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对作业场所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惠州市直属五金、印刷、食品、电子等行业8个工厂进行噪声作业场所调查,并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及纯音听力测定。另选择相应办公室不接触噪声的职工164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听力损失率随着接触噪声的工龄增加而增高,随着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听力损失率接触毒物和噪声组明显高于噪声组(P<0.05)。结论噪声强度、接噪工龄是影响作业工人听力的主要因素,毒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加重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2.
电厂噪声作业工人累积接噪量与听力损害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电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发生状况以及与噪声累积暴露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噪声作业一年以上的无耳疾患史的 35 6名工人 ,调查年龄、性别、噪声作业的工龄、听力损失情况和作业场所噪声强度。结果 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 31.74%(按人数计 )。听力损失发生率在男、女性别上的分布差别无显著意义。听力损失发生率随累积接触量的增加而增加 ,存在典型的剂量 -反应关系 ,呈明显正相关 (r =0 .9916 ,P <0 .0 5 )。结论 累积接噪量能较全面反映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接触水平 ,是评价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害剂量 -反应关系最好的暴露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作业工人纯音听力损失情况,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不同行业的作业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测试,暴露组726例与620例对照组人员进行比较。结果作业场所检测164个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为88.3±16.1[LAeq,8 hd B(A)],其中有85个作业点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率为51.8%,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听力损失随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加重(P0.05)。结论噪声能导致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应加强防护,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某机械制造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工龄和年龄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 按国家标准对接噪工人进行听力检查和一般情况的调查,再根据工龄和年龄分别进行听力损失情况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噪声性听力损失有较高的发生率,但不同工龄组间和不同年龄组间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严重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有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大部分人对噪声比较敏感,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容易发生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有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和甲苯联合暴露对男性作业工人听力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接触甲苯与噪声的167名工人(实验组),仅接触噪声的153名工人(对照Ⅰ组)以及行政人员160名(对照Ⅱ组)进行调查。采用个体采样法对作业场所中的噪声、甲苯进行测定,对工人进行左、右耳0.5~6 kHz 6个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分析噪声和甲苯对听力的影响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结果实验组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50.30%)明显高于对照Ⅰ组(37.25%)和对照Ⅱ组(11.25%);实验组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4.79%,与对照Ⅰ组(2.6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Ⅰ组在3 kHz听阈位移开始高于对照Ⅱ组,并在高频段持续增大,于6 kHz处达到最大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Ⅱ组相比,对照Ⅰ组和实验组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分别增加3.96倍和7.48倍,各组间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均匀增加(χ2=0.06,P=0.81)。作业工龄是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结论同时接触噪声与甲苯会增加男工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对语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情况,探究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某汽车制造企业暴露于职业性噪声超过一年的3 41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噪声作业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果 该企业有509人检出有听力损失,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5.7%。听力损失组的接触噪声声级、接触噪声工龄、婚姻情况和工作班制情况与听力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噪工龄、接触噪声声级增大,听力损失的风险增高(OR=1.09~1.54,P < 0.01);相比三班制,单一班制和两班制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2.43,P < 0.01或0.05)。
结论 汽车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不容忽视。企业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为噪声作业工人开展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实行科学健康的工作班制。
  相似文献   

8.
某锅炉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拟通过对某锅炉厂作业环境生产性噪声暴露的测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探讨锅炉生产行业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某锅炉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观察组105名工人和对照组109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检出高频听力损失者61人,检出率为58.10%;观察组在语频及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听阈的平均值在3000~4000 Hz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χ2趋势检验,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0.0001);随着日噪声接触量(8 h等效A声级)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0.0017);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也有增加的趋势(P=0.0004)。结论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某厂噪声作业工人电测听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强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各频率听力损失的影响程度.方法将天津市某工厂229名噪声作业工人设为观察组,接触噪声强度为90~95dB(A);将该厂无噪声接触史人员156名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电测听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电测听各频率异常耳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有高度显著性.接触组听力损失与工龄的关系比较:不同工龄段的差异有显著性或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场所除噪声外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对个体听力损失的影响,从环境因素出发寻找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南方某市某大型空调生产企业连续性噪声暴露强度在75~120 dB范围内2400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同一噪声暴露组内噪声作业人员的左耳3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2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4例.并对两组人群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声作业人员中吸烟、饮酒、工作接触有机溶剂、接触重金属、接触高温、接触粉尘人群是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仅工作过程中接触高温是NIHL的高危因素,噪声暴露中同时接触高温的NIHL危险度是单纯噪声暴露的1.804倍(95%CI:1.101~2.958).结论 噪声作业同时有高温暴露的人群是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