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高血压组(n=29)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组(n=31),以2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以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的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IR组的血清胰岛素、MCP-1、HOMA-IR、HOMA-islet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FPG、TC、LDL-C、血清胰岛素、HOMA-IR、HOMA-islet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HOMA—islet、血清MCP-1水平较健康老年人和老年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患者均明显增高,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代偿性胰岛p细胞功能增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FPG、TC、LDL-C、血清胰岛素、HOMA—IR、HOMA-islet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8细胞功能与老年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A组)和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B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C组),检测3组血脂、血尿酸、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G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A,B组患者血脂水平、血尿酸水平、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高于c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c组(P〈0.01);上述指标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老年高血压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T)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IR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IR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和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单子福辛普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组服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降压幅度较对照组大。结论:使用福辛普利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R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 (EH)病病人的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H)。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 6 0例、老年对照组 6 0例测定空腹及餐后 2h血糖 (BG)、胰岛素 (Ins)、C肽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空腹胰岛素 :高血压组为 12 8± 6 3mU/L ,对照组是10 1± 3 2mU/L ;胰岛素敏感指数 :高血压组 - 4 1± 0 5 ,对照组 - 3 5± 0 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杨艳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61-536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功能变化。方法检测CHD 137例、EH 152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空腹和服糖2h后HbAlc、血糖、胰岛素、C-肽,并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EH患者的HbAlc、空腹及服糖2h血糖、胰岛素、C-肽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 CHD、EH患者存在HbAlc增高,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HI)、高C-肽水平,IR拟处于核心地位,是多种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三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合并DM组)21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糖及血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观察指标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厚度,并计算Crouse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者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超声能很好反映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 (IR)的情况。方法  4 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 (组 1) ,2 1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 (组 2 )、1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 (组 3)及 2 6例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C肽、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 (Apo)A1及ApoB。 结果  3组患者的SBP、DBP、FBG、FINS、TG、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下降(P <0 .0 5或P <0 .0 1)。组 1、组 2的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 2、组 3的TC及LDL C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HDL C、ApoA1仅在组 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5 )。组 2与组 1比较 ,SBP、DBP、FINS及C肽有所升高 ,但仅SBP、DBP有统计学意义。组 3与组 1比较 ,TG、TC、LDL C差异显著。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 ;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 ,IR、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冯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1):1591-1594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片,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餐后C肽、空腹胰岛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强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德谷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降糖方案在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方案,试验组采用德谷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方案,均治疗12周。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空腹血糖值(FPG)、空腹血清C肽值(FCP)、餐后2 h血清C肽值(2h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水平,以及基础胰岛素使用量、降糖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HbA1c、FP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1),但两组间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FCP、2hPCP值均高于对照组,但试验组HOMA-IR值低于对照组(t=8.757、23.760、6.998,均P <0.01);试验组基础胰岛素使用量、BMI值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收治的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患者39例进行分析,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变化。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空腹C肽、餐后C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对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61例,给予替米沙坦降压,对照组61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 C 肽、C 肽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试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治疗6个月后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下降,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这样的改善在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分组,观察空腹血耱(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空腹C肽、餐后C肽及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这些参数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较高,体质指数(BMI)、FINS、PINS、空腹及餐后C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E(ApoE)、IR均显著升高,ISI显著下降,与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FBG、P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血压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检测在诊治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86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及36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C肽(CP)等指标的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3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TG、Tc、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S、CP、IR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IRI明显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1、2],胰岛素抵抗现象(IR)或高胰岛素血症(HIS)是高血压病(EH)的重要特征,IR与高血压及糖、脂代谢异常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EH患者和正常人在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同时,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载脂蛋白等因素,对比分析拟对EH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及与血糖、血脂代谢关系作初步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高血压组:48例住院EH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EHⅠ期14例,Ⅱ期34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54±14岁;体重指数(BMI)23.46±2.55kg/m2。…  相似文献   

15.
苏工  叶平  张诚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9):769-771
目的 探讨苯扎贝特对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各代谢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55例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苯扎贝特组28例给予缓释硝苯地平、苯扎贝特并饮食控制;对照组27例给予缓释硝苯地平、安慰剂并饮食控制。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体质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尿酸水平等变化。结果 2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苯扎贝特组治疗后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苯扎贝特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升高(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苯扎贝特有可能改善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多种代谢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糖尿病疾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疾病患者为检验观察对象,设置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置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进食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岛素、C肽水平比较,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与进食后2h胰岛素、C肽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进食后1h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验,可明确判断患者血糖状况和不同时间段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可为疾病发展状况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将其应用于疾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C肽水平的情况,并随访胰岛素治疗后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35例患者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血糖控制理想。结论: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不仅能较好控制血糖及明显降低HbA1C,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抽选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诊的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水平;以血糖检测及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单一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糖检测及临床综合诊断,观察组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75例确诊为糖尿病(占比93.75%)。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可为掌握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提供可靠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贵州航天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C肽及胰岛素水平、左室射血分数、一氧化氮、内皮素-1。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空腹及餐后1 h、2 h、3 h血清C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餐后2 h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空腹及餐后1 h、2 h、3 h血清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餐后2 h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一氧化氮均较治疗前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内皮素-1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一氧化氮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内皮素-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保护胰岛β细胞,提高血清C肽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实验前均进行饮食指导,实验期间常规用药不变。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观察组进行抗阻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lns)、血脂、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BG、HbAlc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BG、2hBG、HbAI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ins、2hIns、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ins、M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抗阻训练在调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