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女性乙肝306例肝穿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我院198301/199812,共行肝穿剌1838例,女306例,占16-6%.现对女性乙肝急性期、慢性期以及合并重度妊高征时的病理改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组306例均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均阳性,临床诊断分型标准均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会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均行肝穿活检[1].年龄6岁~70岁,平均36岁,乙肝合并重度妊高征8例,转为重症肝炎3例,均死亡.另1例合并毛霉菌感染死亡,共死亡4例.1.2 方法 肝活检用沪产16号肝活检针,Is负压吸取…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与肝脏病理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血清学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 (简称慢乙肝 )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可靠性 ,探讨慢乙肝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对 10 5例慢乙肝患者的肝穿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 (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 (S) ,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LT、AST、A/G、GGT、PTA及HBVDNA。对慢乙肝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血清ALT、AST、A/G、GGT、PTA在各级各期慢乙肝中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HBVDNA定量在各级各期慢乙肝中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慢乙肝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慢肝轻度 96 8%、慢肝中度 5 0 0 %、慢肝重度 7 7%。血清ALT、AST、A/G、GGT、PTA可作为慢乙肝肝组织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而血清HBVDNA水平不能作为慢乙肝肝组织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临床诊断慢性肝炎中重度患者应行肝组织病理检查 ,尽可能使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55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变活动中,肝穿刺病理学检查是重要依据,但难以普遍实施,往往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本研究旨在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程度。方法采取肝穿刺活检的方法,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并将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按G1S1、G2S2、G3S3、G4S4分成4组。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2.73%。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的符合率分别为87.67%、29.73%和46.1%。结论慢性乙肝病情活动度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不强,对慢乙肝患者,特别是中、重度的患者,更应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最佳方案,防止慢性乙肝患者向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发展。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诊断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寻求更客观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选择3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检查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临床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分别为67.3%、37.6%、2.7%和23.5%,其中肝硬化临床诊断漏诊率达93.4%;临床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与病理诊断纤维化分期符合率较高,分别为75.0%、81.7%和83.8%,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病理纤维化分期符合率较低,为23.5%;在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中,轻度、中度、重度以及肝硬化组间的ALT、TBil水平并非逐渐增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差异;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对这些患者最好结合肝穿刺组织学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666例肝穿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肝穿活检肝组织病理及临床检查结果,了解其中各种肝病的构成比,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采用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行HE、Masson染色;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病理证实ASC及病毒性肝炎占96.5%,脂肪肝占1.9%,其它肝病占1.9%。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9%。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共48例,病理检查前经B超证实仅有7例。结论 ASC及病毒性肝炎仍居住院患者之首;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毒者,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之间临床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性还存在差异。病毒性肝炎是否合并脂肪肝须行肝组织病理才能明确。非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病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提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各种肝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联合利加隆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我们应用α-干扰素(下简称干扰素)联合利加隆治疗重度慢乙肝患者3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慢乙肝患者68例,均行肝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慢乙肝G4S3~4期,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 )、HBeAg( )、...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时血清HBVDNA与病理分度,临床诊断便分度的关系,对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检测,肝活检,行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度对照,HBVDNA阴,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度符合率,慢轻肝75.8%,慢中肝43.28%,慢重肝不符合,HBVDNA阳性组病例程度明显加重,差异显著。随炎症活动度增加,ALT值升高愈明显,结论提示慢性中重度患者应行病理检查,ALT仍然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对疑难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不能确诊的疑难肝病患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8例疑难肝病患者中,肝脏占位性病变24例(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脓肿3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肝结核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未能确诊2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鉴别困难者12例(慢性肝炎轻度3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早期肝纤维化1例,肝硬化3例);隐源性肝炎5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隐源性肝硬化3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2例);慢性肝炎中度伴结节性肝硬化1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寄生虫病1例。病理组织学确诊46例。结论疑难肝病中以肝脏占位性病变多见,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最常见。对疑难肝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祛:1997年11月一199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7.5t9.1)岁。急性肝炎14例、慢性肝炎轻度(慢肝轻度)13例、中度(慢肝中度)15例、重度(慢肝重度)7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8例。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患者均无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无肾脏损害、高血压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患及服用激素史。以10名健康人为对照。患者人院次(部分在出院前)晨6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ALT正常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与患者年龄、HBV DNA载量、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0岁的肝组织病变以轻度为主,≥30岁且40岁者以中度病变为主,≥40岁者以重度病变为主(P0.05);当HBV DNA载量5×105拷贝/ml时,以重度改变为主(P0.05);ALT水平为0~20 U/L时肝组织以轻度病理改变为主,20~30 U/L以中度病理改变为主,30~40 U/L以重度病理改变为主(P0.05)。结论对ALT持续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应结合其年龄、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综合评估,40岁以上、HBV DNA载量5×105拷贝/ml、ALT水平在30~40 U/L的患者,应行肝组织活检以明确疾病有无进展,即使不做肝组织活检,也应予以合理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移植有效预防后,乙肝复发的临床规律、特点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HD9年8月我院移植内科收治的16例确诊为术后乙肝复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复发时间为术后4~48(21.2±13.2)个月。16例中有12例在服用拉米夫定8~46个月出现YMDD变异,2例肿瘤复发行化疗后乙肝复发,2例在服用拉米夫定2年停用后复发。临床类型包括:①纤维化胆汁淤积型肝炎1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②慢性肝炎15例,其中轻度慢性肝炎8例,中度慢性肝炎6例,重度慢性肝炎1例;病理诊断为轻、中度的分别有13、2例。11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8例临床与病理均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4例伴BanffI-I级急性排异反应。3例伴轻度药物性肝损伤。早期抗病毒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多发生在移植术后2年内。YMDD变异是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主要原因,化疗亦易致乙肝复发。肝移植术后应长期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病毒载量高,临床表现及病理损害重。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肝患者载脂蛋白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肝血清载脂蛋白的水平,了解其对病情估计及预后的判断。方法检测观察组130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轻度58例,中度40例,重度32例)和对照组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然后把观察组各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肝轻度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载脂蛋白ApoA1、ApoB比较有显著差异,乙肝中度组血清ApoA1、ApoB和重度组的血清ApoA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组血清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载脂蛋白可以预防测肝纤维化,有助于肝病疗效的评价和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 ,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多依据肝组织病理检查。血清肝胆酸 (HA)、透明质酸 (LN)等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但不能全面确切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我们对 94例肝纤维化患者行红细胞CD44s及血清 HA、LN联合测定 ,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观察组 94例慢性肝病患者 ,均符合 1 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 ,病变程度为轻度 2 5例 ,中度 2 6例 ,重度 2 3例 ;肝硬化 2 0例。对照组 6例为健康人。两组年龄 1 5~67岁。观察组行经皮肝穿刺取肝组织连续切片 ,分别作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达美施乙肝三号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0例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达美施乙肝三号组)及对照组(天然维生素组)。疗程为52周,每12周随访1次,并于停药12周后随访。部分病人治疗前、后做肝活检。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相关肝功能检查、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检测及影像学B超检查。结果共有60例病人入选,58例病人按方案要求完成治疗。共有20例病人做二次肝活检,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52周后,治疗组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疗效总有效率为74.13%,显著高于对照组21.95%(P〈0.05),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4%(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08%,显著高于对照组19.41%(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达美施乙肝三号中药复方能有效、安全地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2例肝病患者做肝活检,并以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49例,占59.8%,不符合33例占40.2%,其中肝硬化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9.7%,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符合率60%,慢性迁延性肝炎符合率66.7%,肝脓疡及亚急性重症肝炎符合率50%。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8例,病理确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肝轻微病变2例。以上资料表明,对肝病患者做肝活检是非常必要的,既可明确诊断,又可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晶 《山东医药》2002,42(21):45-46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我们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胸腺因子 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 3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90例慢乙肝患者 ,均符合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合用组男 2 5例、女 5例 ,平均年龄 (2 1.3± 13.2 )岁 ,平均病程 2 .5年 ;慢乙肝轻度 13例、中度 17例 ,6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单用组男 2 6例、女 4例 ,平均年龄 (17.6±11.2 )岁 ,平均病程 2 .8年 ;慢乙肝轻度 15例、中度 15例 ,5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对照组男 2 3例、女 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YMDD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情的关系及阿得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7例慢乙肝患者血清行HBVP区基因测序检测YMDD变异(耐药株);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水平。肝穿刺活检判断肝损伤程度。对检出耐药株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a。结果59例患者检出耐药株,占35.3%;其肝功能损伤程度为轻度10例,中度42例,重度7例;ALT、HBV.DNA水平显著高于未检出耐药株者,P〈0.05。服用阿德福韦酯1a后,肝损伤为轻、中、重者分别为28、27、4例;ALT及HBV.DNA冰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BVP区基因变异可加重慢乙肝病情;阿德福韦酯治疗耐药的慢乙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朱陇东  袁宏  陈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33-634,637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肝组织病理特点及与血清HBV DNA、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ASC进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及血清HBV DNA、HBV-maker定量测定。结果 71%(40/56)发生程度不等炎症病理改变,大部分为轻度改变,28%(16/56)发生程度不等纤维化病理改变,大部分病理诊断为轻度,极少部分为中度和重度,3%(2/56)达G3以上。ASC中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HbeAg阴性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阳性组。结论 ASC患者中大部分存在轻度炎症改变,个别患者出现程度较重的纤维化改变或早期肝硬化病理改变,HbeAg阴性的ASC病理改变较HbeAg阳性者严重,并且肝脏病理与血清HBV DNA载量之间并无相关性,所以对这些患者仅仅定期检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可能会掩盖部分患者病情进展,所以尽可能应对ASC及早行肝活检,及时判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并指导抗病毒治疗,这是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活动度时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决定性的依据 ,但由于难以普遍实施 ,故往往以病史、症状、体征、化验检查资料进行临床诊断。本研究旨在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方法 采用肝穿活检的方法 ,对肝组织进行镜下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出相应的病理学诊断。临床与病理诊断作统计学Kappa检验与列联表关联分析。结果 Kappa值 =0 .3 2 1(P =0 .0 0 1) ,SpearmanCorrelation =0 42 5 (P =0 .0 0 1)。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4 .81%,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的符合率分别为 90 .0 0 %、2 7.78.0 0 %、5 0 .0 0 %。结论 慢性乙肝病情活动度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不强 ,故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患者应进行肝活检 ,特别是对于中、重度的患者 ,更应该行肝穿活检 ,以明确诊断 ,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91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Ⅳ-C、HA、LM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64例肝活检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1例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1年2月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的住院病人,慢性肝炎轻度30例,中度23例,重度20例,肝炎肝硬化18例,其中男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