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3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4例,参考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饮食、心理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并发症发生,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6)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3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都得到控制,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1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1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单纯应用临床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则为观察组。统计并对比不同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①在血糖控制方面,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②在并发症预防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相比于对照组的35.1%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护理方法对糖尿病控制和预防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30 d,平均22 d.通过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DM患者13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x 2=13.856 6,P< 0.05),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均有下降,而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分别是t=15.933,11.050,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而显著高于对照组79.71%(x 2=15.580 6,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疗效确切,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可导致血糖迅速上升使病情加重,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康复。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眼科住院的患者眼病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发现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得到明显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53例,将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4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76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只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江阴市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糖尿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试验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常规组则不接受相关饮食指导。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FPG、PG2h在干预后明显比干预前降低(P〈0.05),且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 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45例患者给予专科护士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B组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负面情绪缓解方面均明显优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士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改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4):187-187
糖尿病产生原因为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共同作用到机体使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等从而出现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此疾病存在极高发病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如得到确诊,则终生性治疗。为增加糖尿病治疗效果,有效地护理干预则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75例,常规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比较组别间患者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餐后2h血糖水平及总并发症发生率(9.3%)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患者生活质量整体上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指南》2017,(2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76.74%,数据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2h PBG(餐后2 h血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FBG为(6.11±1.85)mmol/L,2h PBG为(7.68±2.23)mmol/L,Hb A1c为(6.28±1.13)%;与对照组的(8.05±2.02)mmol/L、(9.34±2.14)mmol/L、(7.33±1.46)%等数据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30d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血糖波动以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1个月时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1个月时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进而为稳定病情奠定良好的基础,且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9,(9)
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BG、2hPBG、HbA1c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FBG、2hPBG、HbA1c水平显著更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饮食行为依从率分别达到了97.8%、9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血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控制中社区饮食干预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近期收治2型糖尿病惠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试验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科学饮食相关知识掌握率,饮食控制干预依从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科学饮食相关知识掌握率和饮食控制干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FPG和2hP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控制中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应用可有效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结果:相比于干预前,44例GDM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干预后血糖下降仍不理想,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结论:对GDM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进行科学、全面护理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7,(13)
目的研究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64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的护理和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对比两个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血糖均有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较对照组下降的更为明显,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更为有效,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饮食及生活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