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后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 56例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后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比较入院时及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JOA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下颈椎损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术后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2.
颈椎骨折颈脊髓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如何提高颈脊髓损伤的救治效果,是目前创伤急救和脊柱外科的重要课题,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完善,研究发现,颈脊髓损伤后早期手术减压和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研究1组36例颈椎骨折颈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3d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获得满意复位和较理想的神经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即①急性颈椎骨折(C3~7);②所有患者均有颈脊髓损伤;③患者在伤后3d内实施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MRI早期诊断颈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于2010年4月~2011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共计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应用MRI确诊颈髓损伤时间分为A组( n =36,≤24 h),B组( n =25,>24 h),确诊后进行常规脊髓损伤治疗,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感觉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确诊时和常规治疗后3周患者运动神经情况对比,分析应用MRI早期诊断颈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组应用MRI确诊治疗后运动功能、感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MRI早期及时且准确诊断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3种入路术治疗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来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的90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前路入路、后路入路、前后联合入路3组,通过比较分析3组术前、术后ASIA分值的变化,来对比3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3组术后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前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后路入路疗效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入路、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疗效均较后路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好,前路入路手术是治疗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丁杰  乔旭霞 《河北医药》2013,(18):2747-2748
目的探讨Bryan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使用Bryan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并与40例传统植骨融合患者比较,术后3个月颈椎相关角度变化情况,并统计颈髓功能JOA评分和颈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颈椎运动范围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节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颈髓功能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疼痛V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发生臂丛神经损伤和异位骨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ryan椎间盘置换术相对于传统的植骨融合术能更好的保留患者的颈部的生理活动度和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脑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HIH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C),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A组加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输注,3~4次/d,持续14~21d。B组加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输注2~3次/d,持续3~14d。检测血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Vm和P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肾功能异常情况。结果3组在治疗后7、21dA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1d3组间血肿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两组与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21dA、B两组与C组V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21dA组出现肾功能异常9例,B组2例,C组3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能促进HIH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有利于血肿区Vm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但不同剂量甘露醇对HIH患者的血肿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脉动指数无影响,大剂量甘露醇对肾脏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8.
丁俊琴  赵莉 《河北医药》2006,28(10):941-941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预防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作用.方法 将40例颈髓损伤Frankel分级均为A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入院后饮食中每日增加15 g钠盐(分次口服盐胶囊或者加入饮食水中补给);对照组20例,患者随意进食、进水不予干预.结果 治疗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P<0.01);对照组血钠值为(130±4)mmol/L,明显低于治疗组的(140±3)mmol/L(P<0.01).结论 饮食中增加钠盐含量可有效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等。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B组的73.9%(17/23)(X^2=6.38,P〈0.05),A组手术时间(83.6±23.5)min短于B组的(106.8±25.1)min(t=5.3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0%(3/23)低于B组的26.1%(6/23),A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成A组(脊髓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C组(β-干扰素干预组)、D组(假手术组)各10只,用改良的Allen装置撞击大鼠脊髓胸9~10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各组予相应干预处理.采用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于术后第1、3、7、14和21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的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分值均近0,随着时间进展评分逐渐升高,B、C组升高明显,干预治疗的B、C组与A组相比7 d内无显著变化(P>0.05),14 d时有显著变化(P<0.05);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β-干扰素应用有利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胸段椎体结核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C7~T3椎体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3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Cobb角,VAS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和JOA评分,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7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患者术后脊髓分级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0 d患者切口均愈合,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有2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疮。术前78例患者Frankel脊髓分级结果显示:A级10例(12.82%)、B级26例(33.33%)、C级25例(32.05%)、D级17例(21.79%)、E级0例;而术后患者Frankel脊髓分级结果显示A级2例(2.56%)、B级17例(21.79%)、C级18例(23.08%)、D级31例(39.74%)、E级10例(12.82%)。结论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积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49例行前路减压术,27例行后路减压术。根据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MP组38例,在脊髓减压前30min予MP1000mg,iv gtt,术后d 1、2、3给予MP 160 mg,30 min内iv gtt;地塞米松(Dex)组38例,术后d 1、2、3应用地塞米松20mg·d~(-1),iv gtt,d4减至10mg,d 5减至5mg,5 d后停用。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d和3mo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MP组术后7d和3mo神经功能均优于Dex组(P<0.05)。Dex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玉文  余利鹏  凡进  李益明  吴敏杰  顾延庆  龙浩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39(12):1401-1403,1364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弧度的恢复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生理弧度变直而术后弧度恢复(A组,14例)或未恢复组(B组,17例)、术前颈椎反弓而术后弧度恢复(C组,12例)或未恢复组(D组,17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颈椎弧度变化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结果各组患者术后颈椎整体弧度、手术节段弧度、颈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A组术后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优于B组(P<0.05或P<0.01),C组JOA评分改善率优于D组(P<0.05)。结论对于颈椎弧度异常的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能改善其颈椎弧度及临床症状;恢复颈椎生理弧度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颈前路术中椎体前纵韧带复合体(DLC)的修复重建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116例,按术式分为A组116例,B组117例.A组采用椎体前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B组采用传统钉板固定,观察2组椎间隙高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椎间隙高度、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椎体前纵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用以替代颈前路接骨板固定预防植骨块滑脱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全身麻醉,B组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有无不适,次日随访有无手术记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次日随访均无手术记忆及脊髓损伤。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麻醉用药,且苏醒时间较短,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3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补体成分3(C3)表达及其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90例ACI患者血清C3含量,根据C3值,分为C3正常组(A组)和C3升高组(B组)。入院及治疗14d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90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IHS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BI评分A组高于B组(P<0.01)。治疗后第90天时A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血浆C3与A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C3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不同神经平面脊髓损伤(SCI)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72例SCI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对颈、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功能改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2个月~1年康复治疗后,颈(A组,22例)、胸(B组,42例)、腰(C组,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BI)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高于胸髓损伤患者,而胸髓损伤患者又高于颈髓损伤患者.结论 康复干预能促进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不一.  相似文献   

19.
李宇卫 《江苏医药》2012,38(10):1177-1179
目的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前路手术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19~73岁,平均46.7岁,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单纯颈椎间盘突出9例,椎管狭窄16例,仅MRI脊髓影像异常而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表现13例。38例均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约1.8级。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MRI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