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口服缓控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特定年龄儿童的需求相匹配,是目前药物剂型研发的热点。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现状及儿童可用的上市口服缓释制剂药品品种情况,对儿童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为中国儿童用药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曾雪芳  李卫中 《今日药学》2008,18(2):20-21,19
本文首先介绍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及其特点,然后按照释药机制综述了定时、定速、定位3种类型的口服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综合论述,为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全面收集掌握近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资料与结果,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类型、体内释放评价、体外释放评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主要侧重点在于制剂加工生产工艺和体外释药性等方面,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体内释药特性和药动学过程等生物药剂学方面的研究涉及比较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和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起步。因此,需要全面扩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持续拓展研究空间,以提升我国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研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是近年来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注册申报量也逐年递增,目前已有多种药物的口服缓控释制剂获准上市。国内缓、控释制剂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研究者对相关领域认知的深入,以及制剂新辅料和新设备的广泛应用,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工作逐渐趋于完善,产品的质量也更趋稳定。但从相关研究文献以及注册申报资料中反映的情况来看,部分缓、控释制剂品种的研发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另外,国内目前对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也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本文结合研发和审评工作实践,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总体思路、体外释放度以及体内外相…  相似文献   

6.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试验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对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究近年来有飞跃的发展,这类制剂有以下的特点:(1)能保证治疗指数窄的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对半衰期短的药物,可以避免多次用药,使用方便。(3)血药浓度平稳,避免了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4)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  相似文献   

7.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介绍口服缓/控释制剂类型及各种制剂备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90年代以来,口服缓/控释制剂类型及各种制剂制备技术分别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目前制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技术日益增多,研究开发品种亦较多,但上市品种还不多。  相似文献   

8.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能降低血浆药物浓度波动,减少给药次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而且能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使用方便,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体外释放度实验是筛选缓释、控释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长效作用是通过延缓吸收而达到,所  相似文献   

9.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剂型方面综述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阐述我国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相对滞后,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是顺应现代医疗需要的新剂型,有很多显著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栾芙蓉  蒋琳兰 《医药导报》2008,27(5):562-564
随着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微型包囊与微型成球技术、脂质体、微乳等缓控释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得到应用。缓释片、控释液体制剂、缓释干混悬剂等新剂型的研究日渐深入,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工艺简便、易于放大生产的吲哚布芬缓释微丸。方法结合流化床的底喷技术与液相层积法进行空白丸芯上药制备载药微丸,以新型水分散体Kollicoat~SR30D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考察包衣处方因素、热处理条件和释放介质等因素对释放度的影响。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衣膜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探讨致孔剂对衣膜孔隙度的影响机制。初步考察微丸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推测其体外的释放机制。结果吲哚布芬缓释微丸圆整度良好,包衣膜光滑完整,载药质量分数约为50%,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均能保持稳定的释药特性。致孔剂的添加能够增加衣膜内部的孔容及孔隙数量,从而显著增加膜层的比表面积。微丸体外释药机制符合一级动力学。结论所制得的吲哚布芬缓释微丸释药平稳、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13.
树状大分子是一类高度枝化的单分散性大分子,其内部结构呈疏水性,外表面呈亲水性,可称为“单分子胶束”。本文在简介树状大分子的发展及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特点及其与药物的结合方式。目前,树状大分子在介导药物靶向传递及基因转染等方面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是一种颇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马尼地平缓释微丸胶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喷雾包衣制备载药微丸,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缓释材料进行缓释包衣.采用单因素筛选法,考察包衣液的比例、包衣增重、溶出介质等因素对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主药含量,并计算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为7∶...  相似文献   

15.
刘阿敏  丁斌  王磊  李德刚  李晓祥 《安徽医药》2015,19(11):2069-2073
目的 研制盐酸他喷他多12 h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HPMC与CMC-Na为混合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以单因素试验法对缓释片释放因素进行考察,通过f2相似因子与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进行评价,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将自制缓释片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最优处方以HPMC K15M和CMC-Na作为混合骨架材料,质量分数各占总质量的40%和12%,乳糖作为致孔剂,质量分数占总质量的12%,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质量分数占总质量的11%.制备的盐酸他喷他多缓释片释放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曲线,释药机制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自制缓释片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行为相似度较高.结论 制得的盐酸他喷他多缓释片有良好的12 h体外释药行为,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行为接近,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效兵  王贺  王辉  柏俊 《安徽医药》2007,11(9):776-777
目的建立格列齐特缓释片的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蓝法,以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 in-1,照分光光度法检测,测定波长226 nm。结果格列齐特2.04~20.40 mg.L-1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1.07%(n=12),与国外上市的同规格产品D iam icronMR一致。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Major progr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eral sustained-release system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as evidenced by the regulatory approval and market launch of several new products. Both the availability of novel carrier materials and the advances in method of fabric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these commercial successes. With the formulation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biologics, new delivery systems have also been evolved specifically to address the unmet needs in the parenteral sustained release of proteins. In this review paper, different new carriers system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ir applications to biologicals.  相似文献   

18.
Major progr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eral sustained-release system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as evidenced by the regulatory approval and market launch of several new products. Both the availability of novel carrier materials and the advances in method of fabric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these commercial successes. With the formulation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biologics, new delivery systems have also been evolved specifically to address the unmet needs in the parenteral sustained release of proteins. In this review paper, different new carriers system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ir applications to biologica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阿立哌唑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立哌唑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形态和体外释放度.结果 所得微球的载药量为20.28% ±0.38%,包封率为81.12%±0.02%,平均粒径为19.38 μm,形态圆整,30 d的体外累积释放度达88.73%.结论 所得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与包封率较高,具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得灯盏花素缓释片,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研究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以及辅料和加速稳定性试验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制得的灯盏花素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符合缓释片质量标准中的释放度标准要求。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规律。结论制备灯盏花素缓释片缓释效果明显.方法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