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六价铬[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设Cr(Ⅵ)、GSH单独作用组、联合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在2、4、8、16、32和64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与Cr(Ⅵ)处理浓度呈负相关(r=-0·910)。仅浓度为20μmol/L的GSH对Cr(Ⅵ)诱导的细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Cr(Ⅵ)+GSH联合组的生存率与Cr(Ⅵ)不同浓度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GSH可能对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有或无caspase抑制条件下,对Cr(Ⅵ)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依赖性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将L-02肝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Cr(Ⅵ)处理组、Z-VAD-fmk预处理组[Z-VAD-fmk预处理细胞1h,加入Cr(Ⅵ)]、NAC预处理组[NAC预处理细胞1h,加入Cr(Ⅵ)]、联合预处理组[Z-VAD-fmk和NAC分别预处理细胞1h,加入Cr(Ⅵ)],Cr(Ⅵ)终浓度为20μmol/L,处理6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和通透性转运孔(PTP)的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及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终浓度20μmol/L的Cr(Ⅵ),处理6h,可诱导细胞凋亡,在有或无caspase抑制条件下,NAC均明显减轻了Cr(Ⅵ)引起的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PTP孔开放(P<0.05),使细胞DNA损伤程度减轻(P<0.05),从而对细胞凋亡有明显拮抗作用(P<0.05),但与非caspase抑制条件下相比,caspase抑制条件下NAC的保护效果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有或无caspase抑制条件下,NAC对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拮抗作用,caspase在该凋亡过程中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六价铬(D(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2、4、8、16、32、64、128、256、512μmol/LCr(Ⅵ)溶液作用于L-02肝细胞培养12h,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指数以及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选取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5个D(Ⅵ)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浓度D(Ⅵ)对肝细胞中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结果在2~512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指数与G(Ⅵ)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933);在4~32μmol/L Cr(Ⅵ)浓度范围,染毒组肝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含量以及ATP/ADP比值随Cr(Ⅵ)染毒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E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L-02肝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影响和HQ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HQ(0,5,10,20,40,80,160和320μmol/L)作用24 h后L-02肝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Q染毒后的细胞凋亡状况。结果HQ在0~80μmol/L的染毒剂量范围内,对L-02肝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当HQ染毒剂量超过160μmol/L时,L-02肝细胞的存活率则明显地下降(P<0.01)。10,20,40,80,160和320μmol/L组L-02肝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状条带,并且随着HQ染毒剂量增加而渐趋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Q各染毒剂量组(5,10,20,40,80,160和320μmol/L)作用24 h后均可引起L-02肝细胞的调亡,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此外,还可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结论HQ在体外能够诱导L-02肝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价铬(Cr(VI))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2、4、8、16、32、64、128、256、512μmol/LCr(VI)溶液作用于L-02肝细胞培养12h,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指数以及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选取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5个Cr(VI)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浓度Cr(VI)对肝细胞中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结果在2~512μmol/LCr(VI)处理浓度,Cr(VI)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指数与Cr(VI)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933);在4~32μmol/LCr(VI)浓度范围,染毒组肝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含量以及ATP/ADP比值随Cr(VI)染毒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E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VI)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在细胞水平探讨六价铬[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及microRNA谱系的改变.方法 实验中设计不同的Cr(Ⅵ)浓度梯度,选择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观察,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L-02肝细胞活力,用荧光探针DCFH-DA观察L-02肝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L-02肝细胞中多个毒物特异性microRNA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5μmol/L浓度的Cr(Ⅵ)是L-02肝细胞70%存活的临界值,在各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4.15%、81.44%、74.25%和68.04%.5μmol/L浓度的Cr(Ⅵ)处理L-02肝细胞8 h可诱发最强的氧化应激状态,ROS相对荧光值达169.2%.在氧化应激最高点检测到的microRNA改变是:miR-370、miR-let-7和miR-125b表达上调,miR-122和miR-137表达下调,miR-298和miR-1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属毒物Cr(Ⅵ)可诱导L-02肝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并出现特征性的microRNA表达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凋亡及Bax、Bcl-2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02肝细胞分别暴露于含0(对照)、50、100、150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基中暴露24 h。采用MTT法检测L-02肝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02肝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Bax、Bcl-2 m RNA相对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L-02肝细胞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L-0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凋亡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L-02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凋亡率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L-02细胞中Bcl-2、Bax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1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Bcl-2 m RNA/Bax m RNA值也较高,而15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Bcl-2 m RNA/Bax m RNA值及50、15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Bcl-2蛋白/Bax蛋白值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钠可抑制L-02肝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Bcl-2家族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竹荪多糖对亚砷酸钠致人胎肝(L-02)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不同浓度[0(对照)~80μmol/L]亚砷酸钠和[0(对照)~160μg/ml]竹荪多糖+10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液中暴露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设对照(培养基)组、亚砷酸钠(10μmol/L)组、竹荪多糖(80μg/ml)组和联合处理(10μmol/L亚砷酸钠+80μg/ml竹荪多糖)组,暴露24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细胞色素C(Cyt-C)水平和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活力及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2.5和5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外,10~8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L-02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L-02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40、80和160μg/ml竹荪多糖联合处理组L-02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80μg/ml竹荪多糖的拮抗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和联合处理组L-02细胞培养液中MDA和Cyt-C的水平升高,T-SOD、CAT及GSH的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竹荪多糖组L-02细胞培养液中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亚砷酸钠组比较,联合处理组和竹荪多糖组L-02细胞培养液中MDA和Cyt-C的水平降低,T-SOD、CAT及GSH的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和联合处理组L-02细胞胞内Caspase-3的活力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竹荪多糖组L-02细胞细胞内Caspase-3的活力无明显变化。与亚砷酸钠组比较,联合处理组和竹荪多糖组L-02细胞内Caspase-3的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和联合处理组L-02细胞胞内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竹荪多糖组L-02细胞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亚砷酸钠组比较,联合处理组和竹荪多糖组L-02细胞胞内Bax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竹荪多糖组L-02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钠可以诱导L-02细胞氧化应激,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发挥毒性作用;竹荪多糖可以通过抑制上述机制,拮抗亚砷酸钠所致L-02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氢醌(HQ)对L-02肝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5、10、20、40、80、160和320gmol/L的HQ作用24h后对L-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利用万能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HQ染毒之后L-02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摄影成像;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浓度HQ染毒24h后L-02肝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观察HQ对L-02肝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在0~80μmol/L浓度的范围内染毒24h后,HQ对L-02肝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浓度≥160μmol/L时,染毒24h后,存活率则明显下降(P<0.01),LDH漏出率、ALT和AST活性均有随着HQ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160和320μmol/L组LDH漏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但ALT和AST活性只在32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才有明显增加(P<0.01)。此外,160和320μmol/L组L-02肝细胞的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HQ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膜而对L-02肝细胞产生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株(L-02)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用不同浓度NaAsO2(50,100,150 μmol/L)染毒L-02肝细胞24 h,MTT法检测NaAsO2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L-02肝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钼酸铵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法检测DNA损伤. [结果]NaAsO2作用L-02肝细胞24h后,50、100、150 μmol/L浓度NaAsO2组的L-02肝细胞存活率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反应关系;100、150μmol/L浓度NaAsO2组ROS生成量显著增多(P<0.01);50 μmol/L的NaAsO2即可引起出现彗星现象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拖尾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NaAsO2对L-02肝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引起L-02肝细胞内ROS增多和CAT活性降低,引起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