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京  孟忻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5):378-379
表皮生长因子与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应用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研究王京,孟忻,齐立平,张新建,黄秉仁,蔡良婉角膜碱烧伤后反复性上皮糜烂及溃疡是治疗的难题之一。为促进角膜损伤的愈合,我们将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与纤维连...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纤维连接蛋白滴眼剂治疗兔角膜碱烧伤,测定烧伤前后不同时期血和房水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纤维连接蛋白能促进早期角膜上皮愈合并防止晚期上皮脱落。烧伤早期,房水纤维连接蛋白比未烧伤前明显升高,说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晚期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逐渐下降,表明组织修复对其消耗和利用的增加。本文探讨了纤维连接蛋白在角膜碱烧伤中的治疗作用及血和房水中含量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编辑的《全国眼表疾病诊治专题讲座及研讨会论文汇编》一书 ,内容丰富 ,主要包括 (1)眼表疾病研究进展 ;(2 )眼表炎症和损伤愈合的重要概念 ;(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及白介素 1家族在眼表疾病中的作用 ;(4)角膜缘的组织结构及其潜在功能的开发应用 ;(5 )角膜上皮病的分类、命名及诊断 ;(6 )泪液学研究进展 ;(7)角膜、角膜缘组织 (干细胞 )及羊膜的保存 ;(8)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术中的应用 ;(9)眼表面重建术 ;(10 )大泡性角膜病变 ;(11)结膜、角膜碱烧伤的治疗 ;(12 )角膜缘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 ;(13)羊膜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其药物治疗一直是眼科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较强的促新生血管生长因子~([1]),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2]),但HGF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及LMWH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碱烧伤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测量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蛋白与mRNA表达,观察LMWH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眼局部应用LMWH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兔角膜碱烧伤的病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角膜碱烧伤同理组织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作用。方法 在家兔角膜碱烧伤模型中,用病理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变化。结果 10只眼在5~10d发生角膜溃疡,5只眼在7~12d发生角膜穿孔。烧伤后角膜纤维连接蛋白(hbronectin,FN)增多,与炎症反应相一致。结论 FN参与角膜碱烧伤全过程,并担钡修复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眼碱烧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眼的化学性烧伤 ,特别是眼碱烧伤 ,其治疗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 ,在碱烧伤的治疗方面有了进一步深入。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碱烧伤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药物治疗(一 )多肽类生长因子角膜创伤修复过程是全身因素同局部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系列活动 ,而多肽类生长因子在局部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 - 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胰岛…  相似文献   

7.
眼部化学烧伤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眼部化学烧伤治疗进行了许多新探索,提出并研究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枸橼酸钠、表皮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钠、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治疗及角膜缘部移植术、球筋膜移植术、角膜上皮移植术、培养的角膜上皮移植术等手术疗法,有的虽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颇有希望。  相似文献   

8.
由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编辑的《全国眼表疾病诊治专题讲座及研讨会论文汇编》一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1)眼表疾病研究进展;(2)眼表炎症和损伤愈合的重要概念;(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及白介素1家族在眼表疾病中的作用;(4)角膜缘的组织结构及其潜在性功能的开发应用;(5)角膜上皮病的分类、命名及诊断;(6)泪液学研究进展;(7)角膜、角膜缘组织(干细胞)及羊膜的保存;(8)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术中的应用;(9)眼表面重建术;(10)大泡性角膜病变;(11)结膜、角膜碱烧伤的治疗;(12)角膜缘…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2年Cohen报道了从小鼠颌下腺提取到一种热稳定蛋白,它可以对眼睑和门齿的发育产生刺激作用,这种因子被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epidemalgrowthfactor,EGF)〔1〕。EGF是一种单链多肽。研究表明,EGF能刺激各种外胚层及中胚层来源组织,包括表皮、晶体上皮细胞、结膜和角膜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增生〔2~4〕。Savage首先证明了EGF可以刺激角膜上皮增生〔5〕。本文利用EGF滴眼剂观察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客观评价EGF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1.患者的选择:年龄在18~70岁,单纯性非复发胬肉,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直径≤5mm,胬肉基底…  相似文献   

10.
幸正茂 《眼科研究》2010,28(8):796-800
角膜碱烧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一旦发生,治疗相当棘手,预后极差,其损伤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角膜碱烧伤后免疫系统的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免疫微环境的变化致使各种效应细胞和炎性细胞出现规律性变化,另外各种炎性因子也参与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损伤过程。就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眼前段化学烧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药物治疗1.表皮生年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结构,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Cohen于1962年首次从小鼠颌下腺分离出EGF黄秉仁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地制成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EGF可通过DNA、RNA及蛋白质合成而促进细胞增殖及角膜上皮化.Singh等首先将EGF用于角膜碱烧伤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膜上皮愈合率明显增加.Chung等研究结果显示EGF可提高喊烧伤后角膜基质的再生能力,同时可增加内皮细胞活性.还有研究证实EGF能刺激角膜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分裂、增生,从而加速角膜损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CXC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及CXCR4特异性桔抗剂AMD3100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SDF-1和CXCR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DF-1和CXCR4在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另设碱烧伤对照组和碱烧伤治疗组,碱烧伤后分别给予0.1 mL生理盐水和AMD3100球结膜下注射,比较2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 碱烧伤后SDF-1阳性表达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CXCR4阳性表达于炎性浸润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大鼠角膜组织中可检出微量SDF-1和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碱烧伤后2 d,SDF-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7d、10 d分别是正常水平的3.8倍和21.0倍;CXCR4 mRNA和蛋白水平在碱烧伤后2 d明显升高,7 d、10 d分别是正常水平的1.9倍和17.5倍.碱烧伤治疗组碱烧伤后7 d、10 d、14 d时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碱烧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治疗组碱烧伤后2 d、5 d、7 d、10 d、14 d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含量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DF-1与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AMD3100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可能成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羊膜移植与碱烧伤眼球表面的重建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碱烧伤是临床上复杂而难以治愈的眼病之一。碱烧伤会对眼表面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可导致角、结膜上皮的坏死、脱落,角膜持续性上皮缺损、多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角膜血管翳性混浊及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治疗难症之一。眼表是由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及其表面的泪膜共同组成的。泪膜的稳定有赖于健康的含有杯状细胞的结膜上皮与正常的非角化的角膜上皮〔1〕。眼球表面上皮的正常表型(即个体可见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制约)是维持健康眼球表层的重要因素〔2〕。而眼表面上皮的分化过程与上皮基底层及原代干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增殖及…  相似文献   

14.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及相应基因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X  Xu JT  Cui H  Hu Q  Yang C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905-909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克隆目的基因片段并了解其同源性,检测有无新基因产生,从分子角度阐明角膜碱烧伤后变性蛋白产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大鼠角膜碱烧伤后3d和2周的角膜RNA,合成双链cDNA。分别以正常角膜和碱烧伤角膜的cDNA为模板,应用2种锚定引物和12种随机引物,进行24种不同引物组合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克隆鉴定、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相同PCR反应条件下,同正常角膜相比,碱烧伤2周的角膜产生1条差异性条带,分子量为630bp。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Gene Bank进行同源性的比较,发现该基因与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Ⅰ、Ⅱ、Ⅲ的基因具有部分同源性。结论大鼠碱烧伤2周的角膜有差异基因产生,与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Ⅰ、Ⅱ、Ⅲ具有部分同源性。该差异基因的产生可能与角膜碱烧伤后招氧自南基的作用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05-909)  相似文献   

15.
角膜碱烧伤后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Dawleg(SD)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m blot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24hVEGF的表达开始增高,伤后4d达高峰,伤后7d VEGF的表达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碱烧伤后大鼠角膜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兔角膜碱烧伤后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普通家兔25只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1,3,5,7,14d)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24hVEGF的表达开始升高,伤后5d达高峰(阳性表达最强,遍布全层),伤后7dVEGF的表达开始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碱烧伤后兔角膜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b-FGF,VEGF在碱烧伤大鼠角膜中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碱烧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角膜中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烧伤35只Sprague-Dawleg(S-D)大鼠角膜,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不同时间点b-FGF及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角膜烧伤后2db-FGF及VEGF开始增高,伤后7d达到高峰,然后2种因子的表达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两种因子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 碱烧伤后,大鼠角膜b-FGF,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制备碱烧伤CNV模型,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角膜HGF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 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CNV面积分别为:(13.10±0.78)mm2、(27.84±0.56)mm2、(36.45±0.75)mm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GF在正常角膜内皮细胞少量表达,VEGF不表达;角膜碱烧伤后HGF 及VEGF的蛋白表达迅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第7天显著下降.结论 HGF及VEGF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HGF与VEGF 2者表达失衡可能与CNV形成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角膜碱烧伤一直是眼科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自由基和碱烧伤后病理改变的关系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利用自由基清除剂或抗氧化剂对动物进行实验性治疗已取得初步效果。但是对烧伤后角膜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角膜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变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即在这方面做初步探索。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建立:实验选择新西兰白色家兔,体重2~3公斤,健康无眼病.15%噻胺酮肌注麻醉,每公斤体重15~20mg。取9mm直径滤纸圆片,于2NNaOH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