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丹  徐姗  王林晓 《中国药房》2016,(8):1036-1040
目的: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用药频度(DDDs)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342例住院CA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统计、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选入的342例住院CAP患者中,320例患者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查,总微生物送检率为93.57%;痰培养和血培养病例共67例检出病原菌,阴性率20.18%;338例患者(98.83%)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余4例拒绝抗感染治疗。我院选用的经验性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50.07%)、喹诺酮类(35.70%)和大环内酯类(9.80%)。住院CAP患者以二联用药为主,在二联用药中以头孢菌素类联合喹诺酮类最为多见,共计178例次(占53.61%)。治疗期间,共有17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3%。结论:我院住院CAP患者微生物学检查的送检率较高,但培养结果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辩证分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单用或联用为主,基本符合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
洪笃云  马迪  洪燕萍 《中国药房》2012,(14):1270-1272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某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378例CAP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的CAP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多有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平均为2.35种,药敏试验率为70.11%,抗菌药物种类应用例数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该院CAP患者的临床治疗用药存在着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β-neumonia,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肺炎链球菌可能仍是CAP最重要的病原体,且耐药肺炎链球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非典型病原体发生率和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这些都给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各国CA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几乎都提到了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经验性治疗,并且世界各地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表明,依据指南迟早做经验性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护理费用、住院时间、可能产生的抗菌药物的耐药倾向,降低死亡率。虽然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谱,但与传统的快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有矛盾,且国内、外的一些关于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还有待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序贯治疗,对照组使用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静脉给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2.7)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2.9)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潘莉丽  叶云 《中国药房》2011,(38):3580-3582
目的:评价我院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特点及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所有糖尿病合并CAP患者的病历,以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评价指标,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最高的为喹诺酮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含加酶抑制剂)。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21%。DUI为0.9~1.1的有17种,占60.71%;DUI<0.9的有5种,占17.86%;DUI>1.1的有6种,占21.43%。结论:我院糖尿病合并CAP患者抗感染治疗以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为主,临床效果肯定,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药物频繁换药、日剂量及给药频次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1年每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数据,对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抗菌药物总DDDs的1/2,头孢菌素类中又以第3代头孢菌素的DDDs最高;大环内酯类的使用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氟喹诺酮类与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s、AUD和销售金额构成比逐月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欧阳小青  蔡德  魏敦灿 《中国药房》2011,(26):2433-2435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CAP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CAP患者中,入院4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有96例(占96.0%);共涉及8类54种抗菌药物,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达135频次(占51.7%),其次为喹诺酮类,共57频次(占21.8%);联合用药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占51.0%)。结论:我院对CAP的诊疗基本符合"CAP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规范,但在品种选择、应用时机及联合用药方面仍存在个别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前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对577例住院治疗的CAP患儿住院前后应用抗生素的种类、药物更换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77例患儿中,住院前231例(40.0%)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326例(56.5%)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0例(3.7%)应用其它种类抗生素;住院后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儿中有118例(51.1%)更换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74例(32.0%)更换为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患儿中有236例(73.3%)更换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39例(11.9%)更换为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57例(27.2%)患儿联合应用了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67例(11.6%)患儿抗生素的更换过早.联合应用抗生素组的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CAP治疗中,院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受院前抗生素使用种类的影响,未获得病原学证据前,应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社会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抗生素使用类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莫西沙星抗感染,对照组接受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1%、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疗效基本一致,可选用莫西沙星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初始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初治有效组选择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比例(73.78%)明显高于初治无小组(36.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为肺炎支原体感染(40.48%)、病毒(38.01)、肺炎链球菌(4.76%)以及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9.5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喆  王达妹 《上海医药》2007,28(6):264-26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06年1月-2007年2月的处方31448张。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计5169张,占16.44%;问题处方共计724张,占处方总数的2.30%。结论: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DD数分析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并对同期细菌培养分离结果和药敏试验中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2年~2004年我院抗菌药物DDD s年平均增长率为6.51%,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占抗菌药物DDD s78%以上,DDD s排序上升较快的是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和硝基咪唑类;3480株致病菌中敏感菌株1868株,占53.67%,耐药菌株1612株,占46.32%;耐药率较高的分别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上升较快的是抗真菌药、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和喹诺酮类。结论抗菌治疗应参照药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抗菌药物用量,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顾建英  蔡映云  叶晓芬 《中国药房》2013,(22):2044-2046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用药特点,进一步提高老年CAP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病区2010-2012年收治的143例CAP患者的病历资料,将老年CAP患者(≥60岁)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与中青年CAP患者(<60岁)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使用频次列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氟喹诺酮类(33.56%)、第2代头孢菌素类(28.78%)、第3代头孢菌素类(13.70%),中青年组患者使用频次列前3位的分别为第2代头孢菌素类(40.16%)、氟喹诺酮类(27.05%)、大环内酯类(14.75%);老年组患者平均应用3.17种抗菌药物,中青年组平均应用2.52种;单一用药率老年组为4.35%、中青年组为23.71%,三药联用率老年组为8.70%、中青年组为1.03%;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17.67、15.53d;人均住院费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9569.92元、6780.56元。结论:老年CAP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肝肾功能不全者多,故病情与中青年不同,用药有其特殊性,且治疗费用较高,应引起重视,实施肺炎单病种收费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120例确诊为CAP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CAP患儿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共使用了10种抗菌药物,大部分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植物类抗菌药,联合用药率为17.15%,均为二联用药,其中头孢菌素类与植物类抗菌药联用的例数最多。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82.01%)多于口服抗菌药使用频率(17.99%)。结论我院小儿CAP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用药基本合理,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比例偏低,应当积极推广口服用药。  相似文献   

15.
杨荣  张晓沁 《抗感染药学》2021,18(7):986-989
目的:分析医院2019年上半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及不合理原因,为规范CAP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6月内科收治的CAP患者119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各类药物的联用及用法用量等数据,分析其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原因及其对策.结果:119例CAP患者中,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以及祛痰药(溴己新、氨溴索)、雾化药物和抗组胺药物;医嘱中不合理用药涉及94条,其中TOP 1为抗菌药物57条(60.64%),其次为祛痰药物24条(25.53%),TOP 3为雾化药物10条(10.64%),抗组胺药物仅3条(3.19%);不合理原因主要为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疗程不合理、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配伍及联用不当等.结论:医院CAP患者治疗中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CAP临床路径的管理,及时发现和调整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我院2006年-2007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趋势。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计算我院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使用频率较高,罗红霉素和头孢他啶的使用频率上升较快。结论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流用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将成为应用和发展较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其中2 0 %患者需住院治疗,并且亦是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许多国家的胸科学会主张CAP患者使用一种β内酰胺加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或单用一种抗肺炎球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最近,美国胸科学会(ATS)建议需静脉用药的CAP住院患者可单用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特别是阿奇霉素)治疗。退伍军人事务部洛杉矶卫生保健部门在过去5 .5中曾经验性单用阿奇霉素静注治疗非严重CAP住院患者,本文报道该疗法的临床效果。对象为1997年12月1日至2 0 0 1年6月30日住院的CAP患者,这些患者曾分别接受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肺部细菌性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09年11月-2010年2月肺部细菌性感染住院患者有效病例165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初始经验性用药以及病原学检查,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65例患者所应用抗菌药物涉及11类34种,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使用频率最高。单用频次排序列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占40.66%,以二联用药为主。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美罗培南疗效偏低。初始经验性用药现象突出,41.82%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细菌培养送检率为71.89%,阳性率为39.78%。结论:我院呼吸科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11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宁乡县人民医院11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合理性研究,提高医院的用药水平和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乡县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112例CAP患者的抗菌药给药途径、抗菌药使用情况、抗菌药费用及相关费用、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AP抗菌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是应用最广的抗菌药种类;112例CAP患者抗菌药物总费用为121453.5元;治疗以两种抗菌药联用居多,占55.4%;治疗总有效率为99.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结论宁乡县人民医院CAP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研2009上半年我院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依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54例CAP患者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疗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治疗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喹诺酮类、二代头孢。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费用的13.6%,处方者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的42例,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27.2%。结论我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处方用药水平仍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