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东  古斌  杨伟君 《当代医学》2010,16(19):150-151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和血清学变化。方法 106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58)。治疗组采用多西环素100mg/天,2次口服,连续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周,共用2~3次。结果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治愈率为90.15%,多西环素治愈率为87.19%。青霉素与多西环素治愈率对比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梅毒早期治疗中,多西环素可以替代青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患者其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的转归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潜伏梅毒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和苄星青霉素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3、6、12个月时来院测定血清学状况(TPPA和RPR),对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在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晚期潜伏梅毒患者的痊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潜伏梅毒患者。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疗效确切,对促进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转归影响较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及血清学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89例采用头孢三嗪(商品名罗氏芬)1g/d连用18d,并与46例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周,共用3次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有89例经头孢三嗪治疗后1个月RPR阴转11例(12.36%),3个月64例(71.91%),6个月84例(94.38%),9个月89例,全部阴转,阴转率达100%,并经2~3年随访无临床症状及血清复发。苄星青霉素治疗46例,1个月RPR无阴转,滴度下降21例(45.65%),3个月阴转8例(17.39%),6个月阴转17例(36.97%),12个月阴转34例(73.91%)。结论: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见效快,血清阴转率高,转阴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经TRUST初筛和TPHA阳性确诊的178例早期梅毒患者(包括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8例、早期潜伏梅毒128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67例,对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多西环素治疗11例,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6、9、12、18及24个月复诊,分别做TRUST定性和定量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梅毒分期及TRUST初始滴度对血清学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为52.25%,苄星青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TRUST转阴率分别为52.69%和45.45%,不同治疗方案TRUST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91.67%、60.53%、46.09%,不同梅毒分期TRUST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RUST滴度≤1∶8组和滴度>1∶8组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78.05%和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疗效肯定,多西环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替代药物;一期梅毒TRUST比早期潜伏梅毒转阴快,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转阴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头孢曲松联合苄星青霉素方法治疗患者梅毒病,对其患者体内血清学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符合梅毒病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采用麝头孢曲松进行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梅毒血清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学试验中阴转率较高且阴转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明显(P<0.05).结论 头孢曲松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有关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且优于对照组,其不仅具有高的转阴率且转阴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319例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319例梅毒患的治疗及随访,了解梅毒的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为梅毒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经TRUST初筛和TPHA确诊阳性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采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查TRUST初筛和定量试验,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6例苄星青霉素治疗组和13例红霉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TRUST阴转分别为45(14.7%)人、2(15.38%)人;治疗后6个月TRUST阴转分别为44(14.38%)人、0人。TRUST滴度:苄星青霉素治疗组GMT由12.66分别降至5.32、4.12,红霉素治疗组GMT由14.37分别降至6.06、4.59。结论 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红霉素治疗疗效肯定,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阴转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的疗后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钠继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72例出现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以头孢曲松钠1.0g静滴,1次/日×14天,休药两周后,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每周×3;对照组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每周×3.治疗后第3、6个月均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RPR下降≥2个滴度有效;RPR下降不到2个滴度无效;出现临床复发或RPR上升2个滴度,均视为复发.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痊愈34例,有效2例,痊愈率94.44%;对照组痊愈26例,有效7例,痊愈率69.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08,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继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显著,血清固定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与米诺环素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中选择43例作为观察样本。将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临床治疗的21例梅毒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米诺环素进行临床治疗的22例梅毒患者设为研究组,分析两组的血清学变化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之后,在血清学试验阴转率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在阴转平均时间上,两组差异显著,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作为一种替代药物,对早期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血清学试验阴转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殷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86-1786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索治疗早期梅毒临床的疗效。方法选用108例梅毒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54例,B组54例。A组选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而B组则选用阿奇霉素。两组的疗程均为14d。结果10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苄星青霉素临床治疗早期梅毒的治愈率为100%,一年内血清学痊愈率为97.2%。阿奇霉素临床治疗早期梅毒治愈率为71.9%。一年内血清学痊愈率为67.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苄星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早期梅毒治疗时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梅毒患者在进行规范治疗后其血清滴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19例梅毒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6例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3例患者使用红霉素治疗,对319例经治疗后的梅毒患者进行随访,运用血清学TRUST和TPPA对其血清滴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苄星青霉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阴转45例(14.7%),GMT降为5.32;治疗后6个月阴转45例(14.37%),GMT降为4.12。红霉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阴转2例(15.38%),GMT由14.37降到6.06,治疗后6个月阴转0例,GMT降到4.59。结论:采用苄星青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梅毒疗效较好,治疗前血清滴度越低,阴转时间越短,血清滴度越高,阴转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连续14d;青霉素组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400万U/次静脉滴注,每4h一次,连续14d。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CSF 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CSF RPR同时转阴;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CSF RPR转阴,各有1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确诊时TRUST滴度与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先天梅毒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梅毒患者按其是否在妊娠期接受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按确诊时TRUST滴度分层比较2组间先天梅毒发病率的差异。结果A组先天梅毒发病率为1.95%,B组先天梅毒发病率为12.96%,两组间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x^2=18.4651,P=-0.000)。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2的孕产妇没有生育先天梅毒儿。A组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4的先天梅毒发病率3.70%(4/108),B组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4的先天梅毒发病率23.70%(321135),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x^2=19.017,P=0.000)。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4时,B组出现先天梅毒,且随着滴度的升高发病率大幅上升。结论母亲确诊时TRUST滴度的高低对梅毒垂直传播的发病率有重要的影响,可作为妊娠梅毒孕产妇选择妊娠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何君  徐明茹 《现代医学》2004,32(5):319-321
目的 通过梅毒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寻找一种诊断早期先天梅毒的方法。方法 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 (TPPA)和梅毒螺旋体 19(s) IgM酶联免疫吸附法 [Tp 19(s) IgM ELISA]对 6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阳性新生儿 (其母亲已在怀孕时被确诊为不同病期梅毒 )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6例新生儿中有 4例TRUST、TPPA、Tp 19(s) IgM阳性 ;另 2例TRUST、TPPA均阳性 ,但Tp 19(s) IgM阴性。前 4例新生儿确诊为早期先天梅毒 ,后面 2例排除早期先天梅毒。结论 特异性IgM检测应该作为早期先天梅毒确诊的实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31-133
目的?探讨特异性IgM 对筛查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转入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疑似先天性梅毒新生儿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特异性IgM 方法、TP-ELISA 方法、TPPA 方法及TRUST 方法进行检测,对四种不同检测方法下的初筛,复诊进行综合对比与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筛查,四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0、100%、99%、55%,1 年内TP-ELISA 方法、TPPA 方法转阴率为75%,TRUST 方法转阴率为100%。结论 特异性IgM 筛查无症状先天性梅毒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作为本病基层医院基础性筛查方法,如为阴性,无症状可排除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梅毒初次治疗过程中吉海反应的发生率。方法188例梅毒孕妇按有无症状和TRUST滴度分为3组,观察初次苄星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吉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潜伏梅毒且TRUST滴度1:8组、潜伏梅毒且TRUST滴度≥1:8组、有症状一期和二期梅毒组分别发生吉海反应0、2、2例,发生率分别为0、6.67%、25%。结论妊娠梅毒初次治疗过程中吉海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尤其是潜伏梅毒TRUST低滴度时。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梅毒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临床分期特征及妊娠结局 ,降低先天梅毒发病率。方法 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 4 8例梅毒孕妇。治疗组 2 9例 ,经全疗程抗梅毒治疗 ,采用苄星青霉素 2 4 0万单位肌肉注射 ,每周 1次连续 3周 ,未治疗组 19例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在孕 2 0周确诊 35例 (72 9% ) ,除 1例 (2 1% )为Ⅰ期梅毒 ,潜伏期梅毒 4 7例 (97 9% ) ;治疗组人流 5例 ,妊娠至围产期的孕妇有 2 4例 ,其中死胎及引产均为 0 ,新生儿先天梅毒 2例 (8 0 % ) ,P均 <0 0 1,低于未治疗组。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 ,常规筛查特别重要 ;妊娠合并梅毒有不良结局 ,但早期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 ,能显著的控制围产儿死亡 ,并能显著地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匹多莫德分散片、乌灵胶囊及苄星青霉素针联合治疗梅毒产妇血清固定者,观察并比较患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和滴度下降的情况。方法选取60例进行了梅毒血清固定健康教育和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的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名,观察组给予匹多莫德分散片、乌灵胶囊及苄星青霉素针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苄星青霉素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TRUST转阴和滴度下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RUST转阴率、滴度降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TRUST滴度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乌灵胶囊及苄星青霉素针联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及胎儿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及胎儿结局。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行抗梅毒治疗 ,将 3 7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肌注 ,每日一次 ,连续 15天为一疗程。未治疗组16例 ,未行抗梅毒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 1)一期梅毒 1例 ,隐性梅毒 3 6例。 ( 2 )治疗组孕妇早产 1例 ,无流产发生 ;未治疗组早产 5例 ,流产 5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孕妇新生儿先天梅毒2例 ,未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梅毒 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 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 ,对孕妇行常规梅毒筛查非常重要。 ( 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妊娠期行抗梅毒治疗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流产 ,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孕期干预治疗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发生先天梅毒的关系,为先天梅毒的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将427例已分娩的妊娠梅毒产妇按干预治疗(319例)和未干预治疗(108例)分两组,比较二者先天梅毒发生情况;对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TRUST滴度进行随访18个月并比较分析。结果未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6.8%(18/106),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0/319)。母亲生产时TRUST滴度与新生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4,P〈0.05);先天梅毒儿出生时滴度的高低与其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相关,且先天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1:32时,更易出现具有皮肤粘膜损害、黄疸、蛙状腹等临床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而母亲梅毒分期与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无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妊娠梅毒的筛查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先天梅毒的传播,应高度关注疑似先天梅毒儿血清TRUST滴度继续升高的情况,将TRUST滴度≥1:32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