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被动凝集法检测3 557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猛  姚涌 《安徽医药》2009,13(9):1062-1063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MP)总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来检测3557份血清MP总抗体。结果2007年检测1801例血清,阳性为105例,阳性率为5.83%;2008年检测1756例血清,阳性为120例,阳性率为6.83%;两年的总阳性率为6.3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分析被动凝集法阳性结果偏低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为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肺炎患儿114例,在病程5 d内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及被动凝集法检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A组,54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组(B组,60例);A组患儿在病程7~10 d用两种方法 复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114例中,病程5 d内的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阳性率分别为42.1%和23.7%(P<0.05),灵敏度为83.33%和50.0%,特异度为95.0%和100%,ROC曲线下面积为89.2%和75.0%.A组病程7~10 d复查,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35例(64.81%),被动凝集法检测支原体抗体阳性54例(100.0%)(P<0.05).结论 合理选择检测时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法与血清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在临床中不同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培养组和被动凝集组各38例。分别于2组患者病程5d内及病程7d后取快速培养组患者的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取被动凝集组患者的血清做被动凝集,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测时间内2组患者阳性率。结果病程5d内快速培养组患者阳性率44.74%高于被动凝集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或被动凝集组阳性率97.37%高于快速培养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检测时间,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厦门市翔安区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流行情况,为临床儿科医师早期鉴别诊断儿童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 M。结果 2035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11.8%,肺炎衣原体阳性率15.2%,二者均阳性的占4.3%。结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联合检测能为临床儿科医师早期鉴别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D)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A法和IFA法分别对236例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疑似MP感染的初诊患者进行血清抗-MP抗体的测定。结果 236例患儿中,用PA法检测阳性94例(阳性率39.8%),IFA法测定阳性125例(阳性率53.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0.05)。结论 PA法和IFA法均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MP感染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肺炎支原体(MP)的三种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同年龄、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均行MP咽拭子快速培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P-IgM半定量检测和痰MP-DNA-PCR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3例患儿中,MP咽拭子快速培养和血清MP-IgM半定量检测检出MP阳性各47例(MP阳性率24.35%),痰MP-DNA-PCR法检出MP阳性8例(MP阳性率4.15%%)。咽拭子快速培养法和痰MP-DNA-PCR法检测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的阳性率无差异;年龄越大,血清MP-IgM检测法检测阳性率越高。三种方法检测不同病程阶段MP感染阳性率均无差别。结论联合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可以提高MP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及咽拭子培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阳性者及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起病〈7d,B组起病≥7d,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B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用于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要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培养基在儿童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市地区2009年1月~12月共4753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方法和结果。结果不同年龄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1.64%,16.23%,18.14%,14.27%,表明儿童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率相近,全年支原体感染数据显示,乌鲁木齐2009年未发生大流行;MP培养检测与ELISA法检测两种方法M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P快速液体培养法简便快速,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我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118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P)培养检测,阳性率为27.11%,同时对本组病例行ELISA法检测MP-IgM抗体,阳性率为22.88%,≤3岁患儿发病率为31.42%。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提出MP快速培养检测支原体是临床上一项可靠快速简便的方法,对MP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辉  赵冰  王群  王宁  薛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12-113,1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6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148例,总阳性率为24.7%;男性阳性例数为76例,阳性率为25.3%,女性阳性例数为72例,阳性率为24.0%,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组中,0~15岁组、16~35岁组、36 ~70岁组阳性例数分别为123例、16例、9例,阳性率分别为61.5%、8.0%、5.0%;0~15岁组阳性率与16~35岁组、36~70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35岁组与36~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结果准确、简便、快速,尤其对0~15岁患者检出阳性率高,可作为一般实验室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该地区儿童MP的感染情况。方法取患者咽拭子样本接种于MP选择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将检测结果与酶免法、PCR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养法检测945份样本,阳性率为37.99%(359/945);ELISA法检测270例,MP-IgM阳性率为13.3%(36/270)。荧光定量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培养法检测MP阳性明显高于ELISA法,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且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或咽拭子进行培养,并将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份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20.3%(50/246);男性占11.4%(28/246),女性占8.9%(22/24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本区域并不少见,65岁以上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23.2%。肺炎支原体培养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金标准,建议采用快速培养法对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者进行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以协助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53例及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6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8例,阳性率52.8%;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7.8%,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160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发病时间长短将全部患儿分为两组:病程超过1周者98例,纳入观察A组;病程≤1周者62例,纳入观察B组;两组患儿均分别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结果观察A组患儿肺炎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1.2%,支原体MP-IgM抗体阳性率为4.1%,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B组患儿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原体MP-IgM检测方面,观察A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B组的阳性率(P<0.05),在肺炎咽拭子培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儿童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早期患儿,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尤其是喘息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05~2006年呼吸道疾病患儿,取其咽拭子用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检测标本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42份标本中,非喘息性疾病642例,喘息性疾病40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202例,占标本例数的19.4%,其中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124例,占标本例数的31%,非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78例,占标本例数的12.1%;而且,喘息性疾病患儿MP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结论MP是2005~2006年深圳市喘息性疾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且具有年龄和病种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研究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以此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采用明胶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154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检测结果呈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25.97%),发病率最高年龄阶段为6~13岁(35.29%);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84.62%,而非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6.96%。结论通过研究显示,MP-IgM抗体检测也有效提高MP感染的确诊率,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咽拭子支原体培养方法,检测180例喘息性疾病息儿MP阳性率。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阳性71例,阳性率3039.4%,对照组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密切,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予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方法(CLI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和被动凝集法(PPA)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153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比较这三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以协助临床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 PA法检测出(IgM+IgG)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数分别为60(39.22%)和93(60.78%);CLIA检测出(IgM)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数分别为57(37.25%)和96(62.75%);IFA检测出(IgM)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数分别为54(35.29%)和99(64.71%);以上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IFA/PA、IFA/CLIA和CLIA/PA进行一致性分析,CLIA/PA组、CLIA/IFA组和IFA/PA组的Kappa值分别0.903、0.929和0.867,三种检测方法一致性好(Kappa系数均 0.75)。结论电化学发光方法(CLI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和被动凝集法(PPA)均在检测肺炎支原体中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均可用于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且CLIA法由于检测MP分型抗体具备精密度高、用时短、操作自动化等优势,有望替代IFA法和PA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ELISA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分析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同时结合临床诊治过程,分析本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35例检出MP-IgM,阳性率为40.7%;结合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本方法敏感度较高,为83.3%,且无假阳性,特异性强。结论 ELISA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为早期诊断MP的提供客观指标,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