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寻找在普通病理切片上客观评价肾小球有核细胞数增多的简单可靠指标。方法:在假手术正常对照大鼠(A组)和5/6肾切除大鼠(B组)肾脏组织不同厚度切片上,以传统方法和形态计量方法为对照,研究肾组织切片肾小球有核细胞与毛细血管截面数比值对肾小球有核细胞增多的诊断价值。结果:采用传统方法观察,随着切片厚度增加,肾小球有核细胞计数逐渐增高,不同厚度切片间的观察结果差异显著,当切片厚度为6μm时,A组的肾小球有核细胞计数即已达通常认为的增多的标准;采用形态计量方法观察,切片厚度对观察结果无显著影响,B组肾小球有核细胞占肾小球的体积密度显著增高,采用肾小球切面有核细胞与毛细血管截面数比值的方法观察,切片厚度对观察结果也无显著影响,A组该比值为0.92~0.98,B组该比值为2.44~2.66。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肾小球切面有核细胞与毛细血管截面数比值接近1,可用该比值大于1作为判断成年大鼠肾小球有核细胞增多的客观标准,该指标较传统方法可靠,较形态计量方法简单,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包埋介质内切片位置对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睾丸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麻醉后,随机抽选一侧睾丸经Bouin液固定后从中央及两端(垂直于睾丸中心长轴)切取共三个平行组织薄片。将每个组织薄片平分为二,再随机将其中一块平分得到2个(1/4圆)组织块,分别随机采用羟乙基甲基丙烯酸树脂或石蜡包埋、切片和染色后,在低倍镜(10×)下分别对睾丸组织树脂切片(25μm)和石蜡切片(7μm)不同切片位置进行观察:紧贴白膜选择若干视野(所有视野间无任何重叠),再向扇形切片中心连续选择3个视野,利用体视学方法估计各视野睾丸组织内生精小管的体积分数。结果石蜡切片较树脂切片估计的生精小管体积分数减少15.9%;树脂切片不同部位估计的生精小管体积分数无差异,而石蜡切片不同部位估计的结果存在差异:距离白膜愈远,体积分数愈小,近切片中心与近白膜相比显著减少了30.1%。结论石蜡包埋能引起睾丸组织不均匀皱缩,因此,当应用石蜡切片进行睾丸体积分数研究时,应考虑不均匀组织皱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笔者实验室最近发现,高温烤片可有效解决甲基丙烯酸树脂包埋的组织切片的脱片问题,本文拟进一步研究确定高温烤片对石蜡包埋切片黏附、厚度及染色的影响。方法大鼠肾脏石蜡切片(切片机设定的切片厚度10μm)脱蜡后经90℃、140℃热板烤片30 min处理,然后用过碘酸-席夫试剂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脱片情况、切片厚度及染色效果。大鼠脊髓石蜡切片(14μm厚)同样处理后分别进行小胶质细胞和突触素颗粒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未烤片)相比,90℃或140℃烤片都有效防止了肾脏石蜡切片从载玻片上脱落,但染色后的实际切片厚度减少了约50%(与设定切片厚度相比),染色变浅,结构清晰度欠佳(90℃烤片后),甚至有细胞消失(140℃烤片后);90℃烤片后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或突触素颗粒减少,非特异性染色加深,140℃烤片后几乎未见免疫阳性结构。结论高温烤片防脱片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动与自动两种切片方法和组织种类对实测切片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的肝、胰腺、胃及肺4种组织,各组织单独包埋制成蜡块,预设电动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刻度值为3、5、7、10μm,分别作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切片,所获得的薄组织片经二次包埋、切片、HE染色,TIGER图像分析仪测量切片的实际厚度。结果组织切片实测厚度受自动和手动两种切片方法的影响,切片机的切片厚度预设值低估了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真实厚度,自动和手动实测切片厚度分别比切片机预设切片厚度要厚29%~50%和48%~91%。结论自动切片与手动切片的切片厚度相差25%,二者相对误差为61%,自动切片获得的组织切片的厚度精度较高,优于手动切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组织切片厚度对细胞核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鼻咽癌归档病例42例, 每个病例包括正常鼻咽上皮组织和3个癌巢或肿瘤区域, 制成4μm、8μm连续组织切片各一张。使用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分别测量4μm、8μm连续鼻咽癌组织切片上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核与肿瘤细胞核的体积。结果: 8μm组织切片上测得的细胞核体积明显大于4μm组织切片上测得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组织切片厚度影响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体积的结果; 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内化学成分的含量应以完整细胞核为单位。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线粒体周围内质网的三维重建与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线粒体与周围内质网的结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肝组织连续超薄切片 ,通过电镜观察线粒体与其周围内质网的结构关系 ,重建其三维模型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 连续切片和三维模型的观察显示 :大多数线粒体周围既有RER ,又有小囊泡状的SER ;少数线粒体则仅有小囊泡状的SER。这些内质网与线粒体紧密相贴 ,其间隙小于 30nm ,间隙内没有任何细胞器。体视学分析显示 :肝细胞内有 2 6%的RER和 32 %SER贴附在线粒体的周围。结论 肝细胞线粒体通常在内质网包绕下执行生理功能 ,二者是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作用机制,对醋酸铅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及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取成年SD大鼠,每组6只,染毒剂量分别为25、50、100mg/kg,连续染毒5d,经升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内固定后分别取其海马、皮层部位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海马、皮层组织中P53的蛋白含量。结果:各剂量组大鼠海马、皮层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大鼠脑组织海马、皮层P53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表达强度有升高趋势;铅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醋酸铅可以诱发大鼠皮层、海马细胞的凋亡,且与剂量呈正相关;醋酸铅可以促进大鼠海马、皮层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P53可能作为调控因子参与铅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毒性过程;高表达的P53启动凋亡过程,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简易高效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在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按门静脉灌注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重复10次分离肝细胞实验,观察各项指标结果。采用胰酶、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大鼠肝脏肝门部结构、肝上及肝下腔静脉封闭保留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肝细胞,经80目和200目的筛网依次过滤细胞后,细胞悬液分别以1 000、500、300 r/min离心各5 min以纯化肝细胞,以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活性,HE染色鉴定肝细胞纯度。结果:平均每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可以获得(1.53±0.31)×108个肝细胞,平均获得肝细胞活率可达到94.63%,平均获得肝细胞纯度为96.7%。结论:本实验介绍的方法简便易行,且肝细胞产量较高,活力好,纯度高,适宜在一般条件的实验室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胚胎及生后大鼠肾小囊上皮细胞发生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连续切片技术,电镜制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囊上皮细胞发育的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体视学测量。结果上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排列从紧密到分散,胞质从少到多,胞体从柱状到扁平,细胞突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结论随着发育过程中形态的变化,上皮细胞逐渐参与了肾小体滤过屏障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肉瘤磁共振成像反应区病理学基础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选取48例骨肉瘤标本,股骨远端30个,胫骨近端18个。标本来源:男26例,女22例;年龄12~25岁,平均15.5岁,结果22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术中标本沿其矢状面纵剖为两半,肉眼观察肿瘤在髓腔内的侵袭及截骨面情况并拍照。在大体标本上指出肿瘤区、出血水肿区、骨膜充血区、正常组织区,分别从以上位置取样,一半沿矢状轴切片,一半沿水平轴切片,髓腔顺垂直轴取材,取下的每块标本从肉眼边界向截骨端作连续片,3位病理科医师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直到发现骨肿瘤细胞消失作出病理诊断,记下切片数值,记录每张切片上各种细胞的数量,直到完全是正常的骨骼肌细胞,反应区的长度是肿瘤细胞消失的切片与正常切片之间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反应区的实际范围及其细胞构成,明确手术的准确范围。测量肿瘤的最大距离,肿瘤髓内实际侵袭范围为肉眼下测量范围与镜下测量范围之和,取平均值记录。分别记录X线片、MRI、病理测得的肿瘤范围。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85%。结果(1)肿瘤的长度与MRI反应区长度相关性方程是fan=12.1388+0.9698liu,说明随着肿瘤长度的增加,其反应区长度增加;(2)肿瘤长度与骨膜反应的长度之间的相关方程fan=20.9262+0.9033liu。说明随着肿瘤长度的增加,其骨膜反应长度增加;(3)在实体标本上,从MRI所示肿瘤边界切,发现肿瘤外4.41cm无肿瘤细胞。结论本实验确定手术的安全边界是MRI反应区以外4.41cm。反应区特征为多见于恶性骨肿瘤和具有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位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由肿瘤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发生气球样变的坏死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根碱(sanguinarine,SAN)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胃癌GTL-16细胞接种于BALB/c雄性裸鼠皮下,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分别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组)、2.5和5.0 mg/kg SAN隔天灌胃7次。实验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量肿瘤大小;28 d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并称质量;采用HE染色法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SAN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明显慢于对照组。用药结束时,SAN组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5.0 mg/kg SAN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最小;3组之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SAN用药显著减少了肿瘤细胞堆积和对表皮的浸润;SAN治疗组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SAN可明显抑制胃癌GTL-16细胞移植瘤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推测这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波辐射后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0、5、10、50 mW/cm2的微波辐射120只二级Wistar雄性大鼠,辐射时间为6 min,分别于辐射后1 d、7 d、14 d、28 d、3 m、6 m活杀,取窦房结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光镜HE、Masson染色和图象分析技术,观察窦房结组织结构和胶原含量的改变。结果 (1)5 mW/cm2组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10和50 mW/cm2组于辐射后1 d,大鼠窦房结内见P、T细胞水肿;之后损伤逐渐加重,于辐射后14 d,窦房结内P、T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胞浆凝聚甚至核固缩;辐射后28 d至6 m,损伤呈逐渐恢复趋势,但6 m仍未恢复正常。(2)50 mW/cm2组于辐射后3 mP<0.05)和6 m(P<0.01)窦房结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上述改变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10mW/cm2~50 mW/cm2的微波辐射可造成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改变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成年二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CCI组(n=7)行单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对侧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布组(n=5)手术同CCI组,术后3 d连续腹腔注射帕瑞昔布3 mg/kg。术前1 d、术后第4、7、14及28 d测定大鼠50%缩腿阈值(PWT)。术后第28 d测定PWT后取L5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按等距随机原则抽选5张切片行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估计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腔的面积、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数量。结果 CCI术后4~28 d,CCI组与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的PWT显著低于对侧未手术侧;帕瑞昔布组手术侧的PWT显著高于CCI组手术侧(P〈0.05)。术后28 d,与未手术侧相比,CCI组和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的面积无显著改变,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亚急性期,大鼠脊髓背角无明显的炎症反应,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无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是将树脂胶注入到皮肤癌小鼠后而获得的除头部以外组织的微血管铸型经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将磷状上皮癌细胞移植到CH_3小鼠的腰部皮下,肿瘤生长至1~1.5mm时将小鼠断头,立即暴露主动脉,用头皮针刺入主动脉,迅速把小鼠的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切开。经过头皮针用生理盐水将血液冲净,而后加压注入由甲基丙稀酸盐20.0g、2.4氯化过氧苯甲酰1.0g、N-N二甲基苯胺1.0g混合而成的树脂胶。待树脂  相似文献   

15.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4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HY  Zhang XB  Zheng JJ  Deng Y  Wang YL  Song YX  Liu L  Wang M 《癌症》2006,25(7):892-895
背景与目的:心脏黏液瘤是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结构多样,而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尚存争议。本研究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47例心脏黏液瘤临床资料及组织切片,对部分病例作特殊染色及10种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47例心脏黏液瘤中女性患者较多,占32例,年龄最小者3岁。肿瘤体积0.7cm×0.7cm×0.4cm~12cm×8cm×7cm,42例有蒂,5例无蒂;43例位于左心房,3例位于右心房,1例位左心室近心尖部。瘤细胞呈星芒状、梭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呈小团及索状,其间有大量黏液。4例可见瘤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4例表面有一层增生纤维组织形成的假包膜,2例间质呈血管瘤样改变;7例间质有大片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及铁盐沉积、纤维化;1例有灶状腺样结构,1例有骨化及脂肪化生,1例富于细胞。12例作免疫组化,Vimentin及CD34肿瘤表面被覆细胞及实质内细胞为阳性;腺样分化区CK及EMA阳性;富于细胞的1例PCNA及Ki67阳性。随访21例,随访1~15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有腺样化生、陈旧性出血、纤维化、骨化及脂肪化生等多种继发性改变,富细胞者是否存在潜在恶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心脏黏液瘤可能起源于多潜能原始间叶细胞。  相似文献   

16.
B超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块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块与涂片细胞学检查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应用细胞块切片检查和涂片细胞学检查方法观察168例临床疑为肝占位性病变的细针穿刺标本,其中肝恶性肿瘤101例。结果: FNA细胞块切片诊断正确率98.0%(99/101), FNA细胞学定性诊断率为90.1%(91/101)而分型诊断正确率仅为75.2%(76/10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9,P<0.01。结论:经B超引导下FNA细胞块切片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细胞排列及组织结构,并且可多张切片做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组织定性和分型诊断接近术后病理诊断,与涂片细胞学结合诊断可优势互补,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室自1978年以来应用淋巴细胞分化标记测定技术,对淋巴瘤组织做了多标记观察,现初步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各例均取自新鲜淋巴瘤标本,部分组织进行免疫标记观察,部分做电镜、组织化学及常规切片形态观察。新鲜淋巴瘤组织制备成细胞悬液及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球蛋白(包括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常压7%氧浓度环境下于不同持续时间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组织学及其超微结构的急性损伤病理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雌雄各半,每组60只,其中缺氧组大鼠置入常压低氧舱内,氧浓度为7%,于持续缺氧1、3、5、7、10、14 d与相应对照组分别处死,小脑取材、固定、制片,观察其光镜和电镜下的结构变化,并从每只大鼠小脑组织所制的切片中随机选片,于光镜下自桥脑侧计数500个浦肯野细胞,计算变性细胞的发生率。结果从持续缺氧1~7 d过程中,浦肯野细胞的变性程度呈进行性加重,缺氧性改变细胞的数量呈进行性增加;于持续缺氧10~14 d时,缺氧性改变的程度呈进行性减轻趋势,变性细胞的数量亦呈减少趋势。光镜观察、电镜观察及变性细胞发生率三者结果一致。结论在不同持续常压缺氧过程中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变性程度及其数量呈早期进行性加重和增多—后期渐适应恢复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源  马薇  罗殿中 《肿瘤学杂志》2012,18(9):692-69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表达及CD163+巨噬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NSCLC 石蜡包埋组织4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NSCLC组织中M-CSF的表达及癌巢、癌内间质、癌与正常肺交界区的CD163+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①M-CSF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肺组织(0.027±0.024 vs 0.006±0.004,P<0.05).②癌与正常交界区CD163+ TIMs密度(67.95±42.56)高于癌内间质(57.40±34.68)、癌巢(46.28±29.41)及肿瘤周边肺(11.02±8.54),P<0.05.③肿瘤内M-CSF密度与癌巢、癌内间质及交界区CD163+ TIMs密度正相关,P<0.05.④肿瘤内M-CSF高密度与肿瘤高分化相关(P<0.05),交界区CD163+ TIMs密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是否受累有关(P<0.05).⑤交界区CD163+ TIMs高密度患者平均生存时间(704d)明显少于低密度患者(1309d,P<0.05).[结论]交界区CD163+巨噬细胞浸润可以作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消化石蜡切片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HER2结果判读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美国PanPath公司生产的FISH检测试剂常规消化和美国Invitrogen公司生产的显色原位杂交(CISH)试剂中的预处理液改良消化乳腺癌石蜡切片。结果常规法使细胞间质完全消化,细胞或重叠或孤立,细胞核中红绿信号清晰,在荧光显微镜下容易计数细胞;改良法细胞间质尚在,细胞核中红绿信号清晰,但不易计数单个无重叠细胞。结论对于HER2基因不扩增或高度扩增的病例,采用改良法消化石蜡组织切片,简单快速,又不影响结果判读;对于HER2基因状态为交界性(4~6个信号点)或多倍体的病例,其石蜡切片应采用常规消化,这有利于FISH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