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探讨抗HP治疗ITP的疗效。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68例ITP患者中有40例感染HP,此40例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给予抗HP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HP,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2例(10%),对照组复发9例(45%)。结论 本地区ITP患者HP的感染率约为58.82%,进行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缓解时间延长,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3.
刘珂  阮林海 《中国医药》2006,1(10):604-6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5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均为HP感染者。联合治疗组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未给予根除HP治疗,其余治疗同联合治疗组。观察2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8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2年内复发率12%,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年内复发率5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儿科常见出血性疾病。我院自 1993年至今共收治 ITP患儿 95例 ,采用 4种不同的方法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95例 ITP患儿均为住院病例 ,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 ITP诊断标准 [1 ] 。 95例 ITP患儿中急性 74例 ,慢性 2 1例。其中男性 6 3例 ,女 32例 ,年龄 45天~ 11岁。临床表现为 95例患者均有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鼻衄6 0例 ,牙龈及口腔粘膜出血 18例 ,血尿 12例 ,消化道出血 11例 ,球结膜下出血 3例 ,颅内出血 2例。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 <2 0× 10 9/L 31例 ,…  相似文献   

5.
高绍华 《天津医药》2011,39(10):958-959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以及根除 Hp治疗ITP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3月就诊ITP患者59例,合并Hp现症感染36例,在ITP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Hp根治治疗,比较Hp(+)根治成功患者与Hp(-)治疗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ITP患者Hp现症感染率为61.1%;根治成功33例(91.7%)。Hp根治成功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根治前显著升高,亦明显高于Hp(-)患者;Hp根治成功患者完全反应(CR )14例,有效(R )6例,无效(NR)13例,总有效率为60.6%。 结论Hp感染ITP患者给予根除Hp治疗有助于提高血小板计数,可使患者受益并获得持久的疗效;在高Hp感染人群中发病的ITP患者,常规检测Hp感染,对现症感染患者给予Hp清除治疗可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8岁,农民.因间断黑便2年半,伴发血小板减少1年半于2010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大便次数增多,当时无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等症状,检验外周血象正常,当地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对症治疗后好转.2008年9月再次出现黑便,未行治疗,自行好转.2009年1月因右眼视野缺损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外周血象检查时发现贫血伴血小板减少(具体不祥),骨髓形态学提示:缺铁性贫血伴巨核细胞形成血小板不良骨髓象.给予补铁治疗1年(具体不详),血红蛋白(Hb)上升,血小板计数(PLT)维持在(30~50)×109 /L.2010年4月因再次出现黑便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近20d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就诊于我院.入院体检:T 36.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可复发或加重,一旦发生出血对孕妇、胎儿危害较大,是产科急症之一,目前此病发病不多,我院1995—1999年共收住1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在1995—1999年共收住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占同期分娩总数5294例的0.29%。均为第一胎,2例产前已诊断,其中1例2岁时做脾切除术。13例产前检查时才发现,诊断是根据血常规化验及骨髓象,细胞基本正常仅巨核细胞明显增生。1.2 血小板计数及分娩方式:15例中血小板计数2×109~5×109/L4例,20×109~50×109/L7…  相似文献   

8.
王吉如  洪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7-2499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45例HP阳性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小于50×10^9及血小板大于50×10^9两组。血小板小于50×10^9/LHP阳性患者95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未给予根除HP治疗,其余治疗同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大于50×10^9/LHP阳性、无明显出血征象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与对照组。抗HP治疗组进行单纯正规抗HP治疗,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75%)(X2=5.01,P〈0.05),2年内复发率(19%)明显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49%)(x2=9.69,P〈0.01)。单纯根除HP治疗对ITP患者有一定疗效。结论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达那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泼尼松常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对约2/3的患者有效,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诱因较多,如感染、免疫因素、肝脾作用、遗传及其他因素。长期用泼尼松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良反应高(长期缓解率低),患者依从性差,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疗程冲击治疗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我院近年用大剂量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为观察组及合并HP感染的ITP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三联抗HP治疗。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合并HP感染的CD4+,CD19+等抗体表达。结果 ITP组及合并HP感染的ITP组CD4+下降,CD4+/CD8+下降,CD19+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治疗组比较,HP感染的ITP组在CD4+/CD8+比值下降及CD19+增高较之ITP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患儿合并HP感染大多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M抗体。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两种抗生素根治幽门螺杆菌。结果46例中幽门螺杆菌IgM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26.1%,对照组42例,阳性2例,阳性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血小板恢复。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我们对IT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8例ITP病人,其中男16例,女32例,中位年龄47·2±10·1岁(17~65岁),经血象、骨髓象、血小板抗体等实验室检查结合  相似文献   

14.
黄凤英  张青 《贵州医药》2007,31(10):890-890
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86例,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ITP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血液会议的诊断标准[1]。1.2一般资料86例中急性型78例,慢性型8例(病程>半年),男52例,女34例,年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为小儿常见的血液病之一 ,重症容易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的危险 ,故迅速有效的救治尤为重要。自 1992年以来我们收治重症ITP 2 1例 ,现浅谈救治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8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准[1] 。急性型 17例 ,慢性型急性发作 4例 ;男 8例 ,女 13例 ;发病年龄 3个月至 12岁 ;初发 16例 ,复发 5例。有明显前驱症 14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8例 ,肺炎 3例 ,肠炎 2例 ,疫苗接种后 1例。全部病例均有广泛的皮肤出血点、不同程度紫癜 ,牙龈、口腔粘膜出…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泼尼松常作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对约2/3者有效,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泼尼松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疗效。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把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用升血小板胶囊加强的松和单独用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良效2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ITP,明显增加血小板、改善了临床症状,而且减轻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该联合方案安全、有效,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志海  张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87-128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的围生期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对46例晚期妊娠合并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血小板水平分为A组(PLT50~100×109/L)和B组(PLT<50×109/L),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分娩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结果:B组的症状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但两组产后出血及围生儿的结局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视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的综合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重症ITP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