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ICU病人肺部感染发病率是普通病房病人的12.78倍,是导致病人住院日延长、治疗费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1].分析ICU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并控制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肇霞 《中外医疗》2011,30(32):165-165
ICU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地,近年来,ICU病房的感染率远远超过了普通病房,使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针对医院ICU病房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的重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ICU病房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了解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帮助,我们对5年间ICU病房院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的348株病原菌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院ICU病房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病房7例病人2008年1月4~18日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8年1月在ICU病房15 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胡飞燕 《吉林医学》2012,33(3):621-622
目的:探讨层流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层流ICU病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层流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士行为,ICU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标准化,是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的科室,特殊的疾病及先进的监测与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使ICU院内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感染而导致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其它科室.所以ICU应严格技术操作和隔离消毒措施,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的方法之一.现将我们在ICU病房护理工作中的一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鹏 《微创医学》2006,25(3):563-566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先进的设施,但也造成了一些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据报道,外科ICU的医院感染率(15.9%)明显高于普通病房(5.4%)[1],北京某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检测资料表明,ICU院内感染率高达到50%以上,甚至达100%[2],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3].医院内感染不仅会引起病人病情的恶化,还会造成病人治疗费用的上涨,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可见ICU病房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分析,阐述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ICU院内感染初步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ICU(重症监护病房)内都是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正常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有害物质易侵袭诱发感染。降低ICU院内感染率,对减轻患者病痛,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期有重要意义。现对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CU病房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临床特点,探讨其致病微生物的新特点及其治疗途径.方法 观察177例院内感染的分布情况、致病微生物种类、耐药性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ICU病房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在ICU病房内耐药菌明显增加,β-内酰胺酶(ESBL)阴性菌较普通病房增多,真菌感染率和院内感染率有明显上升.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使用能诱导或加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以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进一步加强ICU病房的管理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因为人院的病人病情较重,免疫能力下降及损伤性检查较多容易导致感染加剧,这个问题比普通病房更加严重,和后天感染、致病性细菌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现象日益突出[1].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该领域,医院感染控制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2].对于重症患者,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住院治疗时间,增加医疗保健费用,更主要的是会使病情恶化,增加患者死亡率[3].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综合性ICU,几乎和临床各科疾病有所联系.病房总面积约65平方米,两个病房,一个比较狭小的房间,空气流通不畅,极大增加感染几率.经过预防和保健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不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现在医院感染控制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加强针对ICU院内感染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总结各种方法、效果和体会.方法:对综合ICU现有12张床位的各类危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随机抽取,作前瞻性、目标性、及回顾性监测分析.结果:综合性ICU病人获得院内感染后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同时增加死亡率.结论:针对感染因素,及可引起感染的环节,制定完善的感控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ICU监护室是医院主要科室之一,主要集中了全院危重症患者,由于患者普遍存在自身免疫低下、抵抗力差、接受侵入性诊疗多,监护措施多、使用广谱抗生素大、时间长等特点,其院内感染率比普通病区高,致使院内感染发生率在ICU相对增高”。可见ICU病室的感染控制是十分重要,当前,医院感染控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更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ICU监护室由于其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加之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个人治疗等,使ICU病人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病房。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室的工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以及人工鼻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拦截效果.方法:使用人工鼻前后,计数ICU负压病房空气中菌落株数并比较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而研究人工鼻对ICU医院感染细菌扩散的拦截作用.结果:使用人工鼻前后计数ICU负压病房空气中菌落株数及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作用以及对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拦截效果显著,对于预防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小华  白丽  张海霞 《吉林医学》2012,33(11):2431-2432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效果。方法:在原有的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及护理中,对院内感染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基础的预防性措施,从根源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使ICU的院内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对ICU患者院内感染首先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结合正确的护理能够明显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无缝隙衔接的方法,阐述急诊救治过程中无缝隙衔接技术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346例和实验组372例,并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6.
ICU病人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吕立文  熊滨  任咏薇 《广西医学》2000,22(5):1063-1064
经皮中心静脉插管(CVC)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与之有关的感染即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感染(CVC-RI)也明显增加.现对1998年1月~2000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ICU及各专科ICU病房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情况作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识别高危患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内科抢救室鉴别病人潜在风险的能力及MEWS作为可视工具用于早期激活评估及专科病房抢救室、ICU人住的可行性,分析2008年1~12月我院急诊内科抢救室收治的1073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及意识资料,计算每个患者的MEWS,研究的基本终点是ICU的入住、专科病房抢救室的入住、心肺复苏及死亡.结果,MEWS≥7分的患者全部被收住专科病房抢救室及ICU,10例患者被收住ICU、534例患者被收住专科病房,其中198例患者被收住专科病房抢救室,心肺复苏22例,死亡22例.MEWS≥7分与患者ICU的人住、专科病房抢救室的人住及死亡率密切相关,MEWS≥7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MEWS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分诊工具和床旁工具.  相似文献   

18.
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由于其收治病人的特殊性,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而院内感染不仅会引起病情恶化,延长病人住院时间,还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巨大浪费,甚至直接影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因此控制和预防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敏监测变化趋势,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ICU内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鹏 《医学文选》2006,25(3):563-566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先进的设施,但也造成了一些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据报道,外科ICU的医院感染率(15.9%)明显高于普通病房(5.4%),北京某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检测资料表明,ICU院内感染率高达到50%以上,甚至达100%,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医院内感染不仅会引起病人病情的恶化,还会造成病人治疗费用的上涨,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可见ICU病房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分析,阐述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