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对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43例,设对照组42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受损神经功能在短期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阻止了病情的恶化,总有效率74.42%,对照组47.6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人血白蛋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塞通针是一种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循环、促进缺血区脑功能恢复的一种抗栓治疗剂。近年来,我院应用血塞通针治疗缺血性卒中3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共57例,均经临床表现、CT或MRI扫描确诊,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评价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全世界卒中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卒中已成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且致残率非常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但目前我国对神经危重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患者分布在综合监护病房或者监护治疗配备不全的普通病房。由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累及多器官的特殊性,有别于普通内科的重症患者,因此应加强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我国重症卒中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82例发病时间在6~72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21.23±5.64分 vs 20.23±5.14分,P >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9.60±2.50 vs 12.10±2.21,P=0.027)。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卒中是一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疾患,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也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目前国内卒中流行情况令人担忧,近期公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均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卒中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则持续上升,意味着因卒中而致残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减少或减轻致残的主要方法是急性期的血管再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或(和)复方丹参治疗。2组一般治疗相同。对比分析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梗死后出血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低血清前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但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4d,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进行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伤残或严重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伤残或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8.57±2.25 vs 15.32±2.16,P =0.003;对照组:9.23±0.96 vs 14.76±1.93,P =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2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d时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下降(治疗组:83.05±2.11 vs 47.75±1.52,P =0.004;对照组:72.15±2.22 vs 50.25±0.23,P =0.02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3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 1. 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 3系统软件对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 d和90 d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共1 946例患者。试验组14 d NIHSS评分(MD=-2. 74,95%CI-3. 89~-0. 16,Z=4. 7,P0. 000 01)、14 d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 73,95%CI 1. 77~4. 22,Z=4. 55,P0. 000 01),而2组90 d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 85,95%CI 0. 76~4. 6,Z=1. 36,P=0. 18)。试验组48 h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6. 43,95%CI 4. 83~30. 84,Z=6. 27,P0. 000 01)。结论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有效性需要根据NIHSS评分、HSA给药时机以及HSA剂量等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侧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急性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 dynamics indexes,CVDI),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外周阻力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及外周阻力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管特性阻抗显著降低(P<0.01)。结论 尤瑞克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0.15PNA单位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NI HSS和AD 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NI 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93 vs 7.71±4.01,P =0.004);治疗后治疗组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18±37.05 vs 54.23±30.25,P =0.01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尤瑞克林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n=40)、丁苯酞组(n=40)、马来酸桂哌齐特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及180天分别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联合治疗组有很好的协同作用(P<0.01)。治疗后第14天的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9,P=0.002),且使用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01)。治疗后第180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有疗效(P均<0.01),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显著。联合治疗组有1例、丁苯酞组有2例、常规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叠加对照法,对856例发病48 h内的上海18家医院的急性脑梗死病者,443例接受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413例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以中国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S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出血并发症、病死率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443例LMWH治疗和413例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病和入组时GSS和ADL均无差异(P<0.05)。治疗第10天和第21天时,LMWH组的GSS进步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第21天和3个月的ADL比较,两组无差异。安全性比较显示,LMWH组并发各种出血26例(5.87%),对照组7例(1.69%);两组有差异(P<0.01);治疗组死亡6例(1.35%),对照组10例(2.42%),两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是安全的,不增加致命性出血,但有一定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心功能检查及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测定,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心脏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LVF)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为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所致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发病24h内经临床和颅脑CT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并除外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上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抽血检测血浆BNP,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心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cardiac output,CO)及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14 vs 53±12,P <0.01;3.00±1.39 vs 3.87±1.33,P =0.018;1.77±0.79 vs 2.37±0.81,P =0.006)。(2)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5±14 vs 68±8,P <0.01)。(3)急性缺血性卒中组E峰最大速度/A峰最大速度(peak 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E wave/ peak late diastolic velocity E wave,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97±0.32 vs 1.47±0.23,P <0.01)。(4)急性缺血性卒中组血浆BN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血浆BNP浓度升高,可能主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梗死的患者肱动脉血流 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的影响。 方法 入选30例首次发病且发病2周内的MCA供血区梗死的患者,其中服用他汀类药物者20例,未 用药者10例,观察发病3个月时FMD与发病2周内的变化,并且研究FMD与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的双侧MCA血流速度和PI的相关性,以及FM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用药组3个月后的FMD显著改善[(9.10±2.56)% vs(6.13±1.60)%,P <0.01],且FMD的提高 与健侧MCA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值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s =-0.432,P =0.031),即患者FMD提 高越多,健侧MCA的血管顺应性改善越多;非用药组FMD较基线时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发 病3个月时FMD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 <0.05),且FMD的变化与血脂的改变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提高肱动脉FMD改善MCA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FMD的改善可能 与健侧MCA血管顺应性的改善及良好的预后有关,这种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