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在成人先心病中所占比例最多,有人报告27.1%,且临床表现、手术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均有其特点,现将我院43例成人房缺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 2 91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 91例均为 18~ 6 2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 ,其中 17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11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补片法修补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有 2 9例 ,均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 :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复查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结论 :成人房缺应该手术治疗 ,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正确地手术治疗及不断改进的心肌保护方法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但关于该手术方式的优劣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修复术8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分别于1981年12月至1984年3月,1987年3月至1996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100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选择单纯VSD,凡伴有合并畸形者未包括。100例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3~30岁(平均13.6岁);体重12~70kg(平均33.5kg)。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心悸、气短,胸骨左缘2  相似文献   

6.
198 5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对 12 7例室间隔缺损 (VSD)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18例 ,手术死亡 2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做以下报告。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性 77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5~ 2 1岁 ,平均年龄 13岁 ,72例活动后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气短等状 ,3 0例有反复肺部感染史 ,5例活动后口唇发钳。查体 :胸骨左缘第 2~ 4胁间隙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 ,P2亢进者 2 5例 ,X线胸片示肺血增多者 90例 ,肺动脉段凸出者 3 7例 ,双室增大者 2 5例 ,左室增大者 14例 ,右室增…  相似文献   

7.
心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多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以及心脏停搏中施实。心肌遭受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我科于1996年5月-1997年3月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不停跳法,心内直视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临床效果良好。本组8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年龄7-43岁。直接缝合6例,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  相似文献   

8.
9.
10.
姚建民  贾清仁 《人民军医》1997,40(8):456-457
高位室间隔缺损(VSD)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的间隔缺损,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它类型VSD有所不同。自1977年6月~199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高位VSD31例。1$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42岁,平均10.8岁。胸骨左缘2~4肋间均可闻及’~w/w级全收缩期杂音,以2、3M间最响,伴展问,4例有舒张期杂音。P。亢进9例,减弱17例,正常5例。心电图左室肥厚14例,双心室肥厚8例,右心室肥厚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23例,肺动脉段平直5例。超声心动图均…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02例,现将其中46例下腔型房缺的手术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52岁,平均14.93岁。15岁以上者17例。劳力性心慌、气短30例,因某种原因体检发现心杂音而没有症状者1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者36例。体检:全组病人在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有2~3/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42例,第二音固定性分裂38例。三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2例。二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1例。心电图:除1例电轴-7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 10例 ( 7例为瓣下膜性狭窄 ,3例瓣下肌性圆锥致瓣下狭窄 ) ,根据不同类型狭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在彻底矫治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同时修补好室间隔缺损。结果 该方法提高了手术效果 ,无手术中晚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显示 :室缺修补完善 ,主动脉瓣下血流通畅 ,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值压差 <2 0mmHg ,主动脉峰值流速 1.2~ 2 .4/(min·s)。结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导致的左心室负荷加重 ,左心室高电压均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ADS,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4-01-2000-12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45例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者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本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2%(1/45),无晚期死亡,结论: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围手术期应加强心功能支持保护,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VC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亦较常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我院自1983年4月~1994年12月,共行VSD修补术268例,其  相似文献   

16.
隔瓣粘连的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3月~1996年6月,我们采用隔瓣切开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对5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并隔瓣与室间隔粘连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80例手术证实的室间隔缺损中,11例手术记录提示右房增大,此现象多见于缺损较大、隔瓣后缺损和伴右室流出道狭窄者。经分析此80例的平片,并与30例手术证实房缺者的平片对比,作者认为室缺伴右房增大可借以下表现与房缺鉴别:①正位示左下缘较长且凸出或上方较饱满、圆隆;②左前斜位见心后缘较长,心膈角较钝或接近直角,心后透亮三角影较小;③左房增大;④肺动脉段较平坦或突出度较轻。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3年来,手术治疗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182例,其肺动脉收缩压为10.7~20.0kPa(1mmHg=0.133kPa),全肺阻力为191~1784dyn.s.cm~(-5),有左向右分流者157例,双向分流者25例,手术死亡率为4.9%,长期效果满意。重点讨论了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9.
心脏跳动下施行ASD和VSD手术113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以减少因低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34摄氏度),CPB,心脏缓慢跳动(50-60次/分),头低位,停止呼吸,保持MAR>8kPa(60mmHg)的方法,自1995年6月-1999年6月,施行继发孔ASD和直径在0.5-2.0cm的VSD手术113例。4例VSD因术野显露不良无法完善修复,术中改中低温心脏停 跳下完成手术。术后24h内轻度血红蛋白尿12例。残余VSD1例。全组无气栓发生,无手术死亡。随访95例身体恢复健康。此法较依温心脏损伤小,减少了低温心脏停跳过程,较适合于继发孔ASD和膜部、膜周部中、小VSD的修复。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易发生气栓,但是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多发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切口入路共有4类:(1)右房切口;(2)右室切口;(3)左室切口;(4)右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切口。分析比较不同入路的手术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残余分流3例,无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本组病例临床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比较高,术中应常规行经食道超声检查。手术切口选择应根据室缺的位置,尽可能采用右房或右室切口,尽量避免左室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