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粘膜纤毛变化。方法: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粘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5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粘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粘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颌窦粘膜囊肿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对拟诊为上颌窦粘膜囊肿的患者进行上颌窦穿刺,抽尽淡黄色囊液,向囊内注入用0.9%氯化钠2ml溶解的平阳霉素10mg/支,采用该法治疗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并用鼻窦影像学进行疗效观察和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在治疗后半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至1年上颌窦腔内的囊肿完全消失,窦腔恢复正常,其中2例,追踪观察2年,无复发。结论 采取平阳霉素囊内注射治疗上颌窦粘膜囊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上颌窦冲洗管留置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40例(76侧)行功能性鼻内窥镜的患者于术中留置上颌窦冲洗管,并与38例(76侧)未在术中留置冲洗管者进行比较,观察上颌窦冲洗管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过程中,于下鼻道内下鼻甲附着处距下甲前端1cm-1.5cm处借助CHOCK留置上颌窦冲洗管并固定,于术中及术后的用生理盐水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进行冲洗,连续冲洗5-7天,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术腔恢复情况。结果 留置冲洗管术中有助于寻找上颌窦窦口。有利于清理窦腔,减少出血量,保持镜面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有助于窦腔内积血和分泌物排出,减轻粘膜肿胀,保持窦口通畅;留置方法简便,创伤小,无不良反应,是简便而易行的冲洗方法。结论 上颌窦冲洗管留置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在犬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成形术5周后,窦腔粘膜重新上皮化的变化。观察发现:上颌窦成形术后粘膜纤毛系统再生比传统的柯一陆式根治术组更完全。上颌窦根治术后的再生粘膜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并可见部分纤维化和息肉样变。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上颌窦成形术行中鼻道窦造口代替下鼻道开窗;窦前壁环钻术代替凿开术,为术后粘膜修复与再生提供了解剖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胆固醇肉芽肿形成的机理,报告2例发生于上颌窦的胆固醇肉芽肿。该病的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严重者可引起骨质破坏。其病因可能源于上颌窦窦口阻塞、粘膜息肉样病变内部出血或上颌窦囊肿瘤壁内胆固醇沉积。文献复习表明:窦腔通气不良,长期的炎症渗出或出血可导致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治疗主要是行上颌窦根治术,以达到永久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48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单纯钩突切除术6例,约突切除术+前、中筛房开放术13例,钩突切除术+全筛切除术18例,钩突切除术+全筛切除及中鼻甲成形术11例。经观察,术后2个月上颌窦功能恢复正常16例(33.3%),3.5个月恢复正常20例(41.7%),5个月恢复正常9例(18.8%);累积治愈率为93.8%。表明FESS后,上颌窦粘膜生存条件改善后,具有自我恢复功能的能力。此外,术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对于上颌窦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冲洗注药治疗小儿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0例(212侧)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儿,在鼻内窥镜下置入中号肾分泌造影管,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反复冲洗窦腔,排除上颌窦内脓液,同时注入抗生素。经观察,90%的患儿经治疗后,鼻塞及流脓涕症状消失,10%的患儿症状减轻。表明该法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粘膜纤毛上皮损害与CT所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清  张秋航 《耳鼻咽喉》1998,5(3):172-175
对28例患慢性鼻窦炎患者的36侧上颌窦CT影像与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的损害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纤毛覆盖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并分别采有二种方法评价CT片上的上颌窦阴影,结果显示,上颌窦粘膜厚度与纤毛覆盖面积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CT扫描,术前可以判断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状态,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28例患慢性鼻窦炎患者的36侧上颌窦CT影像与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的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纤毛覆盖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并分别采用二种方法评价CT片上的上颌窦阴影。结果显示,上颌窦粘膜厚度与纤毛覆盖面积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CT扫描,术前可以判断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状态,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上颌窦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对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粘膜的术后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利用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对16例(20侧)术中和术后上颌窦粘膜及自然孔粘膜的纤毛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发现术前上颌窦及其自然孔粘膜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微绒毛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6个月 ̄1年,大部分病例受损的纤毛细胞明显恢复,纤毛细胞覆盖面积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窥镜手术,改善上颌窦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11.
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上颌窦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粘膜的术后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利用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对16例(20侧)术中和术后上颌窦粘膜及自然孔粘膜的纤毛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发现术前上颌窦及其自然孔粘膜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微绒毛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6个月~1年,大部分病例受损的纤毛细胞明显恢复,纤毛细胞覆盖面积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窥镜手术,改善上颌窦的通气、引流,可以逐渐恢复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6年以来,使用骨髓穿刺针针芯(外径大于上颌窦穿刺针,约2.5mm)套上硬度较大的塑料管,通过针芯穿刺上颌窦时把塑料管带入窦内作留置管,依靠置管反复冲洗窦腔并注入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慢性上颌窦炎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上颌窦手术更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用Foley导管气囊为40例上颌窦手术患者行窦腔压迫止血。结果:术后引流和后期冲洗方便,术后面部反应轻,导管抽除方便,不易出血。结论:上颌窦手术中以Foley导管代替碘仿纱条填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粘液纤毛传输的恢复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很重要。粘液纤毛传输对窦胶清除率的重要性已经包括内窥镜在内的各种方法证实,粘液纤毛传输机理是纤毛活动和鼻窦-鼻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组织学上观察切除上颌窦粘膜对治疗亚急性或慢性上颌窦炎意义重大。研究目的是通过测量彻底切除上颌窦粘膜后,观察再生粘膜的纤毛传输速度及其组织学变化和纤毛活动性情况。新西兰白兔32只,体重1.8~2.6kg,盐酸氯胺酮(50mg/kg)肌注麻醉,两侧上颌窦前壁钻孔约5×10mm,一侧窦腔粘膜用锐剥离子和小剪完全剥离掉,另一侧作对照。白兔分3组:一组为窦口…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996年我科共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176例,取其中资料完整且有随访记录的154例(188侧)进行整理,旨在分析影响上颌窦根治术后疗效的因素。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文154例中,男86例,女68例,年龄18~60岁,平均34岁,病程1年~20年。鼻窦X线摄片及临床诊断均为慢性上颌窦炎,其中单侧120例,双侧34例,计188侧,术后随访半年以上。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头痛、鼻塞及流涕症状均消失,上颌窦冲洗阴性,下鼻道造口通畅。好转:头痛、鼻塞及流涕症状明显减轻,上颌窦冲洗有少许粘脓性分泌物,下鼻道造口通畅。无效:症状元明显改善,下鼻…  相似文献   

16.
柯-陆术式已广泛应用逾100年,批评很多,而EES注重保留功能,仅去除粘膜最严重病变和漏斗区的阻塞因素。二种术式的选用近年文献上有较多争论,认为息肉型或息肉-化脓型慢性上颌窦筛窦炎的窦粘膜病变不可逆转(即使通气、引流条件等已改善),故一些学者赞成仍应去除全部病变粘膜,动物实验证实柯-陆术后2周已开始有下鼻道纤毛上皮经对孔向术腔内长入,术后6~9个月时可完全被覆正常的柱状纤毛上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双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扩大鼻内窥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适应范围,我院1992年以来应用易内窥镜双径路,治愈.-‘些依传统需行上颌窦根治术的病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7例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7~68岁。慢性筛窦,上颌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12例(其中8例同时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有手术史的10例);全具窦炎伴多发性息肉者11例,其中10例有手术史。以上病例术前均经临床及鼻窦CT诊断并经上颌窦镇检查证实,L颌窦粘膜病变广泛,粘膜呈重度息肉样变的范围均在全b颌窦粘膜的SO%以上,上述23例中双侧病变着20例,属!型三期…  相似文献   

18.
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鼻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1993-1999年在我院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分析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例都在其霉菌团块中找到曲霉菌菌丝或孢子;双径路(经尖牙窝或下鼻道加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9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10.2周,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6.6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组的术后愈合期为7.3周,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霉菌团块标本对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是否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柯-陆术式(C-L术)曾是治疗慢性化脓-增生性上颌窦炎和囊肿的典型术式,过去已有很多研究证实C-L术中全部去除窦粘膜后,其再生修复的粘膜上皮纤毛数、浆液腺明显减少,杯状细胞数增多,纤维组织增多或形成瘢痕、窦腔闭塞;术后仍积脓,故目前内镜鼻窦手术(ESS)几乎取代了C-L术。该作者根据手术前后病理组织学参数、下鼻道造孔情况、粘纤清除功能和  相似文献   

20.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窦口阻力粘膜病理及扫描电镜观察(摘要)萧壁君,叶青,陆书昌上颌窦自然口位于窦内侧壁后上方,位置高于窦底,窦的分泌物排泄主要靠纤毛运动。自然口粘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鼻腔炎症必先累及窦口粘膜,窦口粘膜病变影响窦内引流,是引起上颌窦炎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