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春芳 《职业与健康》2013,29(2):155-157
目的 及时掌握和分析近10 a上海市虹口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和发展动态,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辖区内职业病报告卡进行核对、汇总,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01-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共发生职业病61例,其中,男性53例,占86.89%;女性8例,占13.11%.职业病发病种类相对集中,其中尘肺28例,职业性皮肤病17例,职业中毒10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5.9%、27.9%和16.4%.平均发病年龄48.15岁(18 ~78岁);发病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次是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尘肺和职业性皮肤病是2001-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主要职业病,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对尘肺病和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是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湖北省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合理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2012年全省职业病报告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省共报告各种职业病新发病例4 135例,2010-2012年年均发病人数(798例)为2006-2009年的(435例)1.83倍,增长率达83.00%;居前3位依次为尘肺病(84.01%)、职业中毒(10.52%)、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32%);地区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黄石市(42.56%)、宜昌市(16.32%)、襄阳市(9.38%);行业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煤炭(64.76%)、机械(6.29%)、冶金(5.05%)行业;企业经济类型以私有经济(49.19%)、国有经济(44.91%)为主,大型企业多见(46.02%).结论 湖北省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应重点加强尘肺病的防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为做好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浦区2002-2013年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进行逐份核校,对职业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期间报告新发职业病404例,患者年龄(38.69±13.60)岁(18~79岁);男性317例,女性87例,男女比例3.64∶1.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148例,36.63%)、尘肺(102例,25.25%)和职业中毒(81例,20.05%),职业性皮肤病接害工龄中位数为1.33年,尘肺和职业中毒的接害工龄分别为(11.44士6.38)年和(5.92±4.55)年.新发尘肺类型前四位依次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矽肺(分别占55.88%、13.73%、10.78%、8.82%).硫化氢中毒、慢性苯中毒分居急、慢性职业中毒首位(13/48、32/33).病例分布行业中化工、建材、轻工和机械位居前四位(发病例数依次为87、86、81、77);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170例)和集体企业(80例)为主;规模多集中在小型(316例)企业. [结论] 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呈现发病年轻化和发病工龄短的趋势,职业性皮肤病、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需重点防控职业病,硫化氢、苯及苯系物、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矽尘是青浦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对小微私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兰州市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预测今后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支持。方法以兰州市各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后填报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和“尘肺病例报告卡”为依据,从职业病种类、行业分布和患者工龄、年龄等方面对兰州市2006—201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共报告确诊职业病患者41例,平均发病工龄为(18.1±10.3)年,其中职业性眼病22例,居第一位,占53.7%;其次为职业中毒18例,占43.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3.4%;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结论兰州市近6年主要职业病种为职业性白内障和职业中毒,职业病防治重点应放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扬州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 方法 对全市2006-2013年的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32种246例,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42.3%、26.4%和19.5%。尘肺病以电焊工尘肺、矽肺、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于机械、煤炭和石油行业。6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有59例(90.8%)为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于化纤、机械和煤炭等行业。急性中毒10起13例,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苯中毒以及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为慢性中毒病例的主要类型,病例主要分布于机械和轻工行业。 结论 尘肺病、噪声聋和苯、铅等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为扬州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机械、化纤、煤炭等行业应列为重点监管行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9年-2011年无锡市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 2009-2011年无锡市职业病发病623例,包含6大类,其中以尘肺(518例)、职业中毒(29例)、职业性眼病(37例)及职业性皮肤病(22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慢性中毒为主;地区分布以江阴市、宜兴市及锡山区为多,其余各区亦有发生;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企业性质以轻工、建材、化工、建设、船舶、机械等行业为主.结论 无锡市近三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防治策略参考。方法使用EPIDATA统计软件,对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及职业病更正报告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闵行区职业病发病报告呈下降趋势,2007年为报告发病高峰期。报告发病职业病主要病种依次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和尘肺。其中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为硫化氢中毒,并且中毒死亡人数较多。结论结合闵行区企业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加强监测和监督,加大工作环境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力度;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闵行区1966-2004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等特征。结果39年来闵行区共计发生1821例职业病,其中,尘肺病例798例,居第1位,占职业病总病例的43.82%;职业中毒435例,占职业病总病例的23.8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1441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2岁,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和铅。结论尘肺和职业中毒是该区的主要职业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是易引起这几类职业病发病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淄博市某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4年淄博市某区职业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淄博市某区共报告职业病357例,主要职业病病种是尘肺病,占64.15%,其次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74例、职业中毒44例,分别占20.73%、12.32%。2007年报告患者数最多,2009—2010年明显减少,2012年又增多。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59岁,工龄以20年居多。职业病行业分布的前两位为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占31.65%和29.41%。经济类型以国有经济为主,占82.07%。结论该区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职业病危害为尘肺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