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LO)与全肝血流阻断组(TLO),其中HLO组35例,TLO组45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优于传统全肝血流阻断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彭力辉蒋国庆邓小红周兆锋(江西省赣州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赣州341000)肝叶切除最常用的阻断入肝血流的方法是常温下肝门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由于肝细胞对缺血极为敏感,因肝细胞缺血而导致的肝细胞继发缺...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HVC组30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HVC法),Pringle组24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半肝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46例半肝血流阻断联合绕肝提拉法的肝切除术中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切除患者血流阻断时间13~47min,术中出血量140~910mL,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联合绕肝提拉法在肝切除术中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该方法对于肝脏外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险峰  李明非  杨训  周晓辉  王俭 《四川医学》2012,33(7):1162-1164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癌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意叉.方法 把76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41例,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失血量、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部分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25例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术中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降低手术损伤,保护残肝功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附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温下第一肝门入肝血流半肝阻断的手术方法及合理性。方法:总结1997-2000年27例在半肝血流阻断下行各类肝切除的经验,与同期应用Pringle法行肝切除31例进行比较,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出血,介同时又不可避免带来肝缺血后的损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既可达到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健侧肝脏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5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肝切除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无手术死亡。结论:肝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能安全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对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半肝阻断组和全肝阻断组,每组各39例。半肝阻断组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采取半肝血流阻断,全肝阻断组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给予全肝血流阻断。比较半肝阻断组及全肝阻断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手术治疗后,半肝阻断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6.33±37.14)m L,谷氨酸转氨酶为(45.26±11.32)IU/L,总胆红素为(18.21±4.59)μmol/L,均低于全肝阻断组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半肝血流阻断更利于肝癌患者的术后肝功能恢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中叶切除术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0年华西医院行肝中叶切除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输血3例,输血量400 mL;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切除标本大小(最大径)4~12 cm,平均7.5 cm;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腹腔包裹性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肝中叶切除技术中选择性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是控制术中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外科治疗198例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对近13年来收治的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83.3%)随访2~16年.20例(10.0%)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死亡.肝叶切除术优良者57例(89.1%),残石复发者12例(l8.8%),非肝叶切除术优良者68例(67.3%),残石复发者40例(39.6%),两者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残石率由常规手术组的31.5%降至8.8%;复发率由常规手术组的27.3%降至11.8%.结论 术前影像学全面地了解结石的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恰当的肝部分切除,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全肝血流阻断不同时间后肺组织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口服乙醇和CCl4制作肝硬化模型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A1组)作为对照,采用阻断肝门、肝上上腔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15min(A2组)、30min(A3组)、45min(A4组)制作全肝血流阻断模型,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ELISA法检测肺匀浆TNF α 含量,左肺部分组织作湿/干比值(W/D)测定。结果 ①常规病理切片肺损伤评分:A4组评分最高,A2、A3组次之,A1组最低(P<0.05)。②ELISA法检测肺组织内TNF-α含量,A4组最高,A2、A3组次之,A1组最低(P<0.05)。③W/D:A4组最高,A2、A3组次之,A1组最低(P<0.001)。结论 肝硬化大鼠全肝血流阻断后可以造成肺组织损伤,阻断时间超过30min后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减轻左半肝切除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 肝癌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Pringle 阻断法,观察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左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对比两组患者的阻断前和恢复肝血流后20 min 肝功能、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因子等缺血再灌注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ALP)、γ- 谷氨酰转移酶(γ-GT)、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ALT、AST、ALP、γ-GT、XOD、MDA、SOD、GSH-Px、MPO、IL-1β、IL-8 及TNF-α 含量的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可减轻左半肝切除术中的肝脏缺血再灌注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提升和内环境稳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胆管结石病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4年12月~2007年6月诊治的117例肝胆管结石病例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肝胆管结石病例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的治疗效果良好,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结论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施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中,选择恰当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是提高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径路手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7年12月采用肝圆韧带径路手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26例,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与预后。结果26例患者根据结石部位及胆管狭窄情况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肝段切除或联合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式。本组患者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5.38%,包括胆瘘1例(3.85%),膈下脓肿1例(3.85%),切口感染2例(7.69%)。术后残余结石1例,残石率为3.85%。术后随访超过2年19例,结石复发2例,复发率为10.53%。结论肝圆韧带径路手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简便、易行,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少,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汤倩倩  卢山  蒋敏海 《浙江医学》2017,39(6):432-434
目的 研究严重免疫缺陷(SCID)小鼠永久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L-MCAO)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方法 将 SCID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 L-MCAO 组各 15 只。于 SCID 小鼠嗅束外缘电凝并切断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制作 L-MCAO 模型。 使用激光散斑血流仪实时监测小鼠脑血流量,并计算脑血流量比值;术后在小鼠麻醉清醒后 24h 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术后 2 周后取 小鼠大脑行 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染色和二氨基联苯胺 (DAB) 染色,并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 结果 术后 60min L-MCAO 组小鼠脑血流量比值基本稳定在 0.47±0.55,神经功能学评分为(1.95±0.76)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为(18.47±1.92)%;假 手术组及建模失败的小鼠未见梗死区域。 结论 SCID 小鼠永久性 L-MCAO 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人类脑梗死,制作成功率高, 在临床脑梗死观察和药物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解剖性血流阻断方案与对应的预阻断方案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肝切除术中最佳血流阻断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开展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纳入240例肝脏肿瘤行开腹手术患者,划分为3个大组和6个小组,每小组各40例:半肝血流阻断组(A1组)及预阻断组(A2组)、门静脉主干阻断组(B1组)及预阻断组(B2组)、保留半肝门静脉的肝门阻断组(C1组)及预阻断组(C2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1)各直接阻断组与预阻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术后输血例数明显更少,术后3 d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更高;(2)3个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输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按C1及C2、B1及B2、A1及A2组依次明显增加,术后通气时间按A1及A2、C1及C2、B1及B2组依次明显延长,术后3 d ALT及AST水平按B1及B2组、A1及A2组、C1及C2组依次明显增加。结论:3组解剖性血流阻断方案均有一定适用性,但通过血流预阻断技术均有助于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输血,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匿性中耳炎的早期手术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例隐匿性中耳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9例患者均无耳漏病史,发病时间只有几周甚至几天,而中耳腔内却形成不可逆性病变,甚至已伴有组织结构破坏。手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随访6个月至3年,病变无复发。结论:隐匿性中耳炎应作为慢性中耳炎的特殊分型,不应忽视。若按早期中耳炎治疗病情不能稳定甚至加重,并经CT证实中耳乳突腔有填塞表现者,无论是否有鼓膜穿孔,均应行早期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9.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4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C  Lin W  Dua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32-734
目的 总结42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1980年至1999年6月入院后急诊手术的42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病人进行了分析。其中股动脉逆行导管取栓术30例,腹主动脉切开取栓8例,腋股动脉转流手术4例,同时注重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病。结果 病人术后即恢复肢体远端血流通畅性,按期死于肌肾代谢综合征和心力衰竭4例,本组38例获得0.5~斫的随访观察,其中36例随访1年以上,2例1年以下;远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ong QB  Duan ZQ  Zhang J  Zhang ZS  Xin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29-1431
目的总结各类复杂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对策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年收治的24例复杂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2例患者采用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架桥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围手术期病死率8.39%。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复杂性动脉瘤,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采用不同的切口,选择正确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