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56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患儿的感染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发生感染,需加强患儿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病例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另选本院同期收治无并发症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例数50例,分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呼吸道感染占42%;分离出致病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62.32%,革兰阳性菌占21.74%;两组早产儿进行分析对比,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低体重、胎龄短、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等.结论 引发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并发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强化监控和管理力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内手足口病患儿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入住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内的80例患儿,对其实施监控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采取相关的消毒措施,对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实时监测。结果8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此外,医护人员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采取相关的消毒、检测及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1],文献报道NICU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直接死因的30%由感染引起[2~4]。医院感染将延长住院时间、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家属、社会都造成危害。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管理非常重要[1]。为了研究NICU新生儿院内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抽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9例,对患儿基础疾病、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分布、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医院感染率,分析感染因素并总结防控措施。结果经统计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为5.78%;感染部位以口腔为主,其次呼吸道、皮肤黏膜、胃黏膜等。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新生儿护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有效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内的新生儿病房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我院自2011年2月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在开展护理管理后我院合计发生感染患儿2例,占住院患儿的0.046%,在实施护理管理前我院合计发生感染患儿11例,占住院患儿的2.6%,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房内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房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情况的预防与护理干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结果 100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有27例,其感染的发生率是27.0%,院内感染患儿的平均胎龄是(31.56±2.57)周,较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平均胎龄(34.66±1.89)周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发生院内感染患儿其出生的平均体质量是(1738.27±601.85)g,较未发生院内感染患儿其出生的平均体质量(2189.96±519.85)g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加强其监护与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从而确保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的安全,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优质干预措施对减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某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名儿童,随机分为Y组和C组各60例,C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干预,Y组儿童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护理评分质量。结果:Y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Y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优质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加速患儿康复有着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8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感染的致病菌,并针对感染的原因,提高预防性对策。结果 38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100例共118例次,感染率为25.9%。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有42例;其次为血液和皮肤黏膜感染,各有13例。100例感染患儿中共分离出139例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有87株,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有30株。肠外营养、低体质量及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要加强对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控和管理,重视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院内感染特征,并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该院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新生儿1847例,分析感染组血培养、痰培养、眼分泌物培养等结果,对比分析相关感染因素。结果 1847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感染88例,感染率为4.8%。88例感染患儿,院内感染时间4~31(14.5±8.9)d,死亡3例,病死率为3.4%。88例院内感染患儿中,早产儿67例,占76.1%。1847例新生儿根据是否并发医院内感染,将88例感染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其余1759例未感染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相比,感染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和平均胎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其他侵入性操作、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质量、基础疾病及医源性传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应重视新生儿感染,并给予积极防范和管理,从而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张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07-209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易感部位、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37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54%,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等有关。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8,(8):1374-137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目标性监测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发生部位,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1 000~1 500 g之间患儿呼吸机实用率和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最高,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500 g以上患儿感染发生率为最高,感染症状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等部位,不同部位和出生体质量患儿感染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目标性监测,有助于新生儿各类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菌群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患儿,对其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及耐药性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的最大易感因素为气管插管,高危因素为其他侵入性操作、极低体重儿、基础疾病,以及医源性传播。100例院内感染患儿,分离出138株病原菌,其中112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最为常见,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具有较高敏感性,26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易感部位、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36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5.76%,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等有关。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32例,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探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除2例患儿因病情较重出现死亡外,剩余危重新生儿均脱离生命危险,且无并发症遗留,都转往普通病房进行护理,最终都痊愈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消除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患儿48例,对其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其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引发院内感染因素有气管插管、其他侵入性操作、极低体质量儿、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69株病原菌中有革兰氏阴性杆菌56株,革兰氏阳性球菌13株,主要耐药性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敏感率较高的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结论根据感染相关高危因素,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预防管理水平,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院内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种类、侵入性操作次数、住院时间、体重、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18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培养、痰培养以及眼分泌物培养,分析其培养结果,并分析其院内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860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92例,感染率为4.9%。其中92例院内感染患儿中,平均感染时间(14.6±5.7)d,死亡3例,死亡率为3.3%;将92例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作为感染组;1768例未感染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等方面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其他侵入性操作、胎龄低于32周、出生体质量、基础病以及医源性传播等。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应重视院内感染,加强防范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患儿多为早产、低体重、发育不全、病情危重的新生儿,而新生儿本身各系统发育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及感染流行,且病死率高[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高危区,为降低NICU医院感染,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抗感染防治意识,我们对2002年~2004年NICU住院患儿病例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2年~2004年共收治患儿2884例,其中有11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0.39%,医院感染发病率见表1,感染部位构成比见表2。表1 2002年~2004年医院感染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预防的方法以及不安全的原因。方法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52例,分析并且讨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的一些原因以及提前预防的方法 ,与此同时还对其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深入的探讨。结果大多数不是特别重的新生儿全部都不存在生命危险,仅有3例患儿病情过重而出现了死亡。脱离危险的患儿没有遗留并发症,都转往普通病房展开护理,到最后全部完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利的原因进行排除并运用有效的的预防方法 ,对减小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有很大的帮助,在临床的应用上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