRTI以<5岁儿童多见.该期间上海地区hMPV仅见A2亚型株流行.呼吸道病毒是上海地区儿童ALRTI主要病原,在儿童ALRTI中hMPV感染可能仅次于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结论 hMPV是上海地区儿童ALRTI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偏肺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10年7月~2011年3月,采集成都市3家哨点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302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302份呼吸道标本检测包括偏肺病毒在内的9种呼吸道病毒核酸。[结果]302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72份,核酸阳性率为23.84%(72/302),偏肺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30%(16/302);男、女性别间以及各年龄组hM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年龄组hMPV检出率最高,为8.67%(13/150);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和肺炎的比例最高,84.62%(11/13)的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3月份为偏肺病毒检出高峰,达10.26%(4/39)。[结论]偏肺病毒是引起成都地区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湖南地区小儿呼吸感染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1355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进行hMPV检测,并结合其他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情况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1355份标本共检测出hMPV阳性标本226份,检出率为16.7%;检测出其他病毒阳性标本289份,检出率为21.3%:检测出混合感染的阳性标本54份,检测出率为4.0%两性儿童、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hMPV检出情况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感染hMPV患儿确诊肺炎捡出率为58.8%,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其他病毒检出情况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不同年龄段混合感染检出情况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不同季节混合感染检出情况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 2009年至2010年度儿童感染hMPV的可能性与性别,年龄和季节均无关;感染hMPV患儿临床诊断结果主要是肺炎;其他病毒感染儿童有一定的年龄针对性和季节流行性;混合感染多发于秋季,春季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合肥市某小学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病原学,为疫情发生的生物学病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Real-time PCR)对采集的10份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核酸筛查,检出的腺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普通PCR扩增腺病毒六邻体基因片段以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较并作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其病毒型别。结果 10份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7份标本检出腺病毒核酸,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基因进化树分析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确认该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3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种生境不同蚊种沃尔巴克氏体的分布。方法 利用沃尔巴克氏体的16S rDNA和主要表面蛋白基因(wsp)的wAlbA,wAlbB基因型序列建立PCR检测方法,对不同种类蚊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进行检测,同时利用Mega6.06软件对所获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检测广州市3种不同生境的4种常见蚊,用16S rDNA基因PCR扩增检测小区白纹伊蚊的沃尔巴克氏体阳性率为100.0%,检测公园致倦库蚊的沃尔巴克氏体阳性率亦为100.0%。4种蚊沃尔巴克氏体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0.0%~100.0%。wsp基因的检出有3种情况:仅检出wAlbA或wAlbB基因型,或同时检出wAlbA和wAlbB 2个基因型。经PCR扩增,获得14条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441 bp;14条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wAlbA基因序列长度为351 bp;12条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wAlbB基因序列长度为481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生境不同蚊种的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型存在差异。结论 广州市学校、小区、公园3种生境的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普遍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有wAlbA或wAlbB单感染,也有wAlbA与wAlbB共感染;不同生境不同蚊种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宁市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分布特征。方法:采集14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FV 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Ⅰ、Ⅱ、Ⅲ),腺病毒(ADV),冠状病毒(HCoV)OC43/HKU1、229E/NL63,博卡病毒(HBoV),偏肺病毒(hMPV)检测。结果:从141份鼻咽拭子样本中检测出呼吸道病毒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6%。检出4种呼吸道病毒,其构成比分别为ADV 45.5%、PIVⅡ26.1%、HCoV-229E/NL63 17.4%、IFV A 13.0%。不同性别间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组阳性率最低(6.3%),3~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9.2%)。结论:西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ADV为西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HCoV-229E/NL63是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情况,指导临床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1月-2007年5月间住院的2492例ARI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ions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B型(influenza virus-A,Inf-A;influenza virus-B,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e viru-1,Pinf-1;parainfluenze viru-2,Pinf-2;parainfluenze viru-3,Pinf-3).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检测.结果 送检标本2492例,总病毒阳性率38.6%(961/2492),总阳性检出率与年龄、季节及病种有关[年龄:各年龄组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0%(412/824),43.4%(190/438),30.5%(207/679)和27.6%(152/551),x~2=96.5002,P<0.01;季节:春夏秋冬四季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6.7%(366/784),13.8%(66/478),13.8%(59/428)和58.6%(470/802),x~2=392.3279,P<0.01;病种:各种临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1.4%(30/140),73.7%(14/19),32.0%(8/25),36.9%(598/1620),13.1%(8/61),66.1%(216/327)和29.0%(87/300),x~2=162.1276,P<0.01],与性别无关[男女总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9.0%(588/1508)和37.9%(373/984),x~2=0.2962,P>0.05],其次为hMPV 20.6%(198/961).RSV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12-3月份,以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50.2%(164/327)最高,hMPV全年均可检出,冬季检出率13.2%(106/802)最高.结论 RSV和hMPV是苏州地区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对RSV和hMPV感染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 165例样本检出RSV阳性标本315例,检出率为27.04%,1岁以下患儿占64.1%;hMPV阳性76例,检出率为6.52%,1岁以下患儿占63.15%;RS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第一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为检出高峰,hMPV的检出高峰在3-4月;RSV感染病例气促的发生率高于hMPV感染病例(P〈0.05),发热、喘息、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两种病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hMPV感染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转氨酶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同以散在肺部实变或间质病变为主,鲜有累及大片肺叶及胸膜。14例患儿同时存在RSV及hMPV感染,混合感染率1.20%(14/1 165)。RSV及hMPV协同感染患儿发绀几率较单一RSV感染患儿高(P〈0.05),白细胞升高几率大于单一感染者(P〈0.05),而喘息、气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转氨酶、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与单一RSV或hMP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hMPV感染患儿的发热率高于单一RSV感染或两者协同感染患儿(P〈0.05)。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病例间病程、住院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及hMPV均是引起长沙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流行季节相近,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临床上难以鉴别。RSV感染较hMP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气促,而hMPV感染则相对更易出现发热症状。混合hMPV感染可能有加重RSV感染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马均  李丽红  孙利炜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25-2827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5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0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样本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HboV NS1基因检测。随机选取8例HBoV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将测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和HBoV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7例标本共检测出44例HBoV阳性,阳性率为4.37%,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患儿人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2/155)、5.71%(2/35)、8.70%(2/23)和4.79%(38/794)。HboV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年龄分布为1岁以下39例,占88.64%;1岁以上5例,占11.36%;男女性别比值是1.75∶1;临床表现咳嗽伴喘憋占97.56%,咳嗽伴腹泻占34.14%,入院时体温升高占54.55%,肺部听诊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者占95.12%,X线胸片片状影占87.80%,病程平均为13.79天。结论:人博卡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HboV所致呼吸道感染部位多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以1岁以内婴儿为主。  相似文献   

16.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but the age-related incidence and effect of hMPV in unselecte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have not been evaluated. We studied a cohort of 1,338 children <13 years of age throughout 1 respiratory season in Finland during 2000-2001. We examined children and obtained a nasal swab for viral detection at any sig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hMPV was detected in 47 (3.5%) of the 1,338 children. The age-related incidence of hMPV infection was highest (7.6%) in children <2 years of age, in whom hMPV accounted for 1.7% of all infections during the season. During the epidemic peak, hMPV caused 7.1% of al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the cohort. Acute otitis media developed in 61% of hMPV-infected children <3 years of age.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effect of hMPV in the community is greatest in children <2 years of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