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依托度酸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pH值4个方面对依托度酸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灌流速度和一定范围内的pH值(5.4~7.4)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影响显著;一定范围内的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82 7±0.003 8)、(0.077 5±0.004 5)、(0.073 3±0.006 4)、(0.064±0.009 3)min-1。结论依托度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依托度酸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2.
硫酸沙丁胺醇大鼠在体肠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法进行动力学试验,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方面对药物在体内的各个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回流介质pH值等的影响,在分肠段试验中,吸收速率常数Ka(1/h)依次为十二指肠0.052,空肠0.046,回肠0.042,结肠0.030,结肠的吸收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在pH5.4~7.8回流介质中吸收无显著差异,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体内各肠段均有吸收,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适于制成Tlag<5 h的口服迟释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酮洛芬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酮洛芬的含量,从药物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3个方面考察酮洛芬的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利用质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酮洛芬浓度在1.4~9.8 mg/L范围内,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段和结肠段的K_a和P_(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段的K_a和P_(app)值较小,但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K_a和P_(a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灌流速度下,K_a和P_(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洛芬主要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进入体循环,在全肠道吸收均较好。随着灌流速度的增加,K_a和P_(app)值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在大鼠中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以HPLC法测定辛伐他汀和酚红在肠回流液中的浓度,观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3个因素对辛伐他汀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397、0.0342、0.0316、0.0282/h。在pH5.0~7.4范围内药物吸收不受pH值影响。结论:辛伐他汀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适于制备日服1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5.
赵丽华  王玉鹏 《中国药房》2008,19(19):1469-147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回流实验,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方面对辛伐他汀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辛伐他汀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分别为0.03365、0.03190、0.02942、0.02563h-1。辛伐他汀在1.0~20.0μg·mL-1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呈线性关系;在pH5.0~7.4内药物吸收不受pH值影响。结论:辛伐他汀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适于制备日服1次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6.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 ,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 3方面对尼莫地平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尼莫地平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 ,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87、0 0 6 2 0、0 0 5 97、0 0 4 89h-1。在 4 8~ 14 3μmol·L-1浓度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 pH 5 0~ 7 4内药物吸收不受 pH值影响。 结论尼莫地平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 ,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适于制备日服 1次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法,以灌流液中剩余药物浓度为指标,考察普拉克索(1)在不同吸收部位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pH、不同药物浓度对1全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h-1)分别为:十二指肠0.295、结肠0.513、回肠0.480 h和空肠0.808 h.药物在大鼠全肠道内的吸收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药物浓度和pH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性影响.1在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采用大鼠在体胃灌注法,以胃灌注液中药物前后浓度变化计算1在胃部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几乎不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的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分别研究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吸收部位、不同灌流速度以及胆管结扎与否对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和胆管结扎与否对雷帕霉素微乳的吸收百分率(P%)、吸收速率常数(Ka)以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灌流速度和大鼠肠段不同吸收部位对P%、Ka以及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回肠的P%、Ka和Papp值显著大于其余各肠段(P<0.05),结肠段吸收参数值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P<0.05);同等药物质量浓度下,自微乳化制剂的肠吸收参数值显著高于市售口服液制剂。结论: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吸收速率常数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和大鼠肠段不同吸收部位有关(P<0.05)。胆汁排泄和胆汁分泌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影响药物肠道吸收。药物在大鼠小肠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吸收,RAPA微乳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其中回肠吸收最好,且全肠吸收效果优于市售雷帕霉素口服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 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 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无显著性影响。灌流速度及5-ASAm PEG分子量在考察范围内对K_a及P_(app)具有明显影响。结论5-ASA-m PEG修饰物在全肠道均有吸收,无明显吸收特定部位,初步判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5-ASA-m PEG分子量提高,其肠道吸收呈下降趋势,表明PEG修饰能够抑制5-ASA的肠道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