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冬进补是传统习俗,而药粥疗法尤为适宜,宋陆游有《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北宋张末在《粥记》言:“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可见食粥确有补益作用。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后天调养的不同,使体质有异,因而所需治疗亦有别,故应根据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选择不同的粥疗方。  相似文献   

2.
正粥,人们称其为"稀饭"。粥之于人,有润养脾胃,滋生津液之妙用。古往今来,粥素有"世间第一补体之物"的断语。在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于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古代诗人陆游对粥养颇有独特见解,他在脍炙人口的《食粥》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由此可见,粥养益人寿。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盛赞粥食摄生之功效。《医药六书药性总义》也认为:“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甚至把粥饮称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相似文献   

4.
恋上风情粥     
粥,作为我国传统食品之一,素有"人间第一补品"之美誉。自古以来,吃粥就是养生的妙法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相似文献   

5.
慈山粥谱     
曹庭栋 《养生月刊》2004,25(1):45-52
前言 粥为食物养生之一大法门,故古今咸予重视。宋·张耒撰《粥记·赠潘邠老》,盛称其养生之功。记云: “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  相似文献   

6.
<正>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盛赞粥食摄生之功效。《医药六书药性总义》也认为:"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甚至把粥饮称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相似文献   

7.
正粥,俗称稀饭,自古有之,稠厚者叫谵(zhan),稀薄者叫酏(yi),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饮食之一。多少年来,人们大都知其能果腹充饥,却未必了解其还能养生。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七绝,题为《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其中的"宛丘平易法",即是食粥的养生之法。老妈对粥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的事。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的五谷杂粮粥;另一种则是加入各种调料、乃至中  相似文献   

8.
古人食粥诗     
周明 《养生月刊》2008,29(12):1130-1131
古人认为,多食粥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方法,所以陆游有《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像陆游这样爱食粥,还以粥入诗,这在古时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9.
正《西游记》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中写道:唐僧师徒路过西梁女国,误饮子母河的水而受孕,唐僧饮用"落胎泉水"堕胎后,"那婆婆家又煎些白米粥与他补虚"。产后气血亏虚,阴液不足,产后食粥,可补充体液,补益脾胃,促进产后身体康复。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宋代陆游有《食粥》诗  相似文献   

10.
粥者,稀饭也。据史料记栽,粥这种食物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汉民族大米的主要食法,而且养生益人,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宋代诗人陆游曾留下一首著名的《食粥诗》,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晤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又将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受到北宋文人张耒所著《粥论》的影响很大。历史上多有引用和传播,以致大家都认为食粥养胃。张耒在他的书中是这样写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又极柔  相似文献   

12.
品粥的心境     
粥乃米饭面食之祖先。古时论粥的书不少,称粥为糜、膻、酏等。一年四季,在膳食中有粥,不仅可调剂胃口,增进食欲,且可补充身体水分。自古以为,喝粥可治病,使人延年益寿。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有五十多种粥,“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粥是中国广大地区居民喜爱的主食形式之一,《周书》说“黄帝始烹谷为粥”,表明中国人民食粥的历史十分久远。 粥有稠厚、稀薄之不同,在古代,其名称也有别。《广雅》称粥之厚者为“鬻”,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则认为“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食粥之益处,清代黄云鹄《粥谱》说:一省费,二津润,三味全,四利隔,五易消化。其实,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食粥至少有六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即:敬老、节约、救荒、疗疾、养生、美食。 《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汉书·武帝纪》载:“民年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曾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人体胃肠功能受到暑热刺激大为减弱。如何保证胃肠功能正常,使饮食物对机体起滋养补益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是夏秋季节养生的重要一环。药粥能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可健脾开胃,增强抵抗力,降温补液。下面介绍几款适宜时令的药粥,供大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5.
陈典典 《养生月刊》2014,(10):890-893
食粥在我国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饮食方法。药粥疗疾进补学说,是传统中医的组成部分。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十四种医学方剂书中,就有药粥疗疾的记载。汉代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就有很多米药同用或病后食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是南宋文坛寿星、岁至85载高龄的大诗人陆游对粥的盛赞。陆游爱梅、梳发、导引,更将食粥作为延年益寿的秘诀,寓养生于饮食起居之中。“粥能养人,老年尤宜”,“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药粥是养生保健之上品。它以适量的中药与米谷配伍,加入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7.
老爸今年92岁,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步履轻盈。尽管如此高龄,他还很健谈。老爸平时很注意自己的起居饮食。每天早睡早起,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白开水,然后到室外散步约40分钟左右。一日三餐以粥为主。喝粥是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在老家江淮~带至今早晚还以粥为主要饮食。夏日喝上一碗适口的稀粥,顿觉清凉爽口;冬日喝粥,既温暖又舒适。民间素有"稀粥养生"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常食粥,有和胃补脾之效",可见粥的营养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医家王士雄说过:"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作为我国人民最基本、最普通的饮食品种之一,粥为人们的健康生存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礼记·月令》中"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的记载,食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人爱粥、咏粥的也不乏其人,大文豪苏东坡喜食花鸡粥,书法家柳公权爱吃绿豆粥。陆游则爱  相似文献   

19.
正用餐——食粥致神仙在日常用餐和饮食习惯方面,陆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喝粥。具体我们可以从《食粥》一诗中来感悟:"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不但喜欢喝粥食羹,而且还善于加入辅料,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文化的视角研究《本草纲目》"粥"及"粥方"的文化内涵。首先,考释"粥"的字义以及古人对"粥"这种饮食形式的各种称谓及其区别。其次,阐述食粥养生源于敬老爱老的文化传统,从以粥辅药到施粥济困,呈现出多重文化内涵。第三、阐释《本草纲目》"粥"及"粥方"的特点与意义,李时珍汇集的粥方原料均为普通食物和药食同源食物,凸显粥的日常饮食属性,寓补养调治于日常饮食之中,对现代营养粥及功能粥品的开发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