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四毒清对脂多糖攻击小鼠肺组织结构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国家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体质量21~26g。取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①对照组:用蒸馏水(20mL/kg)灌胃3d,2次/d。第3d灌胃后2h,腹腔注射20mL/kg生理盐水。②脂多糖组:除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改为注射脂多糖(30mg/kg,20mL/kg)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③四毒清防治组,用四毒清方药(由黄连、黄芩、赤芍、白薇、枳实、柴胡、三七组成,1g生药/mL,20mL/kg)灌胃3d,2次/d。第3d灌胃后2h,腹腔注射脂多糖(30mg/kg,20mL/kg)。④四毒清组,除腹腔注射改为生理盐水外,其余处理同四毒清防治组。于腹腔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12,36h后,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另20只小鼠分批实验,分组及给药同上,每组5只,在腹腔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5h后,处死小鼠,提取肺组织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细胞间黏附分子条带的积分吸光度值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条带的积分吸光度值之比代表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量。结果:6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变化情况:脂多糖攻击12h后,脂多糖组出现急性肺损伤,组织学检查表现为肺水肿、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脂多糖组肺出血发生率高于四毒清防治组[80%,0,(χ2=3.352,P<0.05)]。脂多糖注射后36h,脂多糖组有2只小鼠存活,肺泡充满大量炎症细胞,出现肺实变。四毒清方药防治组,有3只小鼠存活,未见明显的肺实变。②各组小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情况:脂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26,0.68±0.03,(F=19.951,P<0.05)],四毒清防治组(0.78±0.03)明显低于脂多糖组(F=14.72,P<0.05)。结论:脂多糖攻击后,小鼠出现肺损伤及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增加。中药复方四毒清能防治脂多糖性肺损伤,可能与其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剂量环磷酰胺对脂多糖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血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遵义医学院外科动物实验室、中心实验、病理实验室进行。取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40):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5mg/kg制作肺损伤模型。注射脂多糖后,环磷酰胺组立即腹腔注射1mL环磷酰胺(4mg/kg);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1mL地塞米松(5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各组于模型制作后第1,4,6,8小时分别取10只采血,以ELISA法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且于第6小时留取肺组织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模型组大鼠肺泡腔见大量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剥脱、水肿等,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也可见炎细胞浸润、肺萎陷现象,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②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脂多糖腹腔注射后1h已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6h达到峰值(P<0.05);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白细胞介素8水平: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脂多糖腹腔注射后1h已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8h达到峰值(P<0.05);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一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降低肺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减轻其肺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一身清改善便秘小鼠的排便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一身清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和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清洁级。②观察中药复方一身清对正常小鼠肠道炭粉推进率的影响: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 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100g/L阿拉伯胶+50g/L的活性炭液配成的混悬液)和中药复方一身清小、中、大剂量组[按0.5,1.0,2.0g/kg灌胃0.1mL/10g中药复方一身清混悬液(复方由壳聚糖、拟黑多刺蚁和黑木耳微粉3种成分按4:3:3的质量比组成,为灰黑色粉末,易吸水膨胀,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将中药复方一身清原料粉加上述100g/L阿拉伯胶,再加上50g/L的活性炭液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匀,配成50,100,200g/L的中药复方一身清混悬液)]。灌胃20min后处死小鼠,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总长度和炭粉推进长度,计算炭粉推进率[炭粉推进长度(cm)/小肠总长度(cm)&;#215;100%]。③观察中药复方一身清对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将其余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中药复方一身清小、中、大剂量组,模型组。将40只ICR小鼠灌胃复方地酚诺酯(10mg/kg)造成便秘模型。灌胃地酚诺酯1h后,中药复方一身清小、中、大剂量组:干预措施同“炭粉推进率观察”;模型组:只造模。记录给药后6h内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称其质量;将粪便干燥,计算粪便含水量(%)[(湿便质量一千便质量)/湿便质量&;#215;100%]。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小鼠80只,每组10只。①小鼠肠道炭粉推进率:中药复方一身清中剂量和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8&;#177;8)%,(71&;#177;11)%,(60&;#177;9)%,P〈0.01,0.05],以中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而中药复方一身清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近[(58&;#177;10)%,P〉0.05]。②首次排黑便时间:中药复方一身清3个剂量组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③粪便含水量:中药复方一身清3个剂量组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0.01)。④排黑便粒数:中药复方一身清小、中剂量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 结论:中药复方一身清可促进正常小鼠肠蠕动,可促进便秘小鼠排便、增加其便量和粪便中的含水量,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剂量环磷酰胺对脂多糖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血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并与地塞米松进行阳性对照。 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遵义医学院外科动物实验室、中心实验、病理实验室进行。取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40):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5mg/kg制作肺损伤模型。注射脂多糖后,环磷酰胺组立即腹腔注射1mL环磷酰胺(4mg/kg);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1mL地塞米松(5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各组于模型制作后第1,4,6,8小时分别取lO只采血,以ELISA法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且于第6小时留取肺组织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 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模型组大鼠肺泡腔见大量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剥脱、水肿等,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也可见炎细胞浸润、肺萎陷现象,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②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脂多糖腹腔注射后1h已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6h达到峰值(P〈0.05);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白细胞介素8水平: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脂多糖腹腔注射后1h已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8h达到峰值(P〈0.05);环磷酰胺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一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降低肺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减轻其肺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HMGB1的表达及应用血必净的干预效果,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45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健康对照(Control)组(15只)、(2)脂多糖(LPS)组(15只)、(3)血必净干预(XBJ)组(15只)。LPS组和XB J组采用股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造模前半小时开始给药,XBJ组给予血必净4 m l/kg,静脉注射;Control组和LPS组则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在造模后6 h、12 h、24 h各随机处死大鼠5只,分别作为I、II、Ⅲ亚组,光镜下观察肺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LPS组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肺组织HMGB1蛋白呈逐渐增加趋势,至24 h达到高峰。与LPS组相比,血必净组各时间点肺组织HMG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光镜显示LPS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而血必净组则明显减轻。结论血必净可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增强的HMGB1表达,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实验性颈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形成及颈动脉壁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e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1.8~2.3kg的新西兰大耳白家兔,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复方丹参滴丸大、中、小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其余5组均于每日喂饲40g高脂饲料(最后1个月减量为20g),不足者给予基础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4mg/(kg·d),复方丹参滴丸小、中、大剂量组给予复方丹参浸膏0.0130.039,0.117g/(kg·d)。饲喂3个月后处死动物,从颈总动脉分叉处连续横断切片,苏木素-伊红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扫描,定量分析颈AS斑块的大小及斑块占管腔的面积;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颈动脉壁VCAM-1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消退颈AS斑块,大、中、小剂量组VCA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2.6)%,(43.4±4.3)%,(49.0±3.0)%,均显著低于模型组(74.1±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328.880,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下调颈动脉壁VCAM-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消退颈AS斑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忠新  夏斌  王春燕  田国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68-170,F0003
背景:现代医学发现通心络制剂除了具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是否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黏附分子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0只和通心络组10只。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将尼龙线插在颈外动脉接近颈内动脉分叉处外,其余同模型组。通心络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通-15,络粉剂1.0g/(kg-d),溶在生理盐水中灌胃1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脑制备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②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结果:①假手术组手术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未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②模型组大鼠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侧大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③通心络组缺血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蛋白和mRNA阳性微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10.42&;#177;1.98),(12.42&;#177;2.14)/高倍视野;(8.54&;#177;2.00),(11.12&;#177;1.56)/高倍视野](P〈0.0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牛蒡子复方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阿克亭)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病理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及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4只。每组又随机分为再灌注1,24h2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7只进行观察。②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模型均缺疯30min,随机使其中的7只再灌注1h,另外7只再灌注24h。神经节苷脂组在缺血即刻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购自TRB Pharma S.A,2mL/支。生产批号20037)30mg/kg,牛蒡子复方制剂(牛蒡子生药。3g/mL,生产批号20050618,由乌苏里江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提供)大、中、小剂量组在缺血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牛蒡于复方制剂100,50,10mg/ks。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于大鼠缺疯30min再灌注1,24h进行神经病学评分(0分: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活动正常者;1分:不能伸展对侧前爪者;2分:爬行时曲现向左转圈者;3分:行走时身体向偏瘫侧倾倒者;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者)。④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⑤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方法观察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⑥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84只。①神经病学评分;神经节苷脂组和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t=-2.951—5.477,P〈0.05),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与神经节苷脂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伊〉0.05)。②病理形态改变:模型组再灌注1h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核浆分界不清,细胞水肿;模型组再灌注24h病灶中心区神经细胞脱失范围增大,梗死血管周围出现大片空泡区。神经节苷脂组及牛蒡子复方制荆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坏死区缩小,神经元受损减轻。③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再灌注1和24h明显多于假手术组(t=23.221.25.025.P〈0.01),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再灌注24h时明显多于再灌注1h(t=2.298-4.322,P〈0.05);神经节苷脂组、牛蒡子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再灌注1和24h明显少于模型组(t=-6.823-15.917,P〈0.01);牛蒡子复方制剂小剂量组明显多于神经节苷脂组和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剂量组(t=6.080,6.336,P〈0.01)。结论:Caspase-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活性显著增高;神经节苷脂及牛蒡子复方制剂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Caspase-3的激活,提示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区Caspase-3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剂量抑制Caspase-3激活的作用强于小剂量,与神经节苷脂作用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治疗组缺血时腹腔注射丹皮酚。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坏死神经元的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丹皮酚治疗组坏死神经元百分率犤(25.85±3.93)%犦低于对照组犤(31.13±4.58)%,t=2.770,P<0.05犦。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治疗组犤(15.40±2.59)个/视野犦较对照组犤(19.10±2.81)个/视野犦显著减少(t=3.063,P<0.01)。ICAM-1的表达治疗组犤(13.90±2.18)条/视野犦较对照组犤(16.20±2.30)条/视野犦下调(t=2.290,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具有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在低氧状态下出现的肺动脉高压以及肺小动脉结构的重建,以及葛根素对这两因素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6/2003-09在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将大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低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②间断性低氧,在(10.0&;#177;0.5)%氧浓度的常压低氧舱内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低氧组及葛根素干预组在常压条件下进行间歇性缺氧,每天8h,连续3周。葛根素干预组大鼠每天低氧前即刻腹腔内注射葛根素500mg/kg,对照组及低氧组大鼠每天腹腔内注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③采用压力传感器和MacLab/4s AD Instruments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平均肺动脉压。④剪去心房组织,沿室间隔边缘分离出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及室间隔,用[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室间隔)]的质量比作为右心室肥厚的指标。⑤取大鼠左肺沿肺门横断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⑥用SP-2000病理图文报告系统进行图像采集,IMAGE-PRO plus 4.5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测量与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伴行的肺小动脉外径、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及管壁面积,计算出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⑦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一氧化氮测定、一氧化氮合酶、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测定按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说明书操作。⑧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τ检验。结果: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均明显低于低氧组[(15.01&;#177;1.47),(20.43&;#177;2.86),(29.74&;#177;2.32)mm Hg,P&;lt;0.01]。②右心室游离壁与(左心室+室间隔)的重量比:低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177;1.43)%,(30.48&;#177;2.17)%,(23.86&;#177;0.94)%,P&;lt;0.05]。③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改变:常压低氧3周后对照组大鼠肺小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普遍增厚,管腔狭窄,葛根素干预组的肺小动脉管壁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较低氧组显著减轻?④常压低氧3周后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对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明显低于低氧组(P&;lt;0.01)。⑤常压低氧3周后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对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明显高于低氧组(P&;lt;0.01)。⑥常压低氧3周后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对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明显高于低氧组(P&;lt;0.05~0.01)。⑦常压低氧3周后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对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明显低于低氧组(P&;lt;0.01,0.05):结论:①慢性缺氧可导致肺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等血管再建病理改变。②葛根素能够明显升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抑制胶原合成,阻止肺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肺血管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内抗氧化转录因子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厄多司坦组,每组8只.采用气管注射LPS(5mg/kg)复制小鼠ALI动物模型.厄多司坦组通过提前30min灌胃(150mg/kg)给予预处理,造模12h后处理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歧化物(SOD)活性反映肺组织氧化应激;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内Nrf2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hO-1和SOD mRNA含量.[结果]厄多司坦可改善LPS诱导的ALI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肺组织内MDA含量,而增加SOD活性.厄多司坦亦可显著性增加ALI小鼠肺组织细胞核内Nrf2的表达,并显著增加Nrf2下游靶基因HO-1和SOD mRNA的表达.[结论]厄多司坦能减轻LPS诱导的小鼠ALI,通过增强ALI小鼠肺内抗氧化转录因子Nrf2的核转位及转录活性可能是其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肺脏含有多种内源性干细胞,分别为来源于内胚层或中胚层的前体细胞,阐明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有助于了解其在肺损伤中的生物学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表面标志、分化功能等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对肺损伤鼠的干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与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5-10/2007-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三四周龄C57BL/6雄鼠,用于分离培养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清洁级6~8周龄C57BL/6雌鼠20只,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0只/组。方法:分离雄鼠肺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后,Ficoll法离心,收集界面层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接近70%~80%汇合时消化传代。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小鼠按20mg/kg腔注射马利兰抑制骨髓干细胞的迁移后,均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入5×105个肺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射100μLPBS。14d后取材,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免疫表型、基因表达、分化潜能、集落形成能力以及静脉移植减轻肺损伤效果。结果:小鼠肺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在体外能够长期培养和快速扩增;其细胞免疫表型为Sca-1 ,CD44 ,CD29 ,CD105 ,CD54 ,CD34-,CD45-,CD11b-,c-kit-,CD31-;不表达肺泡上皮细胞标志表面活性蛋白C、水通道蛋白5、clara细胞分泌蛋白,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和Nanog基因在培养扩增的细胞中持续表达;能够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表达表面活性蛋白C的肺泡2型上皮样细胞;集落形成率约3%;经静脉输注后,细胞移植组肺损伤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对照组减轻,Masson染色显示只有少量血管周围呈阳性,且经骨髓抑制处理后已接近正常肺组织。结论:体外培养的小鼠肺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快速扩增,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方向分化;静脉移植后有助于肺组织修复、减轻肺损伤和纤维化程度,且骨髓抑制不影响肺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家兔早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中药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家兔模型早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中药干预治疗对糖尿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糖尿病组、中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四氧嘧啶(140mg/kg)空腹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入制备糖尿病家兔模型;成模后给中药治疗组家兔灌胃复方中药液6周;6周后杀检以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糖尿病组家兔肺泡上皮细胞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基底板较正常对照组增厚,蛋白沉积不均一,内皮细胞胞饮泡数量显著增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嗜锇板层小体囊扩大,大部分不含嗜锇板层小体。与糖尿病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家兔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板无明显增厚,少量蛋白质沉着,内皮细胞胞饮泡较少;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粗面内质网池仍有囊性扩张,嗜锇板层小体嗜锇物质稍见增多。结论:肺脏也是糖尿病攻击的靶器官。早期采用中药干预治疗可减轻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张心月  邵雨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75-78,F0003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治疗前后气道病理的改变,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4/2005-1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26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11组:空白对照组,寒痰蕴肺模型组和治疗组,痰热阻肺模型组和治疗组,肺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脾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肾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并根据分型,分别给予不同干预,进行二次造模。②第30天起各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证型的预治疗中药合剂,连续14d。寒痰蕴肺治疗组灌服小青龙汤煎剂(麻黄9g,桂枝6g,白芍9g,干姜3g,五昧子3g,半夏9g,甘草6g,细辛3g,水煎浓缩为浓度0.6g/mL的浓缩液),痰热阻肺治疗组大鼠灌服麻杏石甘汤煎剂(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0.475g/mL的浓缩液),肺气虚治疗组灌服玉屏风散煎剂(防风3g,黄芪3g,白术6g,水煎浓缩为浓度0.15g/mL的浓缩液),脾气虚治疗组灌服六君子汤煎剂(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半夏12g,陈皮9g,水煎浓缩为浓度0.675g/mL的浓缩液),肾气虚治疗组灌服人参蛤蚧散煎剂(蛤蚧6g,杏仁15g,甘草15g,人参6g,茯苓6g,贝母6g,桑白皮6g,知母6g,除蛤蚧外其他药物水煎浓缩为浓度0.75g/mL的浓缩液,蛤蚧研末兑入),2mL/d,相当于成人剂量的7.5倍(饮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与2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光镜下观察大鼠小气道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大鼠气管纤毛的变化,并按照小气道病变评估方法和标准进行分析描述。结果:实验过程中,各造模组均有大鼠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42只。①正常对照组中、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肺泡结构连续,肺泡壁完整,且未见明显渗出。模型组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糜烂脱落,肺内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细胞增生、断裂;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明显扩大,间隔变薄、断裂,肺泡扩大融合;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管腔变小,周围炎性细胞浸润。②光镜、电镜下观察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纤毛粘连倒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细胞浸润等现象表现均明显减轻,肺大泡数量减少。结论:各经典方剂通过辨证论治均可以缓解大鼠肺内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表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分泌物阻塞,恢复纤毛粘连、倒伏、脱落,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的修复和炎症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金安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荷Lewis肺癌的C57BL/6J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金安高、中、低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等方法观察金安对Lewis肺癌的抑瘤机制.结果金安高、中、低剂量组体质量均明显增加,且金安高、中、低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的抑瘤率依次为45.79%,40.90%,32.48%和98.96%,流式细胞仪检测金安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19%,14.95%和13.93%,并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金安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剂量之间存在依赖关系.TUNEL检测各组凋亡指数(AI)依次为0.79±1.60,6.43±5.62,4.00±7.15,1.14±1.90,经方差分析知金安高剂量组与N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金安对Lewis肺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金安治疗Lewis肺癌的主要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爽  李义召  张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174-176
背景:近年来由于溶栓治疗的开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1—12/2002—06在泰山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蒙古种沙土鼠63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阿司匹林干预组,每组21只。根据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24h,3,7d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7只。 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显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显露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夹闭,7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阿司匹林干预组:术前经胃管灌人肠溶阿司匹林(50mg/kg)。显露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夹闭,7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动物在处死前,每日仍经胃管给予阿司匹林。分别于术后24h,3,7d断头处死沙土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干预对二者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组动物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开始增加,3d后明显增强,至7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缺血再灌组分别为(3.36&;#177;&;#177;2.26)%,(5.68&;#177;3.13)%,(4.98&;#177;2.10)%,假手术组分别为(1.53&;#177;1.07)%,(1.56&;#177;1。23)%,(1.62&;#177;1.33)%,P〈0.051;而阿司匹林干预组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在所有时限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6&;#177;0.83)%,(2.76&;#177;2.10)%,(1.96&;#177;1.09)%,P〈0.05]。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3,7d缺血再灌注组动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都呈弱阳性表达[分别为(3.12&;#177;2.26)%,(2.68&;#177;2.04)%,(2.57&;#177;1.97)%];而阿司匹林干预组则呈强阳性表达[分别为(4.98&;#177;2.47)%,(5.97&;#177;2.35)%,(6.04&;#177;2.40)%]。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上调,并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和增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从而达到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一种防治瘢痕的外用复方中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8只。进行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实验分为2组:随机将每只兔子2只耳朵分别设为瘢痕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兔耳,48个创面。瘢痕膏组和对照组于创面上皮化时即开始用药。瘢痕膏组涂抹瘢痕膏(本院自行研制的外用复方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酮、积雪甙、黄芩甙、甘草酸、苦参碱等,按3:3:2:2:1的比例加基质制作而成),对照组涂抹基质(制作瘢痕膏的基质)。将瘢痕膏及基质涂在瘢痕部位,并轻揉直到药物吸收,3次/d,连续用药28d。②第14天根据兔耳创面修复的颜色、质地等统计瘢痕块发生率;第28天观察两组瘢痕组织的外观形态(颜色、质地等);用PeriFlux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瘢痕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常规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200倍光镜下微血管计数。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兔8只(16耳)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上皮化后14d,瘢痕膏组瘢痕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2/48),85%(41/48),P〈0.05]。②用药28d后瘢痕膏组瘢痕略高出兔耳皮肤表面,颜色稍白,接近兔耳正常肤色。触之质软;对照组瘢痕明显高出兔耳皮肤表面,红色,质地硬。③用药28d后,瘢痕膏组兔耳瘢痕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0.78&;#177;2.47),(36.79&;#177;3.12)PU,P〈0.05]。④用药28d后,瘢痕膏组兔耳瘢痕组织微血管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6.8&;#177;5.4),(42.7&;#177;7.2)个/mm^2,P〈0.05]。结论:此外用复方中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形成、微循环血流有抑制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PAI-1的表达及血必净的干预效果,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健康对照(Control)组(15只)、(2)脂多糖(LPS)组(15只)、(3)血必净干预(XBJ)组(15只)。LPS组和XBJ组采用股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造模前半小时开始给药,XBJ组给予血必净4 ml/kg,iv;Control组和LPS组则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溶液。在造模后6 h、12 h、24 h各随机处死大鼠5只,分别作为Ⅰ、Ⅱ、Ⅲ亚组,光镜下观察肺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肺组织中PAI-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LPS组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肺组织PAI-1蛋白呈逐渐增加趋势,至12 h达到高峰。与LPS组相比,血必净组各时间点肺组织PAI-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光镜显示LPS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而血必净组则明显减轻。结论血必净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增强的PAI-1表达,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黄、白芍复方中药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2—09/2003—0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均衡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和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健康组,男20人,女10人。对照组根据病情用常规疗法,治疗2—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白芍复方中药(组成:麻黄9g、白芍12g,法半夏12g,桂枝12g、五味子、甘草各6g,细辛:干姜各3g,大枣6枚,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药房),1剂/d,水煎,分2次服,疗程4周。②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阻抗(总气道阻力和共振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1水平。③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人结果分析。①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4.53,4.47,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5.09,P〈0.05,0.01)。②总气道阻力、共振频率: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6.35-7.29,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29~6.78,P〈0.05-0.01)。③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5.53,5.75,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7.63,3.29,P〈0.01,0.05)。④血清干扰素1、白细胞介素8水平: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9.21—10.37,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5.05-9.17,P〈0.05-0.01)。 结论:麻黄、白芍药复方中药可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由于溶栓治疗的开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1-12/2002-06在泰山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蒙古种沙土鼠63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阿司匹林干预组,每组21只。根据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24h,3,7d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7只。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显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显露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夹闭,7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阿司匹林干预组:术前经胃管灌入肠溶阿司匹林(50mg/kg)。显露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夹闭,7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动物在处死前,每日仍经胃管给予阿司匹林。分别于术后24h,3,7d断头处死沙土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干预对二者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组动物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开始增加,3d后明显增强,至7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血再灌组分别为(3.36±2.26)%,(5.68±3.13)%,(4.98±2.10)%,假手术组分别为(1.53±1.07)%,(1.56±1.23)%,(1.62±1.33)%,P<0.05];而阿司匹林干预组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在所有时限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6±0.83)%,(2.76±2.10)%,(1.96±1.09)%,P<0.05]。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3,7d缺血再灌注组动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都呈弱阳性表达[分别为(3.12±2.26)%,(2.68±2.04)%,(2.57±1.97)%];而阿司匹林干预组则呈强阳性表达[分别为(4.98±2.47)%,(5.97±2.35)%,(6.04±2.40)%]。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上调,并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和增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从而达到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