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9例院前急诊车祸患者作研究组,给予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另选取29例同类情况患者作对照组,按传统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完成初级评估所用时间分别为(16.3±6.9) min、(26.2±7.7) min,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从急救现场至人院治疗的死亡率分别为3.45%、20.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县级医院院前急救中实施初级创伤评估救治模式,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猝死患者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猝死患者资料,分析猝死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 52例猝死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13.5%,抢救成功者的急救半径均<10km。6min内开始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9.4%,6~10min开始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7.7%,>10min开始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0%,三个时间段抢救成功率比较=6.39,P=0.041<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缩短到达现场时间的重要性、早期启动生存链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比较急救中心推广运用外伤五大技术前后车祸患者院前处理情况。方法对本中心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前的2007年与应用后的2009年现场转运的车祸患者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该技术推广应用前后车祸患者现场抢救的及时程度和效果。结果 2007年度车祸患者现场抢救的病情改善率为0.42%,病死率为2.40%;2009年实施外伤五大技术后,病情改善率上升为3.92%(P<0.01),病死率下降至1.84,病情改善率上升了8.33倍,病死率下降了23.33%。2007和2009年度车祸患者抢救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分别为(17.2±6.8)min和(13.6±5.7)min(P<0.01),现场抢救的时间分别为(6.6±5.7)min和(8.2±4.9)min(P<0.01)。两个年度车祸患者的受伤部位分布和病情分布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007年的四肢伤较常见,2009年以其他部位损伤较常见。结论推广应用外伤五大技术对车祸患者进行现场抢救,可显著提高病情改善率,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分,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到达现场迅速评估病情,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早期液体复苏,安全转运入院,并要严格交接班。结果:本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14例存活89例(78.07%),6例自动出院,死亡19例(16.67%),其中包括院前死亡5例(现场均已呼吸、心跳停止)。结论:熟练的抢救技术,合理的早期抗休克治疗是提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辅助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急救工作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性。方法处理17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现场急救时,快速评估伤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转运途中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并积极进行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结果通过对本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1.66%。结论相对固定的院前救护人员、培训知识的牢固、扎实的救护技能以及齐全的急救设施等能够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就急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价值展开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室所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和观察,并就整体护理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观察临床护理结果得知,40例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0%,而抢救时间是(48.55±18.29)h,护理满意度到达97.5%;40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85%,而抢救时间是(75.55±16.49)h,护理满意度到达82.5%,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和节省抢救时间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抢救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比对照组的要高,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7.5%,抢救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增强治疗的效果,减少临床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4):175+177-175,177
目的提出规范化的院前急救途径及正确的急救操作和转运方法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和致残的关键。方法总结2010年1~12月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结果病情有效控制62例,加重18例,死亡3例。结论作为急救人员必须在院前急救中作好病情评估,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树立院前急救意识,迅速及时的处理病情,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90例多发伤患者,拨打120院前急救者作为实验组,未拨打120自行入院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多发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接诊至疾病确诊时间、疾病确诊至抢救时间;干预前后患者不良情绪心理状态评分;病死率。结果院前急救护理组多发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院前急救护理组接诊至疾病确诊时间、疾病确诊至抢救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评分相近,P> 0.05;干预后院前急救护理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院前急救护理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缩短接诊至疾病确诊时间、疾病确诊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现状,对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研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2年中我市120分布在各区域的五个急救分站的院前死亡病例126例,对急救反应时间,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出救至到达现场进行急救的时间平均为9.70min。另外我市120出救的通讯调度时间平均为1min,因此急救反应时间平均在10min以上。救护车到现场前,极少数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肺复苏。126例病例中仅有2例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结论今后的院前急救发展方向:①应加强网络分站建设,力求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②在市民中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意识;③加强院前急救的规范性,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及生命支特的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对急救现场综合评估、协调、优化现场急救措施,抢救生命,迅速安全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结果强化急救现场应对策略,院前急救效果显著提高。结论现场应对策略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32-2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18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1~12 h内,接到患者或亲友呼叫电话,立即驱车到达现场,予以急救治疗和护理处置。结果现场救护,救治成功率达94.4%。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得到院前急救后,可减少并发症,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阿拉尔医院院前急救病例的病种病因及急救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全年度1604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在160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其中救治车祸外伤的有965例,占60.16%,其中伤3人以上车祸有65起,最大的一次17人。脑血管疾病157例,占9.79%;心血管疾病81例,占5.05%;消化系统疾病72例,占4.49%;重度颅脑损伤65例,占4.05%;呼吸系统疾病57例,占3.55%;中毒96例,占5.99%;其他111例,占6.92%。最终死亡38例,非死亡1566例。患者的病死率与呼叫至到达时间、急救人员资质、急救措施及急救效果评估等因素有关。结论院前急救成功率与医务人员自身急救知识、设备配置等密切相关,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对车祸外伤、颅脑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熟悉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探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45例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中3例在到达现场前心脏已经停止搏动,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2例经及时安全转运回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溶栓等的治疗。结论重视院前急救与护理,选择合适的急救流程、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护理及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现场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现场急救处理及安全转运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途中转运距离平均(11.34±4.23)km,90例院前现场救护中89例送往医院按AMI继续常规治疗,转运途中1例死亡;院前现场救护及转运平均(18.34±9.12)min。同期自行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距离平均(10.98±4.50)km;死亡9例;就诊时间(49.78±12.78)min。两组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院前现场救护就诊短,病死率低(t=7.34,χ2=6.45,P<0.05)。结论采取正确急救措施及安全转运,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时间,降低了病死率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让大家熟悉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流程,实施专业的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抢救流程,包括评估病情,吸氧,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路用药,控制出入量,监测病情,进行院前溶栓,送介入中心或安全护送患者入院治疗等。结果 82例成功救治,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4.3%。结论重视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其中对照组90例未得到院前急救;观察组90例接受我院院前急救。结果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100%,转运成功率10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89%;对照组急救成功率90%,转运成功率9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33%;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及早诊断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